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台风是否突破50年设计标准?房屋结构安全系数解析

   日期:2025-04-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21    
核心提示:按现行国家标准[1],在房屋设计中已充分考虑50年重现期的风荷载作用,也就是说,在一般强度风荷载作用下房屋结构应当是安全的。什么是房屋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高规及高钢规分别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进行了规定:[6]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下同

摘要

现行国家标准[1]规定,在房屋设计过程中,已经将 50 年重现期的风荷载作用考虑在内。这意味着,在一般强度的风荷载作用下,房屋结构是能够保证安全的。

此次“山竹”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广东等地有多处房屋晃动得比较大,部分围护结构遭到了破坏。这已经让房屋业主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心理恐慌。那么,“山竹”是否已经突破了 50 年一遇的设计标准呢?在这种破坏作用下,房屋结构是否足够安全呢?

结论如下:

在登陆点台山,“山竹”的登陆风速达到了 50 年重现期风速的 1.54 倍。同时,其作用于房屋的风荷载是设计风荷载的 2.38 倍。

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国家规范、材料性质以及设计习惯等。混凝土结构在弹性变形下的安全空间系数是 2.98,钢结构的安全空间系数为 2.66,这两个系数都比“山竹”的 2.38 要高。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设计并建造的房屋,在“山竹”的影响下,依然处于弹性变形状态,所以是安全的。

在较大水平荷载作用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都会有水平位移产生。混凝土结构的水平位移比钢结构的水平位移要小,并且在使用时的舒适度也比较高。

正文

1. 什么是房屋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

主观印象里,风随着离海平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大,在越空旷的地方风也越大,并且似乎与房屋的形状存在关联,由于各地的气象条件不同,风力也应当有所差异。确实,《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是依据以上这些要点来规定风荷载的。

计算主要受力构件时,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1.1. 基本风压w0

当地气象台站历年来有最大风速记录。根据基本风速的标准要求,将不同风速仪器和时次时距的年最大风速,统一换算为离地 10m 高,自记 10min 平均年最大风速数据。然后经统计分析确定重现期为 50 年的最大风速,此最大风速作为当地的基本风速。最后按以下贝努力公式计算得到基本风压 w0。

1.2. 风振系数βz

风会引起结构发生振动。结构自振周期增长时,风振会随之增强。所以在结构设计中,应当对风振的影响予以考虑。风振系数βz是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的:

在实际进行计算的时候,R 的计算以及 Bz 的计算是非常繁复的。通常情况下,这些计算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

1.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在大气边界层内,风速会随着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风速随高度增大的这种规律,主要是由地面粗糙度和温度垂直梯度所决定的。一般认为,在离地面高度处于 300m 到 500m 这个范围时,风速就不再会受到地面粗糙度的影响,也就达到了所谓的“梯度风速”,而这个高度被称作梯度风高度。地面粗糙度等级较低的地区,其梯度风高度要比等级高的地区更低。

我国把地貌按地面粗糙度分成了 A、B、C、D 四类。其中,A 类包括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以及沙漠等;B 类涵盖空旷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较为稀疏的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C 类指的是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 类则是有密集建筑物并且有大量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市区。

依据地面粗糙度以及梯度风高度,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能够依据以下这些方式来进行计算。

也可根据所处地貌及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查阅工具表格得出:

1.4.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指的是在建筑物表面一定面积范围内所引起的平均压力(或吸力)与来流风的速度压的比值。它主要和建筑物的体型以及尺寸有关,同时也和周围环境以及地面粗糙度有关。此参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理论上的计算结果,通常是依据相似性原理,在边界层风洞内对拟建的建筑物模型进行测试从而得出。通常来讲,对于那些外形切面是 4 边矩形的常见建筑物,μs 能够取 1.3 。

1.5. 风荷载计算实例

我们依据上述公式(此公式也是国标标准)来对位于深圳的地标建筑平安金融中心中部 300 米高处的风荷载标准值进行计算。

深圳地区 50 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 W0 为 0.75kN/m3,这在荷载规范(P139)中有记载;深圳是国际大都市且有众多高层建筑,其地面粗糙度被划分为 D 类;所以在 300m 高度时,通过查表 1 能够得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 2.02;平安金融中心的外形切面近似为正方形,近似取其体型系数μs = 1.3;进行简化计算,不考虑风振效应,取风振系数βz = 1。

综上,我们可知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300m 处,风荷载标准值 wk 等于βzμsμzw0,即 1×1.3×2.02×0.75,结果为 1.9695kN/m³。将此标准值乘上受力面积,就得到了结构设计中假设的作用于平安金融中心 300m 高度处的风荷载。按照此风荷载来确定截面、配置钢筋,并校核横向位移角,所设计的建筑就能满足 50 年重现期风荷载作用下的安全要求。

