【摘要】随着高铁建设的推进,以铁路带动城市发展的铁路客运站枢纽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以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为例,在总结以往大型铁路客运站枢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建设理念,提出了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策略。火车东站为铁路枢纽,探索铁路客运站枢纽一体化。建设经验将为后续铁路客运站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重庆东站
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高效发展,高铁正在构筑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疆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铁路集团《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优先规划纲要》指导下,新世纪高铁客运站建设时代迎来了巨大机遇。
重庆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作为国家交通强国试点工程,是渝湘高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庆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四大”客运站之一。建成后,重庆东站将成为重庆最大的铁路枢纽。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铁路交通枢纽之一,是重庆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重庆东站的建设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车站建设问题,而是一个以重庆东站为核心的区域性综合枢纽建设问题,不仅包括火车站,还包括各种配套的公交、出租车、长途公交枢纽站,以及各类社会车辆场、配套地铁线路及车站、铁路配套建筑、枢纽配套建筑等功能。
如何在枢纽内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多层次、高效、立体化运营和换乘,如何实现车站与城市和区域环境的有机融合,如何建设一个让旅客满意的车站是问题建设者必须认真考虑。
在该项目建设初期,我们也有意识地从总体规划的角度提出了铁路客运站枢纽一体化建设策略。
1 重庆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及重庆东站综合交通枢纽概述 1.1 重庆铁路枢纽客运系统构成
重庆铁路枢纽客运系统由重庆火车站、重庆北站、重庆西站、重庆东站4个主要客运站以及重庆站等“四主两辅”客运站组成。南鹏和科学城辅助交通站。其中,“四大”客运站日均发车、到达列车1200对。
重庆铁路枢纽客运系统承担着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通道的“三纵两横”主通道(三纵指京昆、宝(银)海、兰州) (西)广州;两横指江边、下屿)。
重庆铁路枢纽示意图
1.2 重庆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概况 1.2.1 主要建设内容
重庆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铁路站场及相关工程、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一是站场及相关工程,主要包括站场、张家山隧道引道、动车组、客车维修站,以及牵引变电所、信号楼、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站、压水泵房等生产配套设施及其他相关工程;同时实现高铁、普速列车的过夜存放和日常维护等功能,满足东站大量出发和到达列车的需求。
二是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主要包括站房及雨棚、“桥建合一”主体结构、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公交车站及停车场、长途汽车站和停车场、火车站及路段、社会车辆、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汽车停车场、城市廊道、配套分流道路、中欧班列、铁路配套管理楼、调度指挥中心及综合管理和旅客服务设施。本文主要介绍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一体化建设策略。
重庆东站区域规划效果图
重庆东站总体规划示意图
1.2.2 项目场地特点
重庆东站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茶园地区,玉马路尽头以北,西至开城路,东至树街路。整体背靠桥坪山,坐落在东高西低的山坡上。地面上,场地内高差约为30~50m。
图3 场地现状及立面图
枢纽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包括1个火车站、4个地铁站、铁路线下配套公交、长途巴士、租赁巴士、社会巴士等。
1.2.3 功能定位及地位角色
重庆东站作为重庆“四大”客运站之一,是重庆最大的综合铁路交通枢纽,也是重庆新建的重要门户枢纽。承接京昆、宝(银)海、沿江、厦门、重庆“两纵两横”工程。高铁主通道投入运营,重庆“米”字型高铁网中渝翔、成渝、渝万、渝昆、渝归等5条高铁,以及两条正常的始发站枢纽东环线、渝怀铁路等高铁最后等待功能。重庆东站主要办理中长途高速列车的发车、到达和通行业务,枢纽东环线公共交通列车的发车、到达和通行业务,同时兼顾城际和城际客运。渝东南、渝东北“两大集团”郊区(区域)客运巴士运营。
重庆东站建成后,1小时内到达万州、黔江,3小时内到达西安、长沙、昆明,6小时内到达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它将显着提升重庆铁路枢纽和重庆市的地位,为重庆铁路的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2.4 车站规模和客运能力
重庆东站横向布置三个车场,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玉祥、玉湾、东环车场,总规模15列列车、29条线路;预计不久的将来,日均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26对,进出旅客量将达到1.02亿人次。乘客量/年(平均28万人次/天);中长期旅客列车吞吐量289对/日,旅客进出站1.16亿人次/年(平均32万人次/日);车站内聚集人数上限为15,000人。
图4 重庆东站站址示意图
2 重庆东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策略 2.1 站城一体化打造TOD
按照重庆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的现代化城市”的指示精神和重庆东站“面积小、功能大、带动性强”、“不落后”的要求,五十年”,对比中铁集团新时代铁路客运站“流畅”设计“交通一体化、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慧便捷”十六字方针,建设重庆东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以“站城一体化、城轨一体化、景区城一体化”为指导思想,探索出一条符合重庆人文区域特色的站城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在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重庆铁路投资集团遵循“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营”的思路,打造以铁路为核心,集公共交通、长途、城轨、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汽车等。汽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形成枢纽系统,高效整合多种交通功能,快速换乘不同交通方式;以铁路枢纽为中心,将山城步道、跨线步道、空中连廊等形成连续的人行通道,构建24小时城市慢行系统。
