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大师鲁道夫·布赫宾德携贝多芬与舒伯特经典作品重返国家大剧院

   日期:2025-03-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85    
核心提示:今晚,钢琴大师鲁道夫·布赫宾德携贝多芬与舒伯特的经典之作重返国家大剧院,亮相国际钢琴系列。布赫宾德作为德奥钢琴传统的重要传承人,赋予了舒伯特作品更强的音乐张力,在他极宽的演奏幅度下,作品中的精神内涵精准感染到现场每一位听众。

今晚国家大剧院钢结构,钢琴大师鲁道夫·布赫宾德回来了。他携带着贝多芬的经典之作,也携带着舒伯特的经典之作。他重返国家大剧院,在国际钢琴系列中亮相。这位国际上公认的“贝多芬权威”此次带来了两部很有知名度的作曲家奏鸣曲,即“悲怆”和“月光”,还有两首早中期作品,它们与舒伯特生命终章 D.960 并置在一起。这位近八十岁高龄的艺术家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技巧的高超,更是一种经过岁月沉淀后的智性解读。

布赫宾德拥有 60 余载的演奏生涯,他对贝多芬的作品进行了反复的淬炼。他对每个细节都很熟悉,对每颗音符都能精准把握,对每段乐章也都了然于胸。在音乐会上半场,布赫宾德首先奏响了贝多芬最受欢迎的“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中,作曲家亲自冠以标题的,“悲怆”是第一部国家大剧院钢结构,另外一部是“告别”,它寄予了贝多芬深刻的自我写照。“月光”具有幻想曲性质,充满力量与浪漫的情愫,此时的贝多芬正遭受耳疾与感情的双重痛苦,从音乐结构的自由和即兴性质能看出他复杂的情感与内心冲突。

布赫宾德多次进行了贝奏全集的录制和公演。然而,今晚他的演奏始终展现出学者般的审慎态度。在举重若轻的演奏过程中,音符坚定且清晰。并且,他对每个乐句的处理,都能够在作曲家手稿以及历史演奏传统中找到依据。

下半场的舒伯特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 D.960 是本场音乐会的重要部分。这部作品是作曲家在临终之际的沉思体现,好似是为自己创作的安魂曲。它包含四个具有不同音乐性格的乐章,这些乐章更像是展现出了一种极为特别、充满波折的人生轨迹。

布赫宾德在首乐章的十几分钟里,通过音色的明暗变化构建出了深邃的时间维度。当音乐推进到末乐章时,一种超越乐谱的生命体验开始涌动。那些轻盈跃动的十六分音符,不再仅仅是青春的残留影像,更像是历经沧桑之后依然鲜活的希望证明。布赫宾德是德奥钢琴传统的重要传承人。他赋予了舒伯特作品更强的音乐张力。在他极宽的演奏幅度之下,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能够精准地感染到现场的每一位听众。

正曲结束后,掌声如雷鸣,欢呼声此起彼伏。在这样的氛围中,钢琴家为观众加演了贝多芬的“暴风雨”第三乐章,以及舒伯特的即兴曲 Op.90、D.899、No 2。

布赫宾德以其独有的方式表明,经典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值得始终被重新去发现以及去丈量。明晚,这位钢琴家将会继续带来一场让观众充满期待的作品,其中有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舒伯特的四首即兴曲以及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