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支撑系统设置指南:柱间、屋面横向与纵向支撑详解

   日期:2025-01-1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416    
核心提示:对于带地下室的钢结构房屋,上部钢结构、地下室结构,宜分别按各自结构类型和整体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房屋高度确定抗震等级,使其与类似规模和形式的建筑具有大致相同的延性水准。50011-2010(2024年版)第8.1.9条规定,钢结构房屋的地下室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问题一]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支撑体系如何设置?

[分析与对策]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自重小、构件截面薄。支撑系统对结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支撑系统一般由柱间支撑、屋面横向支撑、屋面纵向支撑、刚性拉杆、角撑等组成,它不仅提供面外支撑除了承受刚性框架横向平面内的力外,还承受纵向水平荷载和刚性框架的作用。设置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各温度断面、结构单元或分期施工断面、结构单元应设置独立的支撑体系,与刚架结构共同构成独立的空间稳定体系。

(2)柱支撑与屋面侧向支撑应布置在同一开间内,形成完整的空间稳定系统。

(3)侧壁柱应设置柱间支撑。当有内柱时,内柱上应设有柱间支撑。当有起重机时,应在每个起重机跨的两侧设置起重机柱间支撑。 。不同柱间支撑的侧向刚度与其所承受的屋面面积相匹配;如果无法将不同柱之间的支撑的横向刚度与其承受的风或地震作用相匹配,则应进行空间分析以确定作用在每个支撑柱上的内力。分布于.

(4)柱间支撑形式有门式刚架、圆钢或钢索交叉支撑、型钢交叉支撑、方管或圆管人字支撑等。首先,不宜采用大型混合支撑形式。同一柱的刚度差异。这是因为同一柱内刚度差异较大的支撑形式不能协同工作,导致支撑内力分布不均匀,导致相邻支撑间纵向拉杆产生额外内力。其次,同一柱内设置的柱间支撑共同承受柱的水平荷载。水平荷载应根据每个支撑的刚度进行分配。当同一立柱采用单个支撑形式时,假设每个支撑所分布的水平力相等。相同的。

(5)屋面端部侧向支撑宜布置在房屋端部及温区第一开间或第二开间处。布置在二开间时,应在房屋端部第一开间抗风柱顶部相应位置设置刚性拉杆。 ,刚性拉杆承受抗风柱顶部传来的风荷载,采用压杆设计。

(6)刚架转折点(多跨刚架的边柱顶、屋脊、中心柱顶)宜沿房屋全长设置刚性拉杆。当刚性拉杆兼作檩条时,应满足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7)装有驾驶室桥式起重机且起重量大于15t的跨度,应在屋盖边缘设置纵向支撑;对于具有抽出式柱的柱,应沿肘板长度设置纵向屋顶支撑。实腹门式刚架梁、柱翼缘受压时,应在受压翼缘一侧设置角撑,与檩条或墙梁连接,为刚架构件提供支撑,减少外力。刚性框架组件的面外变形。支撑长度。

【问题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刚架计算时,《工程结构通用规范》

GB 55001-2021第4.6.5条规定,主受力结构的风荷载放大系数至少为1.2。是否需要符合《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荷载系数1.1中4.2.1条的风荷载连续乘法?

【分析与对策】根据《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第4.2.1条规定,垂直于建筑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必须乘以系数β,计算。本文的描述指出,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是一种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结构。计算主框架时,系数β为1.1,即基础风压适当增大;计算檩条、墙梁、屋面梁时,面板及其连接件取1.5,这是考虑阵风影响的要求。通过系数β,《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中的风荷载与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中的风荷载基本一致。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8.1.2条规定,基本风压应为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的50年重现期的风压,但不应小于0.3kN/m2。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等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应适当提高基本风压值,并应符合有关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规定。

钢结构的屋面板_钢结构屋面板种类_屋面种类钢板结构图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第4.6.1条规定,垂直于建筑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基本风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类型系数、地形修正系数和 根据风向影响系数的乘积并考虑风荷载脉动的增大作用确定。第4.6.5条规定,采用风荷载放大系数法考虑风荷载脉动增大效应时,应按下列规定采用风荷载放大系数: ①主受力风荷载放大系数结构应根据地形特征、脉动风特性、结构周期、阻尼比等因素确定,其值不应小于1.2; ②围护结构的风荷载放大系数应根据地形特征、脉动风特征、流场特征等因素确定,不宜小于1+0.7

