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钢结构制作、安装中的手工电弧焊工程。
2、施工准备
3、操作技术
3.1 工艺流程:
操作准备→弧焊(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焊缝检验
3.2钢结构电弧焊:
3.2.1 平焊
3.2.1.1 选择合格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并通过焊接工艺试验进行验证。
3.2.1.2 清理焊缝:焊接前检查坡口及装配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接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应有油污、锈迹。
3.2.1.3 烘烤后的焊条应符合规定的温度和时间。 从烘箱中取出的焊条应放入焊条保温桶内,根据需要取出。
3.2.1.4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水平、焊条类型、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
3.2.1.5 引弧:角焊缝的起弧点和落弧点应在焊缝末端,且应大于10mm。 电弧不可随意敲击。 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拉离焊缝区域,以保证焊条与构件之间没有间隙。 保持2~4mm的间隙以产生电弧。 对接焊缝和角焊缝及时结合。 焊缝两端设有引弧板和引出板。 在焊接到焊接区域之前,必须在引弧板上引弧。 中间接头应位于焊缝前面。 在15~20mm处起弧,预热焊件,然后将焊条返回焊缝起点。 只有熔池充满到所需厚度后才能进行焊接。
3.2.1.6焊接速度:要求恒速焊接钢结构对接验收规范,保证焊缝厚度和宽度均匀。 从面罩内部看,熔池内铁水与熔渣之间保持等距离(2~3mm)为宜。
3.2.1.7 焊接电弧长度:根据不同焊条型号确定。 一般要求弧长稳定。 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碱性焊条一般为2~3mm。
3.2.1.8 焊接角度:根据两焊件的厚度确定,焊接角度有两个方面。 一是焊条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为60~75°; 另一个是焊条与焊接左右两侧的角度。 当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夹角为45°; 当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侧面的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侧面的夹角。
3.2.1.9 收弧:焊至每条焊缝结束后,应填满电弧坑,并沿与焊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引弧,使电弧坑抛入焊道内部,防止电弧产生。咬肉而留下的坑。 焊接完成后,应采用气割去除弧板并磨平。 请勿用锤子将其敲落。
3.2.1.10 除渣:整个焊缝焊接完毕后,必须除渣。 焊工自检(包括外观、焊缝尺寸等)确认没有问题后,即可换地点继续焊接。
3.2.2立焊:基本操作过程与平焊相同,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3.2.2.1 同等条件下,焊接电源电流比平焊电流小10%~15%。
3.2.2.2 采用短弧焊,电弧长度一般为2~3mm。
3.2.2.3 焊条角度根据焊件厚度确定。 当两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条左右方向夹角均为45°; 当两个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焊件较厚一侧的夹角应大于焊件较薄一侧之间的夹角。 焊条应与垂直面形成60°~80°的角度,使角度电弧稍向上并向熔池中心吹。
3.2.2.4 收弧:当焊接到达终点时,采用排气弧的方法填充电弧坑,并将电弧移至熔池中心,使电弧停止。 严禁将弧坑放置在一边。 为了防止咬肉,应降低电弧并改变焊条角度,使焊条与焊件垂直或被电弧稍微向下吹。
3.2.3横焊:与平焊基本相同,同等条件下焊接电流比平焊小10%~15%,电弧长度2~4mm。 焊条的角度。 水平焊接时,焊条应向下倾斜,其角度为70°至80°,以防止铁水掉落。 根据两焊件厚度的不同,可适当调整焊条角度。 焊条与焊接进度的方向为70°至90°。
3.2.4仰焊:与立焊、卧焊基本相同。 焊条与焊件之间的角度与焊件的厚度有关。 焊条与焊接方向成70°至80°角。 适宜采用小电流、短弧焊接。
3.3冬季低温焊接:
3.3.1 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进行电弧焊时,除应符合常温焊接的有关规定外,还应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及热影响区缓慢冷却。 。 风力超过四级时,应采取防风措施; 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防止冰雪侵袭。
3.3.2 为防止焊接裂纹,钢结构应进行预热并预热,控制层间温度。 当工作现场温度低于0℃时,应进行工艺试验以确定合适的预热和后加热温度。
4、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钢结构对接验收规范,并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和烘烤记录。
4.1.2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核对相应焊接条件的焊工证书和考试日期。
4.1.3 一、二类焊缝必须进行探伤,并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 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4.1.4 一、二类焊缝焊缝表面不应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二类焊缝不应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划伤等缺陷,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欠焊等缺陷。
