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站”意味着联通八方、连接世界;“建城”意味着改善环境、创造美好未来。回首70年,中铁建工集团因国家铁路建设需要而诞生,在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成长广州五羊钢结构公司,坚定踏上“打造一流城市建设服务商”的新征程,用一个又一个优质项目精心刻画着公司成长的历史轨迹,见证着辉煌而辉煌的前进历程。
时光无声,却留下恒久的传承。在中国铁建集团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推出《从建站到建城》专栏,让我们时光倒流,探寻昔日足迹,重温铁建集团从“建站”到“建城”的历程。
山峦叠翠,水流潺潺,广州风光秀丽,岭南风光秀美。1997年4月,中国铁建集团首次进驻广州,为中国“南大门”建设按下“加速器”,开启广州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新征程!26年的艰苦奋斗、坚守奉献,中国铁建人把青春和梦想印刻在“羊城”发展的长卷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道路上收获了丰硕成果,以勇气和实干助力广州续写靓丽风光篇章!
道路联通东西、南北;车站熙熙攘攘,迎新送旧;交通枢纽开放包容;工程奇迹开拓创新。在这座被称作“英雄城”的城市,感人的建设故事不断酝酿涌现,不断传承、融合、延续着新时代的英雄故事!
▲广州南站
2010年1月30日,广州南站(原名广州新客站)正式开通运营。作为国家铁路“八纵八横”的核心站之一,广州南站于2004年12月开工建设。五条高铁线路均从这里出发,高铁可直达全国23个省级行政区;年旅客到发量达1.87亿人次,单日高峰到发旅客达86.5万人次,被誉为“日动一城”,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火车站。看着现场人头攒动的人群和返乡群众的笑脸,共建的往事不禁浮现在每一位参与者的脑海中。
2009年6月2日,北京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上级紧急命令的到来打破了下午的宁静:广州新客站主体工程施工人手短缺,施工单位专门要求中铁建工集团派出精锐兵员增援!接到命令后,中铁建工集团从北京、广州、深圳、天津、武汉、长沙等城市调集2000余名精锐,组成三支突击队,迅速集结到施工现场。
战役打响前,战前动员启动,建设者们递交了激情澎湃的决心书、请战书,在党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等旗帜的号召下,建设者们冲锋陷阵、竞相展示才华。岭南盛夏,烈日炎炎,广州南站施工现场沸腾起来,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施工生产高潮。随着春运高峰的逐步临近,为打赢这场硬仗,中国铁建集团集结技术智慧,在方案论证后,将三步“跳仓法”施工改为两步,有效节省了施工时间;通过不断增兵、调兵遣将,整个施工现场呈现出5000余名建设者多层次、多工种协同作战的壮观场面,最终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广州白云站
“广州要继续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火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后作出重要指示。广州南站投入运营十年后,打造广州世界级TOD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广州白云站的使命再次落在了中铁建工集团建设者的肩上。该项目于2020年10月10日正式开工,车站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总面积263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广州南站,是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白云站站房采用“云雾、群山、珍珠、木棉花盛开”的建筑理念,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坚持“流畅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建筑建设理念,打造“国内领先、世界领先”的精品站房。提出“可伸缩车站、会呼吸的广场”的创新智能化理念。“会呼吸的广场”平时是舒适宜人的休闲景观广场,春运期间,上方将延伸出大面积屋顶,变身为可容纳大量旅客临时聚集、直接进站的“扩展候车室”,客流能力可增加3倍。站房东西两侧设置“光谷”,各有25片花瓣状墙面,营造出木棉花盛开的造型,增加站房自然采光,营造丰富的空间效果。
▲广州白云站
为确保工程按时交付,项目部吹响“节假日不停工、疫情不放慢脚步”的冲锋号。钢筋切割机的声音在每个节假日回响,耀眼的焊接火花覆盖了每个本该团聚的温馨时光。中铁建集团严密谋划、统筹全局,疫情最严重时,仍有2000余名建设者奋战在不同岗位,争分夺秒抢修施工进度;疫情解除后,项目部果断决策,迅速进入昼夜轮换的决战阶段。十年前广州南站5000人大战的场景,透过历史的岁月,在新时代映照出来。无畏建设者的英雄气概跨越时空再次传承,“父子”、“夫妻”的接力事迹不断上演,书写着新时代奋斗者的感人故事!