µz,其中 µz 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综上所述,对于主体结构,考虑到风荷载相对敏感,《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的系数β是在基本风压上适当增大,而《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第4.6.5条中的风荷载放大系数考虑了风荷载脉动的增大效应。根据《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第4.6.1条的要求,两类不同,应合并。檩条、墙梁、屋面板及其连接件《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的系数β与《工程通用规范》4.6.5条中的系数β相同结构》GB 55001-2021。荷载放大系数均考虑了风荷载脉动增大效应的影响,应进行包络。

【问题3】门式刚架斜梁面外计算长度应如何考虑?

【分析与对策】根据GB 51022-2015《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第7.1.6条第2款规定,实腹刚架斜梁面外计算长度应取侧向支撑点 当斜梁两翼缘侧向支撑点间距离不相等时,最大受压翼缘侧向支撑点间距离应为采取。

角撑对门式刚架梁面外计算长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角撑-冷弯薄壁钢檩条系统和斜梁受压翼缘的相对刚度。角撑不能作为梁的固定侧向支撑,而只能作为弹性支撑。角撑-冷弯薄壁钢檩条系统具有足够的相对刚度,可防止主梁受压翼缘在角撑支撑点处产生侧向位移,达到充分支撑的条件。根据理论分析,角撑支撑梁的计算长度不小于角撑间距的两倍。梁下翼缘面积越大,角撑的支撑作用越弱,计算长度也越大。当屋面斜梁与檩条之间设置的角支撑符合《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GB 51022-2015第7.1.6条第4款时,屋面斜梁与下角的平面法兰压缩 计算外部长度时可以考虑角撑的作用。

【问题4】门式刚架结构屋面檩条计算时,什么情况下应勾选“屋面板可防止檩条上翼缘横向失稳”选项?什么情况下应勾选“结构能保证法兰在吸风压力下的稳定性”?

[分析与对策]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檩条计算时考虑集肤效应时,应注意压型钢板及其连接应满足的各种技术条件。屋面板与檩条的连接方式有直立锁缝连接(图2-2)、卡扣式连接(图2-3)、螺钉(螺栓)连接(图2-4)等。当屋面板与檩条牢固连接时,即采用螺钉、螺栓等与檩条牢固连接时,屋面板可以防止檩条上翼缘的横向失稳和扭转。屋面板有足够的刚度,屋面板厚度不小于0.6毫米。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 55030-2022第3.6.2条)勾选“屋面板可防止檩条上翼缘横向失稳”。当受压翼缘受内衬板约束并能防止檩条截面扭曲时,檩条下翼缘的整体稳定性无需计算。检查“该结构能保证法兰在吸风作用下受压时的稳定性”。另外,屋面板与檩条的连接方法及要求,与建筑压型钢板的选用、屋面结构、屋面排水、温度影响、施工等有关,应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并在图纸中注明。 。

图2-2 立缝包缝连接

图 2-3 卡扣式连接

图2-4 螺钉连接

钢结构屋面板种类_屋面种类钢板结构图_钢结构的屋面板

【问题5】带起重机的门式刚架结构中,起重机梁能否兼作刚性拉杆?

[分析与对策] 对于带有起重机的门式刚架结构,起重机运行时的纵向和横向制动力会对钢柱产生水平和垂直的轴力和侧向弯矩。一般情况下,柱间支撑应与吊车梁标高处设置纵向传力杆,形成抗侧向力系统。同时,纵向传力构件在钢柱平面外形成侧向支撑。当吊车梁作为纵向力传递构件时,需要根据吊车梁中心与钢柱(纵向力传递系统)的偏心距、钢柱刚度、尺寸等综合确定。起重机载荷、起重机梁的刚度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当吊车梁中心与钢柱中心基本重合时,吊车梁可在钢柱平面外作为侧向支撑;当吊车梁中心与钢柱中心偏离较大时,水平纵向力将在钢柱上产生附加扭矩。吊车梁才能作为纵向力传递构件和钢柱平面外的侧向支撑,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甚至计算。一般吊车载荷较小时,可采用在吊车梁上下翼缘设置角撑与柱外翼缘连接的方案;但当起重机载荷较大时,应设置单独的纵向拉杆。

【问题六】门式刚架厂房,柱脚连接是否必须符合《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 50011-2010(2024年版)第8.2.8条的相关规定?

