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著名的街道
不是别人,正是长安街
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征程中,
创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
人民大会堂西侧
“穹顶”的一半位于清澈的水池中
这就是中华文化艺术的最高殿堂——
国家大剧院
15年前,中建二局人用汗水和毅力拼搏奋斗
为这座最大的圆顶建筑穿上精致的“雨衣”
让我们跟随悦悦重温那些建设故事
保罗·安德鲁:
“张,好啊!”
作为“北京十六景”之一,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中建二局建设者参与最大穹顶建筑防水工程。
2004年3月,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大师保罗·安德鲁与项目负责人张凤军之间的一次“碰撞”,使得大剧院屋顶防水系统与原设计方案出现了差异。按照最初的设计,为了保持建筑干燥防潮,必须在3万多平方米的钢基板上覆盖一层看起来像鸡蛋内膜的防潮防汽膜。 ,相当于四个足球场。面积大、难度大,让建设者们头疼不已。不已。
当时33岁的张凤军敏锐地意识到,时间不允许他一步步进行施工,他必须想办法保证防潮效果,加快施工进度。项目组从技术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并在面板接缝处铺设了防潮防汽膜。经过测试发现,这样也能满足室内的防潮要求,并且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施工速度。
但对于国家大剧院这样的项目,即使有优化方法,也不能私自修改。听说大师个性独特,不允许别人随意修改他设计的项目,张凤军准备了详细的测试报告和众多的数据材料,心里充满了忐忑。经总承包联合体分公司、联合体、业主工程部审核后。终于,我来到了师父身边。但听完张丰军详细介绍改变方案后,师傅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连连称赞张丰军,并对张丰军竖起大拇指:“张,好!”
“钉”雕刻
时代精神
3万多平方米的金属屋顶上有近2000米的铝焊缝。如果焊缝处出现微小孔洞,就会造成漏水、渗水的严重后果。尽管张凤军在通报中总是说,“我们不能凭经验判断是真焊还是虚焊,而是逐点检查。”但焊孔很小,肉眼难以辨别,目前也没有好的工具进行检查。 、如何实现“无缝”?这让张凤军难住了。
张凤军(右二)带领项目组讨论焊接技术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国家大剧院钢结构,张凤军用大头钉将文件固定住,他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用大头钉来检查呢?只要不熔透,就是真正的焊接。从那时起,屋顶防水施工人员就随身携带了多种大头钉。当他们遇到疑似有气泡的焊缝时,他们会立即用平头钉检测并纠正是否有孔洞。据张凤军回忆,“一针一线”检测出1000多处铝焊缝。
工人们用大头钉仔细检查大剧院屋顶的焊缝
2004年8月,到达验收点时,经过子项目专家验收组检查,2000多米的焊缝没有一个泄漏点!得知“大头钉”的故事后,他微笑着说:你们中建二局安装队正在用大头钉开创新世纪的工匠精神!
用6万组数据创建
工艺
国家大剧院屋顶为钢结构外壳,设有隔音层、保温层、防水层、外装饰层等,需安装11000块2毫米厚的镀锌钢基板和4300多块屋顶采用铝合金防水板。如此大规模的全扇面防水系统安装,在国内尚属首次。
(滑动查看国家大剧院防水板安装进行中)
由于每块扇形板的形状、角度、面积、尺寸、曲率都不同,给生产和安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让简单的防水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深知难度,张凤军带领施工人员开始测量。根据球体曲率半径的变化,测量了6万多组数据。每块扇形板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场一件一件压制成型是没有用的。付出很多努力。
包缝机
扇形版就像一块拼图,安装也是一个技术活。为了保证美观、防止渗漏,该项目大胆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立缝铝合金屋面防水系统。屋顶没有任何裸露的螺丝,整个屋顶几乎形成一个整体。美观整洁,也避免了很多漏水的隐患。近千种不同尺寸的扇形板也创下了国内应用面积最大、板型数量最多的记录。一份耕耘,一份回报,张凤军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称号。
安装在屋顶
行走数十载
中建二局所属安装公司一直在金属围护系统领域深耕细作国家大剧院钢结构,专攻“啃”硬骨头。先后承接金属围护工程70余项,累计建筑面积超过35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20万平方米。拥有金属围护系统承包商特级资质、连续4年“行业十强企业”、7项防水工程领域最高奖项宇奖,成为金属屋面行业的领军企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代表作品吧!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不锈钢金属屋顶
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
“一带一路”重点项目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
江苏大剧院
中国最大的现代剧院、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中国西部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荣获鲁班奖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国内首次采用臂架式悬吊屋盖结构荣获詹天佑奖、鲁班奖
国家会议中心
复活节彩蛋!中建二局、十里长安
在这条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特色长街上,中建二局也“建”证了它的变迁和发展。长安街的美景也被中建二局精心“装点”,其中就有四个“鲁班奖”工程!
(横握手机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六十七年风雨兼程,匠心筑就
七十年春秋,携手追梦
中建二局与祖国共同成长
开创“双高”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