2. “山竹”最大风力处建筑物是否安全

“中国天气台风网”[3]称,2018 年第 22 号台风“山竹”在 9 月 16 日 17 时前后于广东江门台山沿海登陆。登陆时,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到 14 级,为 45m/s。

“山竹”登录时中心风速已超过基本风速 54.28%。

在“山竹”的作用下,建筑物所承受的最大基本风压为 w0',其值为 1.31kN ⁄ m2,并且等于 2.38w0。这意味着建筑物所承受的风荷载是原设计荷载的 2.38 倍。

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建筑物能否保证安全呢?我们来分别探究结构设计中国家规范所预留的安全空间,探究行业标准所预留的安全空间,探究结构工程师设计习惯所预留的安全空间,然后综合起来看结构整体的安全储备。

2.1. 荷载组合分项系数预留的安全空间系数

计算出风荷载标准值 wk 之后,要依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来进行荷载组合,然后选取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

若结构强度由风荷载控制,按下式进行计算:

因此,对于风荷载,荷载组合分项系数预留的安全空间为1.4。

2.2. 材料预留的安全空间系数

结构设计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法时,若要考虑材料性能的不确定性,就会依据某一系数(此系数被称为材料分项系数γ),把材料强度从标准值降低到设计值来进行计算。

螺纹钢的取值通常在 1.1 到 1.15 之间,混凝土的取值为 1.4。钢材按照厚度来划分的话,一般在 1.1 到 1.4 之间。

混凝土结构一般含钢率在 2%以下时,我们近似认为材料预留的安全空间是 1.4;钢结构取中值,其材料预留空间为 1.25。

2.3. “高规”强制条文规定的安全空间系数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的强制条文 4.2.2 表明,对于风荷载较为敏感的高层建筑,在进行承载力设计时,应当采用基本风压的 1.1 倍。

2.4. 结构工程师设计习惯所预留的安全空间系数

结构工程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常会借助应力比控制这一方式,同时也会通过钢筋(或钢结构截面)超配的手段,以此来预留出安全空间。

应力比是构件承受的荷载设计值与构件极限承载能力的比值。例如,某框架柱承受的荷载为 10t 时钢结构设计计算及实例怎么样?,结构工程师通常会预留 20%的空间,把此框架柱的极限承载力配置为 12t 。而应力比预留的安全空间系数为 1.2 。

结构工程师通常会比计算结果多配置约 15%的钢筋,比如某截面经计算需配置 100cm²钢筋,而实际图纸上会配置约 115cm²的钢筋截面面积。

结构工程师在设计时会预留一定的安全空间系数,这个系数是通过 1.2 乘以 1.15 得到的,结果为 1.38。

2.5. 安全空间综合测算

综上来看,2.1 到 2.3 的情况表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空间系数是 1.4 乘以 1.4 乘以 1.1 再乘以 1.38,结果为 2.98;钢结构的安全空间系数是 1.4 乘以 1.25 乘以 1.1 再乘以 1.38,结果为 2.66。并且这两个系数都大于“山竹”的 2.38 倍。因此,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设计的房屋,只要保质保量施工,在此次“山竹”特大台风之下是安全的。其结构基本上依旧处于弹性变形的状态。

港珠澳大桥位于台风影响范围内,它完好无损。广州“小蛮腰”位于台风影响范围内,它也完好无损。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位于台风影响范围内,同样完好无损。这展现了我国具有较高的规范可靠度以及设计人员高超的技术水平。

3. 风荷载之下,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哪种结构形式更好

在水平荷载(以风荷载、地震荷载为主)的作用下,建筑物在水平方向会出现位移。一方面要保证主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裂缝的产生;另一方面要保证填充墙、隔墙和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其产生明显的损伤,所以需要对建筑结构的层间位移进行限制。

层间位移角是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通常用这个指标来对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大小进行衡量。层间位移角按照以下式子来进行计算:

高规对混凝土结构的层间位移角限值进行了规定;高钢规对钢结构的层间位移角限值进行了规定。

我们拿一栋 20 层且每层层高为 3m 的建筑结构来做对比。在弹性极限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每层的水平位移是(1/1000 到 1/500)乘以 3000,结果为 3 到 6mm。然后逐层累计,楼顶处的水平位移就是(3 到 6)乘以 20,得出 60 到 120mm。如果是钢结构的话,每层的水平位移是 1/250 乘以 3000,结果为 12mm。而楼顶处的水平位移将会达到每层水平位移的 20 倍,即 12 乘以 20 等于 240mm。这样的水平位移已经能够用肉眼看到,并且是比较夸张的。

3. 由于存在较大的层间剪切变形,钢结构内部非结构构件损坏的概率比混凝土结构高。

注: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计算及实例怎么样?,《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及《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等。

[2]指《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下同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其内容在第 19 页至第 24 页。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P1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被指代,以下同此规程

风险提示:本文仅作科普讨论,不构成投资建议。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