【分析与对策】《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 50011-2010(2024年版)第8章涵盖了多层、高层钢结构房屋。第9.2节单层钢结构房屋不包括轻钢结构厂房;单层钢结构房屋不包括在内。 15层轻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专门规定。

单层钢结构房屋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 50011-2010(2024年版)第9.2.16条的规定。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第3.4.3、10.2.15等条规定了柱脚设计。柱脚抗震承载力控制尚无明确的计算公式。但本规范第1.0.3条第3.4.3条和第10.2.15条要求“仍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 50011-2010(2024年版)要求,为经常发生地震而设计的钢结构柱脚与基础连接的极限承载力应高于其塑性弯曲承载力。钢柱,以保证地震发生时柱脚的连接破坏晚于钢柱,体现了弱构件强连接的原则。

门式框架灯房钢结构自重轻、构件截面小、刚度小。地震作用时产生的地震力较小。大多数情况下是由风荷载和吊车荷载控制,无法控制地震作用的组合。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设计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控制柱脚抗震承载力,保证钢柱在地震作用下柱脚节点不发生破坏。

【问题七】对于门式刚架结构,钢吊车梁、纵拉杆、柱支撑、屋盖支撑等构件的耐火极限是多少?屋面板、檩条、墙梁是否有耐火极限要求?

[分析与对策]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是否能够满足要求,是关系到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指标。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规定了各类结构构件的最低防火标准。

耐火极限要求见表2-3。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 51249-2017第3.1.1条规定:“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 50016规定,柱间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柱的设计耐火极限相同,楼面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相同屋面支撑、拉杆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屋面承重构件相同。”

其中,柱间刚性拉杆属于柱间支撑体系,其耐火极限应与柱间支撑相同。当防火墙安装在柱间平面时,应满足防火墙的耐火极限要求。钢吊车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相应楼(顶)梁的耐火极限要求,但同时用作柱面外约束或纵向支撑时,柱的要求应符合紧随其后。

钢结构屋面板种类_钢结构的屋面板_屋面种类钢板结构图

对于支撑防火墙的钢构件或火灾破坏后可能导致防火墙倒塌的钢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要求。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小时,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的防火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小时。

屋顶承重构件是指用于承受屋顶荷载的主要结构构件,如组成屋顶网架、格壳、桁架、屋梁、支撑等的构件。屋顶檩条一般不视为屋顶承重构件。但当檩条在屋面结构体系中同时起支撑作用时,宜采用屋面承重构件。当檩条仅支撑屋顶板时,火灾时只会影响部分屋顶板,不会导致整体结构失效。不要求耐火极限,但应满足燃烧性能要求;当檩条不仅支撑屋面板,还充当纵向拉杆并为主体结构(如屋顶桁架)提供侧向支撑时,檩条的损坏可能会导致主体结构失去整体稳定性和导致整体倾覆。此类檩条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其所支撑的屋梁。 。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第6.1.1条规定,防火墙与建筑物外墙、屋顶相交处以及防火墙上门、窗等开口处,应当采取措施。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到防火墙的另一侧。防火墙两侧的屋面板及檩条、墙板及墙梁应根据建筑行业专业要求确定耐火性能要求(当防火墙不高于屋面时,屋面板及墙梁应按建筑行业专业要求确定耐火性能要求)防火墙两侧第一开间檩条有耐火极限要求)。

【问题8】钢结构柱脚采用外露柱脚时,应按《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T 50011-2010(2024年版)第8.2.8条第5款、第9.2.16条第4款验证计算不符合要求怎么办?

