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制造原理”↑,每天免费订阅
文:北京日报
近日,随着最后一块钢网架吊装拼接完成,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钢结构顺利封顶,巨大的钢网架呈现出展翅翱翔、蓄势待发的姿态。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钢格栅已完工。世界最大钢结构“凤凰”展翅翱翔天空,尽显迷人风姿。本报特约摄影师何康敏摄
记者从负责航站楼建设的北京城建、北京建筑工程项目部了解到,新机场航站楼将进入金属屋面、玻璃幕墙施工阶段,逐步披上“靓丽面纱”。
8根巨柱支撑5.2万吨钢结构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航拍照片。(新华社)
新机场效果图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单体航站楼,由主航站楼核心区和四面辐射的5个墩台组成,整体造型呈“凤凰”状。
今年3月16日,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主体混凝土结构封顶;昨日封顶的航站楼钢网架结构由支撑体系和屋面钢结构组成,形成一个不规则的自由曲面空间,总投影面积达31.3万平方米,约相当于44个标准足球场,总重量超过5.2万吨。
此次封顶的航站楼钢网架结构包括航站楼主楼和候机厅,由支撑体系和屋面钢结构组成。(新华社)
整个航站楼钢结构由核心区和候机楼两部分组成,航站楼核心区屋面由6个相对完整、稳定的受力体系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总用钢量约4万吨,最大高差约30米。
“如此庞大的结构,主要支撑只靠8根C型柱,柱间距200米,足够容纳整个水立方。”北京城建新机场项目经理李建华介绍,主航站楼屋面钢结构采用空间网架结构体系,一般由很多规则的几何体组成水立方钢结构,稳定性好。但这样一来,航站楼屋面就变成了一个不规则的自由曲面,其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采用“X光机”检测焊接质量
由于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屋面面积大、形状复杂,现场散装、分块吊装、吊装等每种钢结构施工方法都存在诸多施工难点需要攻克。
如何才能突破这一技术?
记者从分别负责该码头核心区和指形墩的北京城建、北京建工项目部了解到,经过多位专家论证,分分区、分部吊装提升施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液压同步提升系统,能平稳地将钢网架提升到位,平均提升速度为每小时6至8米,提升精度差可控制在正负1毫米以内。
焊接也是钢屋盖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北京建工焊接负责人赵庆儒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但遇到如此大规模的作业还是第一次。经过一轮轮的现场检查和质量把关,总里程达到了20多公里。
北京建工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水立方钢结构,为确保钢结构焊接探伤合格率100%,用于检测焊接质量的超声波探伤仪就好比是钢结构的“X光机”,即使是焊接区域内部针尖大小的气孔、夹渣或者裂纹,也逃不过它的检测。
屋顶完工后,航站楼将覆盖外层
新机场建设屡创纪录。李建华介绍,2015年9月26日主航站楼正式开工,110天完成16万平方米超大基坑施工任务;2016年9月20日,主航站楼地下结构提前10天突破正负零度;今年1月19日,60万平方米混凝土主体结构再次以提前12天的惊人速度实现封顶目标。
随着钢结构封顶,新机场航站楼进入金属屋面、玻璃幕墙施工阶段,逐步披上“靓丽外衣”。
按照总体规划,新机场航站楼将于2017年底封顶;新机场主体工程将于2018年底完工,2019年建成通车。
新机场建设指挥部介绍,新机场横跨北京、河北两省,处于京津冀区域规划发展重点的重叠接续区域。建成后,周边将构建以航空服务为基础、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产业为引领的新机场空侧经济区,通过发展空间、产业对接、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深度融合,打造成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