地铁,这条流淌在城市肌体上的经济动脉,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广州五羊钢结构公司,衍生出一批繁华的城市中心,并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城市框架、区位均权、辐射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塑造和影响作用。目前,广州地铁日客流量达1030万人次,承担了全市一半以上的公共交通客流,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中铁建勇扛起“先行者”大旗,投身城市路网建设,在空间战略上积极助力广州从“大广州”向“强广州”跨越。
▲广州地铁运营指挥中心
随着广州综合吸引力的不断提升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广州地铁日客流量逼近“千万”。为提高广州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管理指挥水平,满足运营安全和集中管理的需要,线网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建设十分紧迫。在各级统筹规划下,中国铁建集团于2013年承担了广州地铁运营“大脑”和管理“神经中枢”的建设。为确保2016年春节前交付使用,该项目开展了节点冲锋劳动竞赛。为早日交付项目、公司妥善履行合同,广大参赛职工不计条件、不计报酬,做出了贡献,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集体赞歌。
“光有动力是不够的”,项目坚持科学调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划分四个施工区域,成立三个突击队,按日倒推施工进度。整个现场就像一台精密仪器,高速运转,效率极高。由于建筑结构的限制,最上面三层连续楼层无法安装材料运输工具。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近2000平方米的玻璃幕墙和30吨脚手架钢管的材料运输。大家争分夺秒,团结协作,现场难点逐一攻克,有力保障了工程进度。项目顺利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技术示范项目验收,荣获广东省金匠奖、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广州市五羊杯,并诞生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建设中的金融城站
金融城站是广佛城际铁路重要站点,除广佛城际铁路金融城站外,项目区域还将集聚地铁五号线科韵路站等交通要素,建成后将为金融城地区大发展构建坚实的交通引擎和出行保障。先利者必先利,先利者必先利。由于施工环境复杂、环保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为按时完成工期任务,项目部科学合理调配可用资源,优化施工组织,加大人员、设备等生产要素投入,倒推工期、按作战计划作业,将每一道工序细化到周天,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目前,该项目已荣获全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施工现场、广东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示范工地、广东省土木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3项、广东省建筑业协会科技进步奖2项、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5项。
▲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
赤沙车辆段是全球首座超高层半埋装配式双层结构地铁车辆段,总建筑面积36.2万平方米,共计8793个预制构件。面对预制构件数量多、结构复杂、工期紧的困难,项目科研团队以科研创新为手段,研发了预制构件钢筋绑扎夹具、一体化液压模板系统、自动凿毛机等多种工装设备,有效提升预制生产能力。通过建立BIM+智慧工地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进度管理,以二维码为媒介留存项目现场管理痕迹,开发小程序建立材料追溯数据库,实现预制构件质量智能化管理,为现场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设计结构新颖,施工工法极具创新性,各项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国家BIM奖8项;获广东省建筑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建筑业QC一等成果1项;获广州市工程建设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市建筑业QC成果评审一等奖1项。
▲城际中心
城际中心项目位于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保持相对独立运行的“大脑”中枢。在建设过程中,项目组科学制定施工方案,消除质量风险,掀起多次施工高潮,有效解决了1至10层调度指挥中心正式运行和26层以上续建难题,确保了调度指挥中心建设任务按期完成。目前,调度通信光缆已敷设至广州集团调度所、广州南站、广州东站,可实现城际铁路独立运营和与国铁互联互通。
▲广州从埔高速
从化高速是“十四五”广东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点项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交通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目标线段长约10公里,共设桥梁7座,其中深港特大桥1座、桥梁6座,桥隧比35.62%;深港互通立交、太平互通立交、从化南服务区1座,主线段涵洞7座。项目将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资源,精心组织生产,严格控制运梁架梁时间节点,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对运营公路的影响。 不断构筑广州东部地区南北新通道,有效缓解街北高速、京港澳高速、广州绕城高速的交通压力,增强广州中心城区、产业核心区对从化区的辐射能力,积极助力从化、白云、黄埔等地地方经济发展。
