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柱平面布置图中,一般以表格形式标出地下及地上各层的结构层标高、结构层高及对应的结构层号。结构层楼层标高是指建筑图中各层地面标高扣除建筑表层后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楼层号相对应。
1、柱平面施工图主要内容包括:
(1)图名及比例。
(2) 确定轴的位置以及它们的数量、间距和尺寸。
(3)柱的编号和平面布置应体现柱与定位轴线的关系。
(4) 每种编号柱的立面、横截面尺寸、纵向钢筋和箍筋的配置。
(5)必要的设计说明。
2. 列号
列号由类型代码和顺序号组成,见表2-1
列类型
代码
序列号
框架柱
喀什
××
框架支持
凯智
××
核心柱
西泽
××
梁柱
楼主
××
剪力墙柱
量子
××
框架柱:在框架结构中主要承受垂直压力,并将框架梁向下传递的荷载,是框架结构中最大的承重构件。
框架柱:一般出现在转换层结构中,当下层为框架结构,上层为剪力墙结构时,支撑上层结构的柱定义为框架柱。
核心柱:并不是独立的柱子,而是隐藏在柱子内部的。
梁上柱:柱子建在梁上,柱根不在基础内,而是在梁上,称为梁上柱。
剪力墙柱:不是扎根于基础而是扎根于墙体的柱称为墙柱。
3.列表注释方法
清单标注法是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选取与柱号相同的柱中某一截面,标注其几何参数代号;然后绘制柱表,其中注出柱号、柱截面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包括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率)和配筋具体值,并附上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型式的图纸。
列表格的内容具体如下。
(1)注意列号,通常用数字来表示。
(2)写出柱的起止标高,从柱底部开始,以截面变化位置或截面不变但钢筋变化位置为界,分段写出。
(3)注意横截面的几何尺寸。
(4)注记柱纵筋。当柱纵筋直径相同,且各边根数也相同时(包括矩形柱、圆柱和核心柱),可将纵筋注记在“全部纵筋”一栏中;另外,柱纵筋分为角部钢筋、截面b边中间钢筋、截面h边中间钢筋三项,分别注记(对于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只注记一边中间钢筋,对称边可不注)。
(5)箍筋类型栏中应写明箍筋类型号及箍筋肢数。在表格上部或图的适当位置应画出针对具体工程设计的各种箍筋类型图及箍筋组合的具体方法,并在其上标出与表格相对应的b、h及类型号。常用箍筋类型号对应的箍筋形状如图2-2所示。
(6)注记柱箍筋,包括箍筋等级、直径及间距。当设计为抗震设计时,用斜线“/”区分柱端箍筋密实区与柱身非密实区箍筋的不同间距。施工人员需按标准施工详图规定,取几个规定长度值中的最大者作为密实区长度。当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与柱端箍筋不同时,应在括号中注明核心区箍筋的直径及间距。例如“ф10@100/200”表示柱内箍筋为直径10的HPB300级钢筋钢结构工程施工图识读,密实区间距为100,非密实区间距为200。当箍筋沿柱全高等距分布时,不用“/”线。 例如“ф8@200”表示柱全高箍筋均为HPB300级钢筋,直径8,间距200。当筒体采用螺旋箍筋时,箍筋前需加“L”。例如Lф10@100/200表示采用螺旋箍筋,HPB300级钢筋,直径ф10,密集区间距100,非密集区间距200。
4.列表注释方法示例
1)图2-3是以表格形式表达的柱平面施工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柱平面布置图给出了KZ1、XZ1、LZ1的编号,并标注了确定柱位置的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格中,列出了KZ1、XZ1的相关信息。
2)框架柱KZ1分为三段,标高-0.030~19.470段截面尺寸为750mm×700mm,共配置24根直径25mm的HRB400级钢筋,箍筋为直径10mm的HPB300级钢筋,密集区间距为100mm,非密集区间距为200mm。标高19.470~37.470段截面尺寸为650mm×600mm,配置4根直径22mm的HRB400级角部钢筋,b边各配置5根直径22mm的HRB400级中筋,h边各配置4根直径20mm的HRB400级中筋。 箍筋均为HPB300级钢筋,直径10mm,密实区间距100mm,非密实区间距200mm,第三节自行分析。
3)核心柱XZ1设置在③×B轴KZ1的-0.030~8.670标高段,截面尺寸根据结构确定,共配置8根直径25mm的HRB400级钢筋,箍筋为直径10mm的HPB300级钢筋,沿核心柱整个高度均匀布置,间距100mm。
4)图中左侧表格给出了结构楼层(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各层对应的结构层号。图中所示的上部结构埋置位置是指上部结构在基础中的扎根位置,通常取自基础顶面、地下室顶板等。本例中地下一层顶层结构标高取为-0.030。
5. 截面标注方法
截面标注法是在柱平面布置图上,从柱号相同的柱中选取一个截面(不同柱号的柱各选取一个截面),以另一比例现场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并在每张配筋图上标注截面尺寸及配筋值。具体标注内容如下。
(1)列号。
(2)横截面尺寸b×h(矩形)的具体值及其与轴线b1、b2、h1、h2的关系。
(3) 角部钢筋、中间截面钢筋或所有纵向钢筋(当纵向钢筋为同一直径时)。
(4)箍筋等级、直径、间距的具体值。
图 2-4 是使用剖面注释表达的柱平面施工图示例。
柱LZ1截面尺寸为250mm×300mm,共计6根直径16mm的HRB400级纵筋,箍筋均为直径8mm的HPB300级钢筋。加强区间距100mm,非加强区间距200mm。柱KZ1截面尺寸为650mm×600mm,角钢4根直径22mm的HRB400级钢筋,b边中筋各5根直径22mm的HRB400级钢筋,h边中筋各4根直径20mm的HRB400级钢筋。b、h边另一侧中筋对称布置,箍筋均为直径10mm的HPB300级钢筋。 加强区域间距为100mm,非加强区域间距为200mm。柱KZ2截面尺寸为650mm×600mm,共配置22根直径22mm的HRB400级纵向钢筋,箍筋均为直径10mm的HPB300级钢筋,加密区域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域间距为200mm。XZ1设置在KZ2 A×③轴19.470~30.270标高截面上,截面尺寸根据结构确定,共配置8根直径25mm的HRB400级钢筋,箍筋均为直径10mm的HPB300级钢筋,沿核心柱全高均匀布置,间距为100mm。
6.柱平面施工图阅读方法总结
柱级法施工图解读如下:
(1)首先核对图纸标题、比例。
(2)复核轴线编号及间距尺寸钢结构工程施工图识读,必须与建筑图纸及基础平面图一致。
(3)明确各栏的编号、数量及位置。
(4)根据每柱编号,查图上截面或柱表,确定柱标高、截面尺寸及配筋。
(5)阅读结构设计总说明或有关专页说明,明确该标高范围内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