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2月10日报道,虽然天气寒冷,但跨海大桥高架桥二期施工现场却“火热”。 今天,随着最后一根钢箱梁吊装施工的启动,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施工,全国最大跨径双波纹弧底钢结构连续箱梁深圳路节点桥顺利合龙,标志着全线贯通跨海大桥高架桥第二段。 一期工程跨深圳段主体结构已完成,全面进入桥面系统施工阶段。
观海新闻记者从高处观察到,在距地面十几米的深圳路节点桥上青岛钢结构工程,近百名工人系着安全带,挥舞着焊枪。 伴随着“嗡嗡”的焊接声,金色的色彩突然出现。 焊花起落,火热施工的场面十分壮观。
深圳路节点桥全长211米,梁总重7290吨,单梁最大重量86吨,焊缝总长18729米。 “节点桥同时跨越深圳主干道和地铁主体结构。为了克服地铁地下结构复杂、对主干道交通影响大等问题,采用BIM技术建立了三维采用了‘大跨度一体化多门支撑系统’,既保证了深圳路交通的改善,又满足了地铁的安全要求。”二期一标段项目副经理李福泽青岛海德工程集团跨海大桥高架桥一期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邀请了交通运输部的专家参与多轮专家咨询和评审。 不断深化和完善运输、吊装方案,从而提高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
与常规桥梁形状不同,从远处看,深圳路节点桥的底板呈弧形。 钢梁底板的曲率和端部截面与标准截面变化较大,形成双曲面过渡区。 “为了攻克双曲面底板加工的技术难题青岛钢结构工程,项目部通过工艺设计实验,自主研发了2000T超大吨位液压设备。同时,钢箱梁加工厂还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加工设备下料台机、数控车床等采用激光等离子切割;焊接工艺采用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埋弧设备等。”李福泽说。
在钢箱梁吊装过程中,项目部应用了“卫星遥感无线定位测控系统”,通过对施工数据的实时动态监控,有效保证了钢箱梁吊装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采用手持智能显示屏实时准确定位引导钢箱梁吊装过程中的平面位移和标高,保证吊装的高效和准确。
在后续的焊接过程中,项目部也严格把控焊缝质量。 每条焊缝都用铝制铭牌进行编码,信息清晰,责任落实到人。
“深圳道路节点桥主跨的成功吊装,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士气。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盯项目一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二期工程总工程师赵光阳说:“今年年底主线桥梁主体结构施工基本完成,要抓好民心配套工程,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青岛城市更新集团跨海大桥高架桥项目。
今年以来,借助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大突破。 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南京路拓宽工程等主要道路已建成通车,唐朝已完成贺路-安顺路、辽阳高速、劲松五路等关键节点路面沥青铺设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今年工作目标,决战冲刺,推动市政重点道路工程在建提速增效,多条道路通车年底前,继续完善区域路网,助推产业发展。”市住建局市政公用中心副主任王涛说。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杰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