前进之路势不可挡,支流汇聚才能汇成浩瀚大海。广州在全国率先编制大城市战略规划,建立完善“东进西接、南扩北优、中调中部”交叉原则,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宜业、宜居、宜商、宜游的美丽广州。中铁建集团坚持融入和服务广州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区、融入新轨道,持续助力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
▲广州第六资源热电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铁建工集团始终致力于改善城市环境。位于广州增城区的广州第六资源热电厂,按照国际领先标准建设,采用先进成熟的处理工艺,突破清洁焚烧关键技术难点,打造世界一流的垃圾处理标杆设施。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年处理规模约109.5万吨,年发电量约6亿千瓦时。项目的交付使用将显著提升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水平,极大改善人居环境,助力广州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标。该项目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广东省詹天佑故里杯奖、广东省优质结构奖等奖项。
▲建设中的番禺区计算机科技与大数据产业园
科教文卫事业的兴旺发达彰显着城市的活力,关乎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中铁建集团始终积极参与城市公共建筑建设,打造魅力广州。番禺区计算机科学与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定位为集信息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公共交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大学城中轴线上,是落实大学城“产学研一体化”目标的重要产业基地。基地在提升广州大学城高起点、高水平合作办学的同时,将进一步发挥高校的人才、科研优势,发挥高校的资本集聚效应,挖掘数字资产价值; 并对接企业、产业、市场,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人才、科技、资本、技术的流通,构建大学城产业创新生态,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先行区城市地标和信息产业孵化基地。
▲修葺一新的何贤纪念医院
何贤纪念医院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是“广州南方医学中心”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的配套民生工程。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旧楼改造项目新医技楼建设完成,显著改善了患者在院就医环境,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急”的配套工程难题,及时向辐射区域提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2022年9月1日,随着邓中原将军铜像揭幕、钟楼钟声敲响,由中铁建集团承建的“广州十佳高中”之一广东中原中学第二校区正式启用,招生规模为108个班、约5400人。 这对于广州缓解优质学位供需矛盾,优化调整教育结构,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中原中学第二校区落成
广州番禺大震港气象塔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兼具气象科普、观光、展览等功能,是华南地区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天气的重要气象探测设施。在满足航空限高前提下,气象塔总高度达335.25米(施工现场高147.25米,气象塔高188米),刷新了国内钢结构气象塔高度。
▲ 广州番禺大正港气象塔
在城市投资领域,中铁建工诺德品牌扎根广州、深耕市场,倾力打造广州番禺中铁诺德城、广州番禺自在城市花园、广州诺德天街、广州中铁诺德中心、广州中铁诺德·紫悦台等精品项目,让诺德品牌声名远播。其中,诺德·紫悦台为“诺德系列”精品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位于荔城中央生活区,紧邻四大核心商圈、荔枝文化公园、增城图书馆、增城区中医院等配套。是中铁建工集团以“城市合伙人”身份,积极融入广州城市社会发展总体格局,积极践行央地合作使命,汇聚发展动能,打造广州品质人居区的又一力作。
▲中铁北·紫悦泰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中铁建在广州谋划实施期间,始终心系“国家大业”,积极融入城市建设,得到广州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施工企业、广州市建筑业诚信企业、广州市工程建设企业信用AAA单位。责任在肩,唯有努力。中铁建将继续深耕区域市场,匠心打造精品工程,高质量推进广州白云站等重点工程建设,以执着和拼搏当好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建设先行者,与广州携手共同谱写新时代发展的美好篇章!
本期策划:第五建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