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随着最后一块钢网架吊装拼接完成,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钢结构顺利封顶。
从天空俯瞰,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钢网架已全部完工,凤凰展翅翱翔的形象跃然眼前。
5.2万吨网架组成钢铁“凤凰”
“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航站楼。”说起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水立方钢结构,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规模。这座航站楼到底有多大?
走进新机场航站楼,映入眼帘的是八根巨型C型柱散布在核心区四周,最大的一根C型柱高达28米,重量超过500吨,相当于100头成年牛的重量,两根呈直角排列的C型柱之间的距离达200米,足以容纳整个水立方,这八根C型柱只是构成核心区屋面支撑体系的一部分。
今晨封顶的航站楼钢网架结构包括主航站楼和候机厅,由支撑体系和屋面钢结构组成,形成不规则自由曲面空间,总投影面积达31.3万平方米,约相当于44个标准足球场,总重量达5.2万余吨。其中,主航站楼屋面钢结构投影面积18万平方米,约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总投影面积约13.3万平方米,最大跨度达41.6米。
负责核心区屋面钢结构施工的北京城建集团新机场项目经理李建华:
屋面钢结构投影面积可以简单理解为阳光投射下来,从屋面到地面形成的阴影面积,这是衡量一栋建筑规模的重要指标,也代表着建造的难度。
该钢结构屋顶总重量达5.2万吨,是迄今为止中国机场单体航站楼中最重的钢结构屋顶,堪称“钢铁凤凰”。
钢格栅升降精度(毫米)
一般而言,空间网架结构体系由规则的几何体构成,稳定性好,但新机场航站楼屋面为不规则的自由曲面,其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昨晚 11:30,我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升级。
李建华介绍,对于航站楼核心区而言,屋面面积大、造型复杂,无法单独完成现场散装安装、分块吊装、吊装等每一种钢结构施工方法。
为攻克钢格栅质量标准与精度要求高、多工种多工序交叉作业协调难度大、安全管理难度大、工期紧等难题,北京城建集团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引入BIM系统模型,确定了“分区施工、分区卸荷、整体合拢”的原则,将屋盖划分为6个相对完整、稳定的受力体系,针对不同分区、不同部位采用吊装、提升等多种施工方式。
还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使钢格栅以平均每小时6至8米的提升速度平稳提升到指定位置,提升精度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
钢构件的“X光机”不放过任何一个孔隙
五条短放射状连廊是北京新机场的一大亮点水立方钢结构,从连廊末端到中心距离仅600米,步行时间不足8分钟。连廊区域钢屋盖施工难度也很大。“比如中南连廊A区钢屋盖,吊装面积约10500平方米,总吊装重量约1000吨。”北京建工集团北京新机场连廊项目项目经理白恒宏说。为此,项目部定制研发了大型复杂钢结构整体吊装安装技术,仅用2小时就将中南连廊A区钢屋盖吊装到位。
焊接也是通廊区钢结构屋面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有着20多年焊接经验的老工人赵庆如说,为了保证钢结构焊接探伤合格率100%,他们用了专门检测焊接质量的超声波探伤仪。这台探伤仪就像是钢结构的“X光机”,即使是焊接区域内部针孔大小的气孔、夹渣、裂纹,都逃不过它的检测。
屋顶和围墙将于今年年底完工
“自2014年12月26日飞行区工程局部开工、2015年9月26日航站区工程开工以来,北京新机场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谈及北京新机场,目前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实施最严格的建设管理,融合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全力将其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诚信工程。
据了解,截至2017年6月,新机场飞行区工程已填挖土方1288万立方米,占总量的63%;压实255万平方米,占总量的88%。桩基1306个,占总量的93%;封顶平台289个,占总量的84.5%。综合配套方面,高速公路、高铁、城市铁路、安置房、生态环境等项目也按计划陆续实施。
按照总体规划,新机场航站楼将于2017年底封顶;新机场主体工程将于2018年底完工,2019年投入运营。
背景链接
北京新机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定位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由旅客航站楼、换乘中心、综合服务楼、停车楼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初步规划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
这座被形容为放射状的“凤凰”的新机场,主航站楼位于中央,楼顶高度最高处达50米,在墩台末端逐渐下降至25米,每个墩台末端到中心的距离仅为10米。航站楼还首次采用双层出发流程设计,部分机位兼顾国内、国际航班,并设置集中中转手续办理区,中转流程更加便捷。
北京晚报记者 赵莹莹
编辑:王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