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新区锚定蓝海卡位“先机”钢结构行业转型升级

   日期:2024-05-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90    
核心提示:胶州市钢结构产业历经30余年发展,聚集了天能重工、汇金通、武晓、昊宇重工、三联金属等一批钢结构企业,是北方最大钢结构产业集群,行业细分中的塔桅类钢结构为全国第二大规模生产基地。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6月25日讯:近年来,钢结构作为建筑行业的子行业,在整个建筑产业链中的价值份额持续提升,在大背景下迎来新一轮发展“双碳”机遇。 上合新区锚定蓝海,抢占“先机”。 它将钢结构纳入“六大标志性产业”,“焊接”新产业与未来。

“领头羊”齐聚青岛钢结构工程,36家企业产值过亿

钢结构广泛应用于高层、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工业厂房、大型桥梁等。 与传统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具有节能、环保、抗震性好、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在“双碳”背景下,钢结构产品日益受到市场青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汇金通公园一角

胶州市发展钢结构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胶州市钢结构产业聚集了天能重工、汇精通、五晓、昊宇重工、三联金属等一批钢结构企业。 是北方最大的钢结构产业集群,也是行业细分中的塔桅。 是全国第二大同类钢结构生产基地。 全市有钢结构企业109家,2022年产值约25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企业36家,上市企业3家。

加“数字化”转型打造“千亿级”产业链

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继续撬动“科技”。 钢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既符合数字化时代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近日发布的《上​​合新区“聚优做强、破局建势”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中,上合新区提出了一个“小目标”:到2023年底,钢结构企业数字化转型完成率达到30%,到2025年底,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完成率达到100%。预计到2025年底,全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相关产业链总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青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_青岛钢结构工程_青岛钢结构

五晓集团外景

今年5月,胶州市印发《关于构建“1245”体系促进钢结构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用2至3年时间,进一步做大做强以电力铁塔、电站钢结构等为代表的电力钢结构产业集群; 拓展产业领域,优化巩固装配式建筑、新能源、轨道交通、船舶等工业装备等新兴产业; 推动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钢结构“上合优势”。

瞄准“钢”需求激活发展新动能

青岛钢结构工程_青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_青岛钢结构

想要为高质量发展播下厚土,精准灌溉“活水”政策必不可少。 为适应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打破企业同质化竞争、弱肉强食的传统产业危机,《行动计划》创新提出“星云集团”模式,打造联合体以大中型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为重点,注重企业间合作。 合作互补、协同防御青岛钢结构工程,形成产业间高效协作。

三联金属园区一角

胶州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制定了提质稳市、平台帮扶、场景支持、以会议为媒介做强国内市场、促进境外投资等一系列举措。 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进一步争取国家电网等央企项目资源,提高产品质量,稳定国内铁塔市场份额。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延伸产业链,在前端开展新材料研发、预制件设计、钢材采购等环节,探索利用采购规模优势打造国家级钢材贸易交易中心,结合后端金融和“星火·链网”数字新基建等,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响应企业账户和融资需求的创新产品。 定期举办全球采购推介会,扩大出口份额,服务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海外投资项目,做好钢结构产品出口海外的准备。

此外,胶州市还将突出电力钢结构产业集群、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工业互联网赋能、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四个重点”,打造“新优势”“新赛道”“新模式” “对于行业来说。 “新生态”。 通过开展引领引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技术赋能、标准引导、形象提升“五个行动”,激发钢结构行业发展活力。 (青岛日报/观海报记者赵文元通讯员甘露)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