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脚手架加固结构详解
1、开口、墙对拉结构
孔处打结细节:
架体小横杆伸出作为连接墙杆,a为800毫米或1050毫米(悬臂脚手架为800毫米,落地式脚手架为1050毫米),连接墙杆外露孔≥100毫米。 连接墙杆上,内、外墙各附一根钢管,并用紧固件连接。 小横杆两端外露孔≥100mm。 进入装修阶段,墙面需要成品进行保护。
2、壁挂式抱柱结构
支柱系紧细节:
当某些位置无法安装两步三跨的墙体连接件时,可采取抱柱加固措施。 在框体上安装一根连接墙杆,延伸至立柱的一侧,在立柱的另外三侧安装三个小横杆,并用紧固件与连接墙杆连接成抱合状。 钢管外露长度≥100mm。
3、投掷支撑结构
阐明:
1、该结构用于建筑物柱距较大、层高≥5m等,连接墙件设置不能满足二阶三跨要求的场合。
2、架设投撑时,用长杆并用旋转紧固件将投撑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倾斜45°至60°。
3、普通脚手架开始立杆时,应每隔六跨设置一根抛撑,待墙杆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4、当层高过高、柱距过大时,连接墙部分的结构
格子柱详细信息:
当层高过高、柱距过大时,可增设格子柱。 格构柱的截面尺寸宜为460mm×460mm。 钢网架结构由四块150毫米×150毫米×12毫米角钢和拼板焊接而成。 ,每两台阶、三跨安装一根钢管作为连接墙件。 混凝土主体浇筑时,应安装格构构件预埋件。
5、外框内部防护结构
外框充芯棒详细资料:
框架与建筑物之间的间隙应小于150毫米。 当间隙过大时,可充分利用一端靠墙的水平横杆合理延伸(不应大于框架宽度的40%。如果大于400毫米,应加填芯杆),每层应采取铺设钢护栏板、悬挂安全网等防护措施,保证框架与建筑物的间隙符合要求。
1、钢护栏:当框架与建筑物间隙大于400毫米时,需采取钢护栏措施。
2、安全网:当框架与建筑物间隙为150~400毫米时,需采取安全网措施。
6、剪力墙连接墙件施工(方法一)
墙系带详细信息:
剪力墙内预埋Ф60毫米PVC管,a为800毫米或1050毫米(悬臂脚手架为800毫米,落地式脚手架为1050毫米),并通过预埋连接墙杆与框架连接管道。 身体连接。
在连接墙杆上,将钢管固定在内外墙上,并用紧固件连接。 小横杆外露长度≥100mm。
7、剪力墙连接墙件施工(方法二)
阐明:
1、外框接墙件有预埋式和穿墙式两种。
2、混凝土浇筑前,将预埋件预埋于剪力墙或梁内(或设置墙体螺栓孔)。 刚性连接器的焊接螺母一端插入预埋件(或墙螺栓)中,另一端通过紧固件紧固。 用脚手架杆固定。
8、外框水平防护结构(软镐、硬镐)
阐明:
1、搭设软篷时,采用全长立杆,并用旋转扣件作为斜撑与脚手架连接。 斜撑与外框的倾斜角度为45°至60°。 每两跨设置一个斜撑。 与外框相连的杆体顶部有两层防护。 上、下层分别为密目安全网和水平口袋网。
2、图中未标注钢管规格为Ф48.3mm×3.6mm。 硬质防护棚与外框是独立的钢结构用脚手架,不得通过任何杆件连接。 每隔1.5m安装一根悬臂钢管,悬挑长度约为5m(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计算进行调整)。 内端用倒U型预埋件固定在水平面上。
3、硬悬臂安全防护底部钢管水平敷设在悬臂钢管上,间距500mm。 底部钢管上覆盖钢护栏板和安全网,构成防砸棚底部。 每隔4.5m设置一个刚性连接。 端部使用紧固件连接到嵌入梁中的钢管。 每隔4.5m设置一个柔性连接。 底部与嵌入梁中的锚环系紧。
4、搭建软篷安全棚时,如遇台风天气,应将安全网收起并拆除。 硬拉式安全防护棚的设置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防护需要和防台风措施。 软升降式安全防护棚制作方法图解。 硬举式安全防护棚制作方法说明。
2、落地式脚手架底部结构
落地式脚手架底部的使用方法:
1、落地式脚手架基础为回填土时,可采用两种方法,即12号槽钢底座和3000mm×200mm×50mm木垫底座。
2、地下室顶板安装落地式脚手架时,可采用150mm×150mm×6mm钢板底座(详见钢板底座图)
3、悬臂式脚手架
1、悬臂脚手架“四新”结构
方便检查钢丝绳是否松动。 当端部钢丝绳的曲率减小时,说明钢丝绳卡扣松动,需要重新检查并紧固卡扣。
卷收器焊接在型钢腹板上,钢丝绳直接拉在卷收器上。 钢丝绳受力时不易滑动和磨损,提高了安全性能。
钢丝绳与拉环之间设置有“鸡心环”,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可以减少钢丝绳与拉环之间的磨损,提高安全性能。
在型钢上增加活动立杆套件,方便安装和调整立杆间距钢结构用脚手架,并防止钢梁焊接时定位杆损坏型钢。
2、悬臂脚手架角部三角形支撑结构
3、悬臂脚手架底部封闭结构
来源; 卓越的工程设计和常见问题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