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安装工程通病防治方法,确保施工又快又好

   日期:2024-07-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85    
核心提示:在承接钢结构安装工程时,怎样才能确保施工又快又好?(2)安装前对钢柱的质量进行检查,如有变形缺陷应进行处理后再安装。本章节着重介绍基础灌浆的质量不符合要求,钢屋架拱度不符合要求,吊车轨道安装质量不符合要求问题。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查构件制作尺寸的精确度;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获得您想要的内容

郑格推荐(点击以下标题可查看具体内容):

1、

3.

4.

5.

6.

如今钢结构工程越来越受到更多施工单位的青睐。在进行钢结构安装工程时,如何才能保证施工又快又好呢?下面就给大家总结一下常见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安装偏差问题

本章主要针对钢柱安装标高尺寸偏差、钢柱垂直度偏差、吊车梁垂直度与水平度偏差等问题进行探讨。

1、钢柱安装标高超差

【现象】

钢柱安装后的标高尺寸影响其他构件安装和调整的难易程度。

【原因】

基础标高不正确。基础的坐标、标高在安装前未检查验收或处理不当。

【预防与治疗】

(1)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确保钢柱基础安装前检查验收,并根据基础标高和钢柱或支架支撑面的实际长度进行选择,确保安装后各钢柱的标高尺寸一致,不会过高或过低。

(2)基础标高调整可按下列方法处理:

1)钢柱总长度应满足质量要求。基础支撑面可一次浇筑至设计标高,无需调整,直接安装到位;

2)钢柱基础先浇筑至低于设计标高40~60mm的位置,然后用细石混凝土找平至设计标高。二次浇筑找平层应保证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达到基础设计强度,不形成夹层;

3)将基础浇筑至低于设计标高40~60mm的高度,在调整用的垫块上安装好钢柱后浇筑混凝土;

4)按设计标高预埋柱脚支撑(型钢、轨道等),钢柱安装完毕后浇注水泥砂浆。

2.钢柱垂直度超标

【现象】钢柱安装后,垂直度偏差超过规范中的允许值,除影响结构本身的抗压强度外,还会影响其他构件的安装。

【原因】

(1)制造时钢柱本身的变形控制措施不当,没有处理好柱弯曲高度的偏差。

(2)安装前应检查钢柱的质量,如有变形缺陷,应在安装前进行处理。

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_钢结构质量体系_钢结构施工质量

(3)对受外力作用易变形的钢柱未进行强度和稳定性计算,吊装时也未采取加固措施。另外,环境温差、风力、日照等外界影响也与焊接变形有关。

【预防与治疗】

(1)制造、安装、焊接等作业时应采取防变形措施。已制造完毕、即将安装的钢柱在就位时应做好支撑,在运输过程中也应做好支撑,防止因自重引起的弯矩而产生变形。垂直吊装的吊点一般应选在柱全长的2/3处。

(2)校正钢柱垂直度时,先固定两端边柱作为基准柱,其余柱子按纵、横轴线校正。调整垂直度时,可根据钢柱的实际倾斜度值及尺寸,通过公式计算出所需增加或减少的垫片厚度,以调整其垂直度。

(3)调整钢柱垂直度时,应注意在温差、风力作用下的变形,一般宜在早晨或太阳温度较低的环境下进行。钢柱与屋架连接后吊装屋面板时,严禁从一个坡面吊装,应从上弦中心的两个坡面边缘向中间对称同步吊装。

3.吊车梁垂直度、水平度偏差

【现象】

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吊车梁的垂直度、水平度及两吊车梁的相对标高超过允许偏差,影响吊车轨道的安装。

【原因】

(1)吊车梁本身制造质量不符合要求。

(2)钢柱制作、安装不符合要求。

(3)支承吊车梁的钢柱支撑面的标高、水平度,造成吊车梁上平面的高低或水平度以及两吊车梁的相对标高超过允许偏差。

【预防与治疗】

(1)制造钢柱时,必须严格控制钢柱底面至支撑面的距离尺寸及扭曲。

(2)安装定位时,调整钢柱的垂直度和支架的水平​​度。事先测量吊车梁支座的高度和支架距柱底的高度。可用垫片在基础平面或支架支撑面上进行预调整。

(3)安装时应根据梁上翼缘平面上事先标好的中心线进行找正、找平。当认真复测相关尺寸,达到​​吊车轨道安装要求时,其数值一般应以安装后的吊车梁无载荷、无挠度为准进行控制。如果安装后挠度过大,将影响下一步吊车轨道的安装。

