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你来时的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好眼前的路,才能向未来坚定地迈进。
插图 | 新建玉树
前言
时间衡量了发展的速度,也标志着攀登的高度。
历经七十年风雨,中国铁建“红色基因”根深蒂固,因祖国建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向行业一流迈进,用行动和业绩作出了回答,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故事和时代答卷。
在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成立70周年之际,《70年,重温光辉岁月》专栏将带您翻开尘封的历史,探寻中国铁道建筑人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一段光辉岁月。
玉树婚礼
张建锋与索南永措的相遇,仿佛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千里情缘一线牵”大概就是指他们两人吧。
“这就像小说里写的一样,太不可思议了!”来到玉树灾区提供重建援助的张建锋说起索朗永措玉树网架钢结构,脸上始终挂着幸福的笑容。
26岁的张建锋身高1.78米,看上去精力充沛,健谈的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对生活和爱情的理解却有着难得的成熟。2012年8月,从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后,他到中铁建工集团路桥分公司工作。一上班,张建锋就被派往玉树灾区,担任玉树项目部技术员。
| 张建锋夫妇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到玉树后,他主要负责市政道路修建,从早到晚非常忙碌、劳累,下班一回到宿舍就能睡着,那时他心里只想着做好本职工作,根本没有精力去想别的。
索南永措,一个土生土长的玉树女孩。2012年8月,两个年轻人在结古镇相识。
张建锋所在的项目部在附近的结古镇招募了一批牧民,主要在施工现场打零工,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紧张的问题,还为灾区群众在家门口创造了就业机会,玉树女孩索朗永措就是其中之一。
张建锋是工地上的一名技术员,年纪虽小,但在打杂的人眼里,多多少少也像个领导。时间长了,索南永措觉得这个领导为人不错,不傲慢,不疏远,下班后也喜欢和大家聊天,无话不谈,有时甚至还会自掏腰包请大家喝酒。
在相处的过程中,张建锋也感受到对方是个好女孩,纯朴、踏实、热情。索朗永措藏语、汉语都很好,工作过程中还充当翻译,帮了张建锋不少忙。不知不觉中,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
但有一个问题,索朗永措的家人并不同意他们俩的婚事,因为工程完工后张建锋就要回老家,而他工作的地方在北京,太远了,以后回玉树不方便,所以索朗永措的家人不同意索朗永措远嫁。
与此同时,张建锋的朋友们也不赞同他们的恋爱,他们认为张建锋是重点大学毕业生,有稳定的工作,应该在城里找一个条件差不多的女孩子。
| 路桥分公司榆树施工队合影
虽然两人都遭遇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但真挚的爱情并没有让他们退缩,就这样,这位从北京远道而来支援灾区重建的小伙子爱上了这位来自玉树的姑娘。
两个年轻人的爱情进展很快。当年年底,玉树姑娘索南永措不远万里来到张建锋的家乡山西吕梁,与男友父母正式见面。张建锋的父母对这个来自玉树地震灾区的淳朴、踏实的藏族姑娘十分满意。
项目部的同事们都很喜欢这对小情侣,从心底里为他们爱情感到高兴和支持。
2012年是玉树灾后重建的收官之年,随着重建任务的逐步完成,数千名像张建锋一样的援建人员都将离开玉树。谈及未来的打算,张建锋说,他打算在西宁买房定居。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西宁距离玉树和山西吕梁都不远,索南永措在西宁也有亲朋好友,住在西宁会更舒服。
“我现在工作很忙,等有空了再考虑结婚的事。婚宴我们会在结古镇和陆良两个地方举办,在结古镇按藏族习俗办,在陆良按汉族习俗办。”张建锋在规划着他们的未来。
2014年1月16日,寒假期间,张建锋与索朗永措喜结良缘,双方父母、亲朋好友纷纷到场,为新人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我和建峰结婚,已经六年了。”索南永措笑得红扑扑的。六年来,张建峰在北京、甘肃、广州等地忙于工程建设,索南永措则在西宁守护着温暖的家。