依托高铁换乘枢纽吸引的客流,形成车站与城市顺利融合的“城市客厅”。通过分层退缩形成旅客服务空间汽车站下客区钢结构连廊,激发周边区域商业活力,提升车站及周边土地整体价值;有利于南岸区围绕枢纽进行集商业、餐饮、休闲、文化、娱乐、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设施规划布局,形成“山、城、城”一体化的统一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风景”,推动站城一体化发展。
采用TOD模式,构建以渝东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城市功能布局体系,更有效地引领主城向东部槽扩展,促进渝东地区发展,枢纽与城市充分融合,实现“小区域、大功能、强带动力”的目标。
重庆东站创意外观设计以“山河千里,黄树参天”为主题,以东铁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建立重庆的东部门户和城市客厅,在铁路枢纽与城市之间形成顺畅、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活动场所。 。
2.2 立体布局、高效传递
按照重庆市规划“统筹地上地下等不同空间尺度,引导整体优化、协同整合”,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将推动“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并共享空间”。
一层平面图示意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示意图
地下二层平面图示意图
候车室平面示意图
充分利用重庆山城特殊地形,结合东站站址现状地形与站房30-50m高差,集约利用土地和空间,实施“桥内建桥”工程。一”三维布局;利用高架桥建设站场和站房,利用高架桥下315亩土地和约60万平方米的空间资源建设保障枢纽,将桥上桥下建筑结构融为一体,形成“上下”的重庆城市出入口为主,下进下出为辅,立体流线分散的“东站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配套公交、长途服务、租赁、4条城轨线路、旅游巴士、社会汽车停车场、网约车、共享汽车、客运服务、中欧班列、指挥调度中心及配套管理楼等设施布置在桥下;桥上布置火车站、车场汽车站下客区钢结构连廊,形成立体交通枢纽。
立体换乘方式大大减少了换乘步行距离,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以最短的换乘距离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的融合。
铁路旅客可在站内直接换乘枢纽东环线及其他城铁;出境旅客,在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换乘地铁最长步行距离约为160m,换乘出租车最长步行距离约为200m,换乘公交车、长途交通最长步行距离为约150m,从换乘中心到各类交通工具的换乘基本可在5分钟内实现,打造无缝换乘体系。同时实现周边道路交通与枢纽的有效连接,形成多维立体的城市交通。网络。
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共8层。车站高架桥以上三层为站台层、高架候车层、出行服务层。桥下五层为出站、快速入境层,以及城市层。走廊综合换乘层、轨道交通站厅换乘层、轨道交通8号线、24号线站台层、轨道交通6号线、27号线站台层。
枢纽区剖面及垂向流线图
2.3生态、节能、绿色发展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从安全耐用、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节约资源、宜居环境、改善创新等方面,通过层层平台构建立体绿化,并采取技术措施达到国内绿色建筑最高标准。降低建筑综合能耗,打造绿色、生态、节能的现代化国际枢纽站。
效果图
以车站照明为例,车站主体钢结构屋顶设置半透明屋顶,为候车大厅提供充足的照明。自然光通过照明罩有效收集并引入系统进行重新分配。然后通过特制的光管传输和分发。加强后,自然光经过系统底部的扩散装置重新组织,充分满足相应的照明需求,可减少站厅层面约50%的电力能耗;地下空间通过车站上方空间打通,交错布局,引入大量自然光,打造地下空间地面、室内空间面向室外的阳光枢纽。 ,创造舒适的双层居住体验,降低能源消耗。
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透视图
2.4 智能以人为本
智慧车站是现代智慧城市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新一代车站的建设趋势。重庆东站综合交通枢纽采用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智能调度系统、客流采集及视频分析、智慧停车等各类智能系统,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最大化,实现枢纽最大化。信息共享。便捷的服务。
同时,枢纽还配备了大量无障碍电梯、大吨位垂直电梯、自动扶梯、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机器人自动停车等一系列人性化设施,充分考虑不同旅客的差异化需求,实现综合交通枢纽。以人性化的服务、一体化的运营管理、工业化的物流服务、智能化的出行体验,在合理布局功能的前提下,用专业的设计手段引导旅客行为,丰富旅客体验。
智能智慧图
3 结论
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以“站城一体化”为指导思想,贯彻“平滑一体化”理念,结合城市规划和地形特点,在现有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基础上再次完善总结枢纽建设经验,提出重庆东站车站枢纽“站城一体化打造TOD、立体布局高效换乘、生态节能绿色发展、智慧以人为本”的车站枢纽一体化建设战略希望为后续提供经验高铁枢纽建设。
(1)未来铁路客运站的建设不仅仅是单独的车站建设,而是以车站为基础、服务城市的综合性空间设计与建设,即以车站为核心、以车站为基础的TOD发展模式关于站城一体化。 ,决定了它是一个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城市生活服务高度集中的场所。
(二)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在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一是合理利用场地特点和多种交通方式立体布局,实现快速高效换乘和集约用地的发展目标;二是站前配送。广场设计由平面变为立体,兼顾站前与站内开发一体化。
(三)生态、节能、绿色发展是建筑设计和施工始终坚持的原则。通过一体化建设,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从源头上避免重复设计、重复施工造成的浪费。
(四)智慧车站是现代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能化建设技术措施,满足不同乘客的差异化服务需求,充分凸显用户在车站枢纽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理念。
重庆东部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是重庆铁路建设模式的又一次探索和完善。对于推动枢纽周边地区建设发展、铁路与城市有机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