安装方法不正确

本章重点针对基础灌浆质量不符合要求、钢屋架拱度不符合要求、吊车轨道安装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基础灌浆质量不符合要求

【现象】

二次灌浆后基础面与钢柱底面之间存在缝隙,砂浆填充不牢,特别是底板下平面中央处,基础上平面边缘处未做散水处理。

【原因】

钢柱底面与基础上表面距离太小,砂浆灌注困难,灌浆材料不合适,操作工艺不正确,工具不合适。

【预防与治疗】

(1)用垫块调整标高时,应使基础支撑面与钢柱底板下表面距离不小于40mm,以利于灌浆填塞缝隙。

(2)二次灌浆所用水泥砂浆应比原基础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冬季施工时应在砂浆中添加防冻剂、早强剂,防止冻害或强度增加缓慢。浇注前应将基础表面的污垢清理干净钢结构施工质量,用清水将原基础表面润湿后再浇注砂浆。

钢结构质量体系_钢结构施工质量_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3)对于一些灌浆间隙较小的钢柱基础,可在柱底钢板上开孔灌浆,长度、宽度大于1m的底钢板均可开孔灌浆,待养护期结束后,可用小钢板将钢柱底板孔口覆盖,并焊死。

(4)如设计要求进行灌浆后强度试验,应采用同一批施工基础,采用四种材料、同配合比、同种施工方法,制作两组砂浆试件,其中一组在钢结构吊装前进行强度试验,另一组试件进行标准28天养护龄期强度试验。

2、钢屋盖拱度不符合要求

【现象】拱度过大,影响钢柱连接,造成上部跨度尺寸出现负偏差;拱下挠度不但影响荷载,还会增大钢柱上部跨度尺寸和垂直度偏差。

【原因】

(1)生产时未按规定程度加工弯角或未处理弯角变形。

(2)屋架刚度不够,吊点选择不正确。

【预防与治疗】

(1)制作时应按规定的跨度比进行拱起。

(2)制作过程中,拱架或其他结构如出现变形,必须经矫正,达到要求后,方可吊装。

(3)吊装前,选择合理的吊装方案,根据不同跨度的大小进行加固,选择正确的吊点,避免钢屋架出现向上拱起过大或向下挠度的问题。

3、起重机轨道安装质量不符合要求

【现象】

起重机轨道安装后,其水平度、直线度、两轨道的相对高程偏差,起重机轨道中心与起重机梁中心的重叠度偏差。

【原因】

(1)吊车梁安装质量缺陷,导致吊车轨道标高、水平度产生偏差。

(2)起重机轨道安装前未进行校正或轨道校正不符合要求。

(3)吊车轨道安装前未对吊车梁的标高、水平度及中心线坐标进行检查。

【预防与治疗】

(1)起重机轨道安装前应检查验收起重机梁的标高、水平度、中心直线度。同时,沿轨道全长将两根轨道的接头错开,不要集中在同一位置。

(2)安装前应纠正起重机轨道的弯曲变形。

(3)固定轨道的螺栓应采取防松措施,一般在螺母下面加弹簧垫圈或防松螺母,以防止起重机使用过程中螺母受外力、振动等影响而松动。

(4)轨道安装在混凝土吊车梁上时,轨道下方的垫块应平整,保证与轨道底面紧密接触钢结构施工质量,接触面积应大于60%;垫块与混凝土吊车梁间隙应大于25mm并用无收缩水泥砂浆填实;垫块应焊接牢固。若是钢梁,垫块应与吊车梁焊接牢固。