[分析与对策] 地震损坏情况表明,裸露柱脚的损坏表现为锚栓的剪切、拉脱或拔出。柱锚的损坏会导致钢结构倾斜,严重时甚至导致倒塌。从力学角度来看,一般外露柱脚更适合作为半刚性柱脚。与钢柱根部截面全截面屈服能力相比,由锚栓屈服确定的柱脚塑性弯矩大多数情况下较小。该柱脚受弯时的力学性能主要由地脚螺栓的性能决定。如果锚栓在拉力作用下屈服后能充分发挥塑性,则暴露柱脚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特性将是典型的滑移特性。

型磁滞特性。然而,在实际的柱脚中,螺纹部分经常在锚固部分的未弱化部分屈服之前断裂,从而难以有足够的塑性发展。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柱脚锚杆的滞回曲线是存在的,而且很好,但在实际工程中却做不到。没有滞回曲线,因此其抗震性能很差。多层、高层钢结构建筑采用刚性连接外露柱底座时,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 50011-2010(2024年版)第8.2.8条的要求钢结构屋面板种类,单层钢结构厂房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 50011-2010(2024年版)要求9.2.16 钢结构采用外露柱脚时,地脚螺栓直径和数量较大,因此层数较少的钢结构采用外露柱脚时,可增大柱底板的平面尺寸。减少地脚螺栓的数量和直径;也可采用埋地柱脚或外包柱脚来减少地脚螺栓的数量和直径。

【问题9】多层钢结构采用外覆式柱基时,底层柱的计算长度是计算到短柱顶部还是基础?

顶部?如果柱脚顶部拉梁或混凝土短柱的线刚度不小于底层钢柱线刚度的10倍,底层柱的计算长度是否可以算到柱顶短柱?

[分析与对策] 钢结构柱脚包括外露柱脚、预埋柱脚、外包柱脚三种类型。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柱脚,底柱的计算高度均应从能满足埋置要求的基础顶面开始计算。

设计柱底座时,应根据结构布局选择合理的形式,并满足相关计算假设和结构要求。

钢柱的包裹柱底座由钢柱脚和包裹混凝土组成,两者均位于混凝土基础顶面之上。包裹混凝土的高度不应小于钢柱截面高度的2.5倍。覆层高度范围为覆层混凝土与钢柱的联合受力截面,仍为钢柱的截面,应满足弯、剪、压承载力计算及结构要求。因此,底层封闭柱脚柱的计算长度应计算至基础顶部。

外罩柱脚在外罩断面顶部设置拉力梁,可减少外罩断面的计算内力。增加外包层断面的线刚度,可以减小整层钢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但减小的程度应通过计算分析确定。设置受拉梁层时,也可设计为受拉梁上方一层钢柱、受拉梁下方一层型钢混凝土柱的形式。此时,底部柱的计算长度可计算至受拉梁层顶部,型钢混凝土柱可靠锚固于基础中。

屋面种类钢板结构图_钢结构的屋面板_钢结构屋面板种类

【问题10】在频繁的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如何控制钢框架结构的位移角极限?

[分析与对策] 层间位移角极限是结构水平刚度的指标。限制结构层间位移的主要目的是:①保证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控制其基本应力状态; ②保证与结构固定或连接的建筑填充墙板、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整性。避免明显的损坏。

钢材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弹性和延展性好的特点,其结构抗震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均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目前,对于多层、高层民用钢结构框架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50011-2010(2024年版)、《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JGJ 99-2015年层间位移角值基本统一为:在风荷载标准值或频繁地震作用下的1/250(《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 50011-2010(2024年版)规定的解释是:日本建筑法强制令规定弹性阶段钢结构为层高的1/200,基本自振周期参照加州规范确定(1988) 对于大于 0.7 s 的结构,取 1/250),对于罕见地震,取 1/50。另外,《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规定,在风荷载作用下,设计可根据室内装修要求、有无墙体、维护结构等情况适当严格或放宽,以适应变形状况。因此,钢结构层间位移角的限定值,除保证主体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外,还应满足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变形要求。

因此,填充墙层间位移角的要求与填充墙的形式、破坏程度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密切相关。目前,填充墙的类型有很多种。设计时应优先考虑技术成熟的填充墙和连接结构。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时,应当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必要时应当进行实验研究。 《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DB13(J)/T 275-2018第7.3.7条规定钢框架结构住宅层间位移角,风荷载下为1/400,频繁荷载下为1/4地震。 350,罕见地震中的 1/100。

【问题11】地上结构为钢框架结构,地下结构为钢柱和钢筋混凝土梁。如何确定地下抗震等级?

