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油烟机设置
汽轮机主油箱的安全布局对排油烟机的安装位置有严格要求。该设备需配备排油烟机,且其排烟管道需延伸至厂房外无火源区域。同时,排烟管道与高压电气设备之间需保持一定距离。以某大型电厂为例,因排烟管道布置不当,靠近高压电气设备,曾导致安全隐患。经整改后,风险得以消除。此案例充分说明了遵守相关要求的重要性。
油烟排放系统运作顺畅,高效处理主油箱排放的油烟,显著减少了爆炸及火灾的可能性。此举措确保了设备稳定运行,同时提升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对汽轮机安全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油系统设备布置
汽轮机的关键油系统组件,包括主油箱、油泵、冷油器及油净化装置等,必须集中安置于汽机房零米层的机头A列柱周围。同时,这些设备应远离高温管道。这种布局设计有助于显著减少高温导致油系统故障的风险。
在电厂运行过程中,一些老旧电厂未能严格遵守既定的布局标准,这导致了油系统故障的频繁发生。这一现象不仅降低了发电效率,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合理的布局设计能够改善油系统的工作条件,降低维护费用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增强机组整体的运行稳定性。
事故排油箱设置
确保汽机房外部配备有严密的油污收集系统至关重要。此系统的高度和排油管道设计需确保在事故发生时,油液能够顺利排出。在某电厂进行的一次模拟事故应急演练中,由于油污收集系统的布局不合理,导致油液排放受阻,进而影响了救援工作的效率。
事故发生时,合理设计的油箱与排油管道可迅速排放燃油,有效阻止火灾等事故的蔓延。这些设施对于电厂在紧急情况下控制局势、降低损失极为关键。
润滑油管道连接
在安装润滑油管道过程中,应降低法兰连接的频率。除非与设备或部件的连接不可避免,否则应优先考虑焊接方式。焊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管道泄漏的可能性,并提升管道的强度与密封效果。
在众多电厂中,法兰密封不严导致的润滑油泄露火灾事件时有发生。焊接连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显著提升润滑油系统的安全性能。此外,该技术还有助于降低油品泄露带来的损失,并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阀门选用与标识
润滑油系统配备了由钢材制造的阀门,其压力等级亦超出了管道设计标准,此规定对于保障系统安全运作至关重要。另外,润滑油管道中的阀门宜采用明杆式设计,并应避免反向阀门的使用。同时,开关方向需有清晰标识,以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风险。
该电厂之前因不当使用反向阀门,导致操作员在紧急时刻发生操作错误,几乎引发重大安全事故。若使用标准阀门并确保标识清晰,操作员能够更精确地了解阀门状态,进而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降低人为错误的风险。
油管道布局
在规划油气管道时,需注意避免高温蒸汽管道。若绕行不可行,应将油管道布置在蒸汽管道下方。在汽轮机机头前端轴封箱周边,油管道与高温蒸汽管道布局紧凑,火灾风险较高。鉴于此,在该区域,应在油管道与汽轮机前轴封箱法兰连接处增设防护槽,并配备排油设施,以确保漏油的安全排放。
该电厂由于油管与高温蒸汽管道相邻,油管在受热后出现变形现象。这一变形问题随之引发了润滑油泄露,并最终导致了火灾,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若对油管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能够显著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频率,从而确保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氢气系统安全
发电机的氢气排放阀与气体控制装置需设置于能将氢气直接排放至厂房外安全区域的设施内。氢气排放管道应与厂房外安全区域相连,并在管道出口安装阻火装置。氢气管道上的阀门及相关配件应保证良好的密封性,不得使用闸阀,且不推荐使用含铜或铜合金材料制作阀门部件。
在发电机运行期间,若氢气压力超过冷却水压力,需在冷却水侧安装氢气检测装置及报警系统。历史上有电厂因氢气管道阀门密封不良造成氢气泄露,若未及时察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严格遵守氢气安全操作规程,可以有效预防氢气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
抗燃油应用
在过去的多年里,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汽轮机调节油系统普遍采用了抗燃油。这种燃油的挥发性较低,其挥发率仅为同等黏度的透平油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此外,抗燃油的防火性能显著优于透平油。在我国,对于300兆瓦及以上功率的汽轮机调节油系统,推荐使用抗燃油。
引入抗燃油后,电厂油系统火灾风险显著减少。这一燃油的应用提升了汽轮机调节油系统的安全性。此外,这也反映出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防泄漏与隔离措施
润滑油区域及关联调节油(EH)的供油设施需配备防漏和防火隔离装置,例如设立防火隔离墙或封闭的房间结构。同时,氢气排放管道需远离火源作业区域,并确保其高度超过地面及设备,并与屋顶保持适当间距。另外,在连接发电机的氢气管道处,必须装置法兰短管。
事故发生时,该措施能够及时切断火源与有害物质的接触,有效遏制灾害扩散。该行动旨在确保电厂及周围区域的安全,并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在当前电厂安全规范的执行阶段,公众普遍对此表示关注,并对可能存在的尚未被揭示的问题表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