4.2 基本项目
4.2.1焊缝外观:焊缝外观均匀,焊道及焊道与母材过渡光滑,焊渣、飞溅干净。
4.2.2 表面气孔:Ⅰ、Ⅱ类焊缝不允许; III级焊缝直径每50mm长度≤0.4t; 且2个孔径≤3mm; 孔间距≤6倍孔径。
4.2.3 咬边:I 类焊缝不允许。
二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两侧咬边总长度≤焊缝长度的10%。
III级焊缝:咬边深度≤0.1t且≤1mm。
注:t为连接处较薄板厚。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
物品
项目
允许偏差(mm)
测试
方法
一级
二级
三级
对接
焊接
焊缝补强(mm)
b<20
0.5~2
0.5~2.5
0.5~3.5
使用
焊接
接缝
数量
规定
查看
查看
b≥20
0.5~3
0.5~3.5
0~3.5
焊缝边缘错误
<0.1t 且
不大于2.0
<0.1t 且
不大于2.0
<0.15t且不大于3.0
喇叭
焊接
接缝
焊缝尺寸(mm)
hf≤6
0~+1.5
高频>6
0~+3
焊缝补强(mm)
hf≤6
0~+1.5
高频>6
0~+3
组合焊缝尺寸
T型接头、十字接头、角接头
>t/4
起重能力≥50t,中间工作系统吊车梁T型接头
t/2 且≯10
注:b 为焊缝宽度,t 为连接处较薄板厚,hf 为焊缝圆角尺寸。
5、成品保护
5.1 焊后不得敲击接头,不得向刚焊完的钢材上泼水。 低温时应采取缓冷措施。
5.2 不允许在焊缝外的母材上引弧。
5.3 各种元件校准完毕后方可进行焊接,焊盘、夹具不得随意移动,防止元件尺寸偏差。 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经过隐蔽验收程序后,才能进行下一道隐蔽工序。
5.4 低温焊接不允许立即除渣。 应待焊缝冷却后进行。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尺寸超过允许偏差:对于焊缝长度、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差、弯曲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件的相对位置和尺寸,焊接时必须按合格后方可进行。 焊接时应小心谨慎。
6.2焊接裂纹:为防止裂纹的发生,应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程序,避免使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 焊缝应重叠 10 至 15 毫米。 焊接时严禁移动、敲击。 焊件。
6.3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温度和时间烘烤。 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 焊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并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6.4 焊缝夹渣:多层焊时应逐层清除焊渣。 操作时,应正确运输棒材,弧长合适。 注意炉渣的流动方向。 使用碱性焊条时,必须在焊渣后留下焊渣。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有下列质量记录:
7.1 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
7.2 焊工证书及编号。
7.3 焊接工艺试验报告。
7.4 焊接质量检验报告和探伤报告。
7.5 设计变更及协商记录。
7.6 隐匿工程验收记录。
7.7 其他技术文件。
钢结构电弧焊安全环保措施
1、电焊机外壳必须良好接地,电源的安装和拆卸应由电工进行。
2、焊机必须配备独立开关。 开关应放置在防雨的门箱内,关闭时应戴手套侧向操作。
3、焊钳与电线必须绝缘良好。 连接牢固,更换焊条时应戴手套。 在潮湿场所作业时,应站在绝缘橡胶板或木板上。
4、严禁在压力容器或管道上进行焊接。 焊接带电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5、焊接过、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理干净。 并打开所有孔口。
6、在密闭金属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有监护。 严禁将氧气引入容器内。
7、焊接和预热工件时,应有石棉布或挡板等隔热措施。
8、禁止手柄线、地线与钢丝绳接触,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中性线。 所有接地连接必须牢固连接。
9、更换场地、转动手柄时,应切断电源,严禁手持手柄攀登梯子。
10、清除焊渣和采用电弧气刨除根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
11、多台焊机焊接在一起时,焊接平台或焊件必须接地。 并且应该有挡光板。
12、钍钨电极应放置在密闭的铅盒内。 打磨钍钨电极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并及时除尘。
13、二氧化碳气体预热器上壳应绝缘,端电压不应大于36伏。
14、雷雨天气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
15、焊接现场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和隔离。
16、必须在可燃气体或液体扩散区域进行焊接时,应征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许可。 焊接前。
17、工作结束后,应切断电焊机电源,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火灾危险后方可离开。
如果您发现有用,请分享转发或点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