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混凝土结构中需要安装一些设备或结构时,通常是通过预埋件、一块铁板、几根锚杆或增加一些钢筋来实现的。有了预埋件,混凝土工程与其他工程的边界就可以划分得很清楚,不会互相冲突。规范里有专门一章讲预埋件的设计,按照规范来设计就不会错。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已经相当成熟,除了抗剪机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其他的都已经不是问题了,所以国内主流的设计软件只要你输入参数,都能帮你配好钢筋,当然只要你输入的参数没有问题,输出的结果都是可以用的。
施工人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土建劳务队按照图纸绑好钢筋就等着钢结构队预埋预埋件,好不容易把预埋件运到现场后却出现了尴尬的一幕:预埋件的腿太密,插不进钢筋之间的缝隙,或者是混凝土结构钢筋太密,预埋件的腿无法全部插入。现有实例,梁宽300,有两排表层钢筋,每排4根,预埋件尺寸为300*400,有两排锚固筋,每排4根。
梁的钢筋和锚杆的钢筋都不能减少,梁的钢筋可以稍微弯曲,但锚杆钢筋不能弯曲,钢筋也绑扎严实,预埋件也是现场做的,不管怎样预埋件都是要预埋的钢结构预埋件图集,不然怎么叫预埋件呢?所以劳工队的手法总是这么简单粗暴,设计师们看了都会心酸。
我在好几个工地都遇到过这个问题钢结构预埋件图集,施工单位也惨了,监理也束手无策,明明是按图施工,图纸也是按规范设计的,但是就是不能安装。先预埋锚杆,等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再根据锚杆位置制作锚板。这里面有几个疑问:锚杆位置是否符合间距要求?锚杆焊接质量有保障吗?施工成本是否增加?这里实在没什么好建议,只能从源头分析这个问题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否过于保守,配筋如此密集,预埋件设计荷载是否过大?规范中预埋件设计都是以适当配筋的梁为依据,或者简单地以试验梁为依据,但实际梁却不是这样的。
以上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结构预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