顺着贯穿玉树的唐藏古道,追寻文成公主进藏的足迹,张建锋来到玉树高原援建,并结识了藏族女孩索朗永措,重新诠释了藏汉姻缘的美好。
有雪山做媒,有湖水做证,没有比这更神圣的幸福见证了。
大家庭与小家庭的选择
从1977年到2020年,王献忠在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深圳分公司工作了43年,去过34个城市、干过29个项目、获过24个工程奖、培养过200名徒弟……从20岁到64岁,王献忠在工作中始终兢兢业业、问心无愧,但他对家人却有一份说不出来的亏欠。
王献忠的家族有两代工程师,父亲也曾是原工厂建设局的职工。读高中时,王献忠就经常从父亲口中了解到很多工程建设方面的人和事。受父亲的影响,他在学习会计的同时,逐渐对工程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王献忠工作照
1977年6月,父亲意外去世玉树网架钢结构,享年42岁。作为家中的长子,王献忠面临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他左右为难:是继续陪伴母亲,在附近做会计,帮忙照顾还在上学的三个弟弟妹妹,还是选择继承父亲的遗产,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工程师。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王献忠对母亲说:“我还是当一名工程师吧,这样我的手和肩膀才能有力气一点,才能像父亲一样肩负起家里的重担。”满怀信念,时年20岁的王献忠告别亲人,在工厂建设局成为一名从“零”起步的工程师。
从木工学徒到项目经理,王献忠参与了80多个项目,为企业交出过优异的成绩。在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不少企业开出高薪“挖角”王献忠,但王献忠不为所动,只说:“我不能忘本,我今天的成绩都是这家企业给的,如果练好技术就想跑掉,那我就不是合格的工程师了。”
自从学会经商以来,王献忠心里就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能全程关注至少一个获“鲁班奖”的项目。王献忠决心利用退休再就业的机会,完成自己任职期间未能实现的愿望。
| 襄阳东站
2019年5月,王献忠被公司重新聘用,来到湖北襄阳东站项目。
王献忠的邮差包里总是带着这些检查工具:一个笔记本、一支笔、一个铅坠、一把卷尺。胎盘支架高度精度有偏差、焊缝间隙过大、垂直升降防护不够……从平台平层到落差平台再到高架平层,王献忠反复检查,把问题一一记录在笔记本里。
“我必须确保检查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问题。”王献忠说。
王献忠因为“吹毛求疵”,被一些人误解,认为他太宽泛、太详细。但他总是用一句话来回答:“鲁班奖关注的是这些被忽视的细节。在评奖过程中纠正这些细节,才能保证评奖的质量。”
2019年5月13日,总面积5万平方米、重达3500吨的屋面钢网架全部锁口组装完成,比计划提前41天,精度达到2毫米,创下了中国铁建屋面钢网架精度新纪录。新华社等媒体争相报道,相关视频仅一天播放量就突破60万次。
“现在想想,还好王工当时指出了问题和不足,避免了很多失误,也帮助我们高质量完成了工程。”该项目钢结构负责人石雪感慨道,“以前的误会,慢慢变成了敬佩,以前觉得他多管闲事,躲着他,现在都主动向他请教了。”
2020年12月,王献忠被调回岗位,负责郑州机场航站楼项目工作,该项目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也是明确致力于夺取“鲁班奖”的重点项目。王献忠主要负责“鲁班奖”两个重点工地——清水混凝土雨棚、金属屋面的质量监督工作。为了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王献忠每天早晚都要在15万平方米的站房周围“溜达”。上午,他先检查29个拱形雨棚天窗和东西侧站房钢结构的拼接焊接情况,再沿直梯爬上58米高的站房顶层,检查金属屋面施工质量; 下午,他又沿着原定路线“漫步”,检查质量问题整改情况,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打开王献忠的工作电脑,可以清晰地看到郑州机场航站楼各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数据库。幕墙立柱焊接不完整、清水混凝土模板接缝过大、规范固定螺栓松动、砌体墙体砂浆接缝不完整等百余个问题,被分类成文件夹,整理成直观的图册。就连发给现场施工经理和施工队的问题清单都有截图,足见王献忠做事的严谨与细致。
| 郑州机场航站楼
