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砖混结构、改造、施工、预防措施
今天我们来聊聊砖混结构房屋:
目前村镇多采用砖混结构。由于其抗震性能和材料性能较差,多用于低层和多层建筑(7层以下)。前段时间,国家颁布了《建设项目抗震管理规定》,其中明确提出对村镇区域住房建设抗震措施的指导意见。农村砖混结构自住房屋一般为三层及以下,一些基本的结构措施还是必不可少的。
前段时间出台的政策对于农村住房建设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砖混结构的基本组成:
示意图
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1:裂纹问题
房屋中部和两端不均匀沉降导致裂缝
防范措施:
结构柱和圈梁不能省略。房屋的四个角和内墙的关键连接处应设置结构柱,并用圈梁绑扎,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应设置地圈梁,以协调房屋下部的变形。对于较长的建筑物,没有统一的沉降特别明显。
补救:
对于灌浆裂缝,及时封堵裂缝,后期检查开裂程度。如果后期裂缝稳定,裂缝不大,只需将其密封,重新油漆即可。
顶层楼板与墙体温差较大,变形不协调导致端部开裂。
防范措施:
屋面和楼板为双层,楼板中间设置双向或温肋,以减少屋面因温差而变形。
补救:
这种裂纹通常不大,但具有穿透性。屋顶可铺设保温膜,以减少温差。
洞口过大钢结构龙骨砌体墙,门楣承载力不足,导致上部砌体开裂。
防治措施:
对于砖混结构,如果洞口较大,需要在两侧增设结构柱,并适当增加门楣的高度。门楣的高度应为跨度的1/15。
补救:
窗户中间设置墙垛,以减少洞口宽度,分散上部荷载。外观不应增加安全隐患。
由于不均匀沉降,门厅与主楼连接处出现裂缝。
防治措施:
主楼预留钢筋,建在门厅后面。目的是稳定主体建筑的沉降,防止两部分过度变形。
补救:
及时灌浆密封并观察裂缝情况。如果裂缝不大,后期要注意灌浆密封,并做好防水措施。
防治措施:
涂刷时要注意防止形成缝隙,将砂浆搅拌均匀,浇水润湿墙面,一次不要涂得太厚。
补救:
将空心裂缝处的油漆层清除,挂网固定,并用同等级砂浆重新粉刷。
屋顶安装温度杆,防止开裂
2、结构形式
01、村镇采用下部框架,上部砖混形式,增加下部使用空间,可独立或商业使用。
这种结构形式“头重脚轻”,地震发生时容易发生整体扭转,破坏程度高。虽然国家没有禁止这种结构形式,但由于其抗震性能较差,除特殊情况外不建议使用。
02.部分是由于建筑面积造成的。房屋建造过程中,下面的承重墙很少。如下图所示,上面的四层楼几乎是由下面的两堵墙支撑起来的。即使在轻微地震或强风的情况下,抗侧向力的能力也很差。可能对房屋造成严重影响(下图为周口因邻居挖地基影响而倒塌)
图中的大楼倒塌是因为邻居把地基挖得太深了。
03.
3、转型
01.知乎推送了几个话题,这个答案收录在话题里。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窗下墙起到隔断和放置窗户的作用,对阳台的承重没有影响。不存在配重墙这样的东西。实际装修时钢结构龙骨砌体墙,窗户下方相应一段墙体可以拆除,但不能超过窗户的宽度。窗户上方的墙无法移动。
网络传输图片
02、关于墙体扩展,砖混结构的隔墙要么采用轻钢龙骨,要么采用12墙(120mm)。除了隔墙可以根据需要拆除外,其他24面墙或37面墙都不能轻易拆除。如果你分不清哪些分区是分区,就不要妄图拆除它们。除非专业检查加固机构能够提出加固方案,否则不要触摸承重墙。
关于在墙上开孔,如果您只是为了布线或室内装饰而需要打一个小孔,那么可以,例如20厘米见方的孔,但如果您想打开门或窗户,请联系专业人员,因为开孔过程中有可能直接开裂。
打孔同时避开结构柱和门楣
03.平房拔地而起
顶起并用砖块填充间隙
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很容易因千斤顶使用不当而导致地板开裂。另外,后期铺设的砖也会因整体平整度差异而造成楼板支撑边界不平整,导致后期开裂。其次,结构柱和圈梁脱节,削弱了建筑的整体性,抗震性能变差。
这种砖石的平整度会有差异
如果您确实需要加建或搬迁建筑物,您应该找一家专业的注册公司来做。他们拥有齐全的设备和精密的检测仪器,确保结构的基本安全。
04.旧房维修
如下图所示,灰泥层已经脱落,砖块风化严重。应将相应区域的砂浆面层清除,空出的区域应重新用砂浆填充,然后用网涂刷,以防止后期因涂料附着力弱而出现裂缝,进一步风化。
墙体风化
旧砖混结构长期维护,维护结构墙体容易倾斜、倒塌。有必要以必要的距离建造墙垛。减少墙体的计算长度、分割墙体、降低倾斜完整性可以显着提高抗倾斜能力。
墙壁倾斜
当有墙叠时,墙体的倾斜不是连续的,易于修复。
04.基本结构部件
这太过分了,我连门楣都不让过。
门楣高度对照表
门楣支撑的长度不宜太短,应大于300mm。
窗台压紧功能:
1、防止或减少窗下墙体因应力集中(砌体干缩)或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2、外窗台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墙体。
窗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