焊接问题

本章主要讨论未加工或不合格的切割边缘以及焊缝连接缺陷问题。

1.刃口未加工或不符合规范要求

【现象】

钢材切割面有大于1mm的缺边、不均匀弯曲等缺陷。

【原因】

气割工序操作不规范,切割工艺不符合要求。

【预防与治疗】

(1)气割前应检查确认整个气割系统内各设备运转正常,压力表正常完好,割嘴处气流顺畅,割炬角度正确。

(2)根据机器和板材厚度选择正确的工艺参数。

(3)用氧气切割时,应调整氧气射流的形状,使轮廓清晰,喷射力大。割炬匀速移动,割嘴表面距火焰尖端应为2~5mm。

2.焊缝连接缺陷

【现象】焊缝成形不良,电弧坑,裂纹,焊瘤,未熔合,未焊透,咬边,夹渣,气孔,母材划伤等。

(1)毛孔

【原因】

1)焊条受潮;

2)酸性焊条烘烤温度太高,焊件焊不干净;

3)电流太大,焊条发红;

4)保护气不纯;

5)焊丝生锈。

【预防与治疗】

1)焊前必须清理焊缝坡口表面的杂质;

2)合理选择焊接方法;

3)焊件材料必须经过适当的烘烤;

4)在风速较大的环境中焊接时,应采取防风措施。

(2)夹渣

【原因】

1)焊接材料质量差,熔渣太厚;

2)焊件上或坡口内的铁锈或其他杂质未清除干净;

3)分层焊时,每层焊渣未完全去除,便焊下一层;4)电流太小,焊接速度太快。

【预防与治疗】

1)采用工艺性能良好的焊条;

2)焊前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和坡口尺寸;

3)斜坡两侧应进行清理;

4)多层焊时,必须彻底清理每层焊渣。

(3)咬肉

【原因】

1)电流太大;

2)电弧太长或导线角度不当;

3)焊接位置不当。

【预防】

1)焊接时正确选择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

2)采用正确的方法运送钢带;

3)采用适当的电极角度和电弧长度。

(4)未焊透

【原因】

1)焊接电流太小,焊接速度太快;

2)坡口角度太小,焊接角度不合适;

3)焊条偏心;

4)双面焊时,背面根部清理不彻底;

5)焊件上有未清除干净的铁锈等杂质;

6)定位焊时焊接材料匹配不匹配,焊缝角度尺寸及焊点间距不规则,影响焊缝成形,造成未焊透、未熔合缺陷。

【预防与治疗】

1)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

2)正确选择坡口类型、尺寸、角度和间隙;

3)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4) 点焊必须由持有相应证件的焊工进行,点焊应采用与普通焊接相同的焊接材料,需要清根的焊缝应在接头坡口外侧点焊,点焊处如有气孔、裂纹应清除后重新焊接。

实质性问题

本章主要针对构件运输、堆码变形、构件跨度不准确等问题进行讨论。

1.元件运输及堆码变形

【现象】部件在运输或堆放过程中发生变形,产生死弯或缓弯。

【原因】

(1)构件在生产时因焊接而产生变形,一般表现为平缓弯曲;

(2)零部件在运输过程中因碰撞而产生变形,一般表现为死弯;

(3)元器件垫放不合理,如上下垫块不垂直等,造成堆放场地下陷,造成元器件死堆或慢弯而变形。

【预防与治疗】

(1)当构件因死弯而变形时,一般采用机械矫正,即用千斤顶等工具矫正或用氧乙炔火焰矫正。根据结构刚度,应以工具矫正为主,辅以氧乙炔烘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当结构发生缓慢弯曲变形时,可用氧乙炔火焰加热来矫正,通常采用大型氧乙炔火焰枪。火焰烘烤时,对变形较大或刚度较大的结构,多采用线性加热;对较厚、刚度较大的构件的弯曲变形,常采用三角形加热来矫正。

2. 元件跨度不准确

【现象】

组件跨度值大于或小于设计值。

【原因】

(1)元件尺寸过大或过小;

(2)组装小部件的累积偏差造成跨度不准确;

(3)钢尺不规范。

【预防与治疗】

(1)当构件制造偏差造成拱度值与跨度值发生矛盾时,应先满足拱度值。为保证拱度值和跨度值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按照GB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构件制造尺寸的准确性进行检查;

(2)装配时必须消除小零件的偏差;

(3)构件制造、装配和吊装所用钢尺应统一。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