工作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王献忠,失去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母亲经常在电话里抱怨他是个“骗子”。他说退休后要回家和母亲一起生活,但总是因为一个再就业的电话而变得“遥不可及”。
王献忠秉承“忠诚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在工作中荣获20多项个人荣誉,其中包括2项“鲁班奖”、1项“国家优秀奖”,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建筑工人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见字如面
她叫何畅,他叫王彦虎,他们在一起已经15年了,从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同学,到中铁建筑工程公司的同事,再到家人。15年里,他们经历过甜蜜、理解,也经历过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和抱怨。
这是他们写给彼此的“情书”。
丈夫王延虎给妻子何畅写信:
12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天,呼啸的北风拍打着校门口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家戴着口罩,围着厚厚的围巾,三五成群地边走边聊。放学时,熏肉煎饼和油泼面卖得正火热,我坐在三轮车上一边听你唱歌,一边熟练地配合你拿出爆米花机和巧克力、草莓等各种口味的奶油。你转动自制的爆米花机,开始了我们俩新一天的“赚钱”生活。我坐在小凳子上,偶尔把冻红的手放到嘴边取暖,你笑我笨,又忘了戴手套。那年冬天,我们把挣到的每一分钱都小心翼翼地打包好,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起邮寄给了汶川山区那个渴望求学的孩子。
| 王延虎在工作
10年前的7月,在烈日炎炎下,我们肩并肩走进中铁建工集团大门,告别学生时代,迎接新生活。在广州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没有一本百科全书教我们如何应对各种问题,但身边有无数的榜样在无形中指引着我们。短短50天,你们穿坏了两双雨靴,破旧的包里装着学习资料、技术简报,还有昨晚因为淋雨感冒而准备的药丸。我们心里默默地为彼此握紧拳头,说:“加油!”
妻子何昌写信给丈夫王延虎:
五一假期,我坐火车去了南宁,看到你穿着被太阳晒得变色的格子短袖衬衫,衣服上满是汗水,鞋子上沾满了泥土,只有安全帽绑带遮住的地方才能看到你原本的肤色。你笑着递给我安全帽,说:“我送你去工地吧!”南宁五月的天气,我从生活区走到工地,已经气喘吁吁。我顺着你的脚步,擦去脸上的汗水。并不太宽敞的工地上,十几台塔吊同时在工作,各种机器的运转声交织在一起,温度不升高几度,就听不到说话的声音。你说有时候很想叫你一声,可是现场太吵了。这时,我明白了。我在办公室里默默地帮你收拾桌子。 你的同事对我说:“嫂子,我经常听胡哥说起你,最近工期紧,天气又热,胡哥忙不过来。”
其他单位的员工可能只是同事,但你们项目的员工却是朝夕相伴、亲如家人的兄弟。2020年春节遇上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口罩暂时紧缺,你们说家人可以待在家里,但项目上值班的员工还要吃饭,你们把积攒多年的口罩、酒精、体温计、米、面、调好的饺子馅、陈年酒全部带到项目上,和他们一起过年。生完孩子,赶上新项目开工,前期规划、临时设施、桩基,什么事情都忙个不停。你们在我身边的7天,没有接到一个电话,项目上的领导和员工默默地替你们承担了手里的工作,让你们安心陪伴家人,这就是无价的建设大爱。
| 王延虎写家书
你是篮球场上那个阳光、朝气的同学,凭借“长河桥”荣获第二届全国结构设计大赛三等奖。
您是建设集团的负责任的同事,细数您获得的奖项和证书,每一个都是辛勤努力的结晶:一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技术能手、知识型员工、科技项目三等奖、QC成果二等奖、优秀共产党员……
您是千里之外温暖贴心的亲人,脸上永远挂着笑容,从不抱怨,从不唠叨,那些年我常说您粗心大意,走路时从不牵着我的手,现在我终于明白,不管距离有多远,您都不曾放手!
话语虽短,情意却很深。作为建筑行业的一员,大多数建筑工人总是四处奔波,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在他们的关系中,永恒的爱的海誓山盟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默默的支持和理解,这是含蓄的,充满深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