[分析与对策] 抗震等级是结构和构件延性要求的重要指标。不同的抗震等级反映了不同的延性要求。我国抗震规范根据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和结构类型、跨度、位置等,规定了各种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即延性等级,以达到预期的“不小震可损,中震可修,大震可修”。 “摇而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对于有地下室的钢结构房屋,应根据各自的结构类型和整体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上部钢结构和地下室结构,使其具有与普通建筑大致相同的水平。相似的规模和形式。延展性水平。因此,对于地下有钢柱、钢筋混凝土梁的情况,应结合整体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建筑高度,按照《抗震通用规范》第5.4.1条的规定《建筑与市政工程规范》GB 55002-2021对抗震等级的确定作出了规定。当地下室结构的刚度和剪切轴承能力大于上层的刚度,并且地下室屋顶可以用作上层结构的嵌入部分时,地下层的地震电阻等级应与该层相同上层结构以及地下层下地震结构测量的地震抗性等级可以逐步降低一个级别,但不应低于四个级别。对于没有上层建筑的地下室部分,地震结构措施的地震抗性水平可以为3级或4级,具体取决于特定情况。

[问题12]钢框架结构具有地下室。该构建功能需要地下室中混凝土框架柱的最大横截面。减少一楼的钢框柱的横截面并将其扩展到地下地板是否可行?

[分析和对策]第3.4.2条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钢结构技术法规” JGJ 99-2015规定,钢框柱应延伸至至少一层,低于计算出的嵌入式末端和钢筋。应该使用混凝土柱。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柱。第8.1.9条的“建筑物地震设计标准” GB/T 50011-2010(2024 Edition)规定,钢结构房屋的地下室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建立地下室时,应将垂直布置的支撑(地震壁面板)在框架支撑板(地震墙板)结构中扩展到基础;钢制框架柱应至少扩展到地下层,其垂直载荷应直接传输到底层。 ②超过50 m的钢结构房屋应配备地下室。钢制框架柱的延伸较低,主要是满足钢柱在一楼的嵌入效果。当扩展是不可能的或困难的时,应采取足够的措施来确保足够的嵌入和可靠的力量传递一楼的钢柱。当一楼钢制框架柱的横截面减小并延伸到地下地板时,关节轴承容量,钢板,钢截面设计。

[问题13]在钢框梁的潜在塑料铰链区域中,很容易忽略措施。应采取什么措施?当钢架结构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7-2017的第6.2.7条符合要求时,钢架梁仍然需要考虑设置横向支撑吗?

[分析和对策]第5.3.2条的“建筑物和市政工程的地震抗性一般守则” GB 55002-2021规定了框架结构和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中的框架结构和无支撑框架潜在的塑料铰链应为该区域的上部和下部法兰提供横向支撑或其他有效措施,以防止平面外的不稳定性和损坏。本文在本文中采取的钢框横梁潜在塑料铰链面积是为了确保框架梁的塑料耗散能力,同时避免了平面外的不稳定性和钢框架梁的损坏。横向支撑方法可能包括:水平角括号,侧角括号,加强器,可靠连接的混凝土地板板或刚性铺路板。侧支架位于塑料铰链区域的上部和下部法兰。塑料铰链区域位于光束末端的光束跨度的0.15倍。当光束跨度较大时,可以安装多个支撑或加强剂。对于某些无法配备横向支撑的框架梁,如果大地震弹性塑料计算后框架梁部分中没有塑料铰链,则可以认为已经采取了其他有效的措施。

此外,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的第10.4.3条GB 50017-2017,当上法兰具有可靠连接的地板或牢固铺设的I形钢梁,并且塑料铰链段符合正规化的细长比率不超过0.3的情况,可以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确保下部法兰的横向不稳定性。从理论上讲,在该部分进入可塑性和梁端下部法兰的宽度或厚度之后,压缩应力很大,梁的下部法兰将不会变得不稳定。但是,应注意的是,该条款放在第10章“可塑性和弯矩振幅调制设计”中,并且具有严格的应用范围;尚不清楚0.3的极限是否适用于不确定和罕见的地震作用条件(第17.3.4章,第1条中给出的限制仍然取决于延展性等级)。因此,建议在正常情况下,带有塑料铰链的部分仍应满足“建筑物和市政工程的一般性抗性守则”的结构要求。

第6.2.7条“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7-2017规定了当支撑杆负面弯曲矩时,框架梁下部法兰的稳定性的计算要求,并且梁顶部有一个混凝土地板板。 “建筑物和市政工程的地震抵抗性的一般守则》GB 55002-2021规定了地震结构要求,应满足这两种要求。

屋面种类钢板结构图_钢结构屋面板种类_钢结构的屋面板

【问题14】在施工阶段尚未检查长轴钢和混凝土复合梁。

[分析和对策]在设计钢结构的二级束时,通常会考虑地位板板的作用,并且基于复合成分计算轴承能力,偏转和稳定性。钢和混凝土复合梁的机翼板通常使用现场混凝土面板,混凝土复合面板或配置的钢板 - 凝结复合板。但是,在地板施工阶段,现场混凝土只能将钢梁上的铸造混凝土作为负载加载。由于复合梁的钢梁横截面很小,当跨度较大或承载次数较大时,钢梁的挠度可能会过大。由于缺乏稳定性,它甚至可能损坏。因此,对于具有较大跨度的钢和混凝土复合梁,应注意在施工阶段进行验证。

[问题15]在复合结构中,充满混凝土填充的钢管柱和钢梁,构造的钢混凝土梁或钢筋混凝土梁如何?

连接?

[分析和对策]在复合材料结构中,充满混凝土填充的钢管柱和钢梁,钢制混凝土梁或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的连接应是刚性连接的,并且还可以通过铰链连接到混凝土填充的钢管柱和钢管柱。连接。当采用刚性连接时,应在钢梁的上和下法兰或钢筋混凝土梁的上和下边缘提供水平僵硬的肋骨。圆柱内部设置的水平僵硬的肋骨应具有混凝土倒入孔,圆柱外部设置的水平僵硬的肋骨应具有混凝土倒入孔。僵硬的肋骨应形成僵硬的环肋。加劲液的厚度与钢梁法兰相同,不应小于12 mm。矩形混凝土填充的钢管柱和钢梁之间的连接节点可以通过节点,内膜片节点,外环节点和外肋环板节点使用隔膜。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之间的连接节点可以使用外部增强链接节点,内部增强链接节点,

钢梁通过核心接头,柯贝尔型接头和承载销接头。

[问题16]如何选择复合结构中的剪切螺栓?

[分析和对策]为了全面发挥螺栓在复合结构中传输剪切力的作用,应正确选择螺栓的直径,长度和间距电阻等。剪切螺栓的直径规格应为19毫米和22毫米,其长度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4倍,水平和垂直间距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6倍,并且不应应大于200毫米。从螺柱的中心到钢法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0毫米,并且螺柱顶部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5 mm。

[问题17]如何在复合结构中选择钢混凝土柱脚?

[分析和对策]复合结构中的中型钢制混凝土柱可以根据不同的应力特征使用嵌入式柱脚或非安装圆柱脚,并在基础地板(CAP)中嵌入形状钢。考虑地震效应的组合,应将嵌入式圆柱脚用于偏心压缩柱。嵌入式柱脚应用于偏心张柱。

对于嵌入式钢制混凝土柱的嵌入式柱脚,没有地下室或仅一个地下室,嵌入在基础地板中的构造的钢的深度应符合“复合结构设计代码”的第6.5.4条。 JGJ 138-2016除指定外钢结构屋面板种类,它不应小于柱钢截面高度的2倍。当构造的钢混凝土偏心压缩柱的嵌入式末端下方有两个或多个地下室时,可以将材料的钢混凝土柱延伸到基础地板或基础地板的顶部。当延伸到基础底板的顶部表面时,应将纵向钢筋和锚固螺栓固定在基础底板中并满足锚固要求;圆柱脚应计算为非安装柱脚的压缩,弯曲和剪切轴承的能力,并且不包括在计算中。考虑到钢的效果,轴向力,弯矩和剪切力的设计值应作为列底部的相应设计值。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