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简单介绍钢结构施工中的焊接工艺。有关焊接相关的信息,请参阅焊接主题的相关文章。
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
1 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用于钢结构制作和安装中的手工电弧焊工程。
2 施工准备
a) 材料及主要机械
焊条:型号按设计要求选用,必须有质量合格证。焊前按要求烘烤。严禁使用镀层剥落、焊芯生锈的焊条。当无设计要求时,焊接Q235钢时宜采用E43系列碳钢结构焊条;焊接16Mn钢(Q355B)时应采用E50系列低合金结构钢焊条;焊接重要结构时应采用低氢焊条(碱性焊条),并按标准要求进行抽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按照说明烘烤后,放入保温桶中,随用随取。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不允许混用。
起弧板:与凹槽连接时需加起弧板。弧板材料和坡口类型应与焊件相同。
主要设备:焊机、焊丝、角磨机、焊钳、面罩、小锤、焊条烘箱、焊条保温桶、钢丝刷、石棉布、温度计等。
b) 工作条件
熟悉图纸后,应对首次使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以保证焊接工艺的顺利进行。制定焊接工艺卡;焊接前应说明焊接技术;焊接前应进行检查。焊工是否通过考试并取得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考试合格的项目和批准的范围内进行焊接;现场电源应满足焊接用电要求。
3 操作流程
a) 工艺流程:
b) 钢结构电弧焊:
平焊: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电极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并通过焊接工艺试验进行验证。清理焊缝:焊接前检查坡口及装配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点焊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应有油污、锈迹。烘烤电极应符合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的电极应放入电极绝缘桶中,并根据需要取出。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水平、焊条类型、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引弧:角焊缝应在焊缝末端引弧,距末端的距离应大于10mm。电弧不可随意击打。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拉离焊缝区域,保持2~4mm的间隙产生电弧。对接焊缝、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组合、焊缝中
两端设有引弧板和引出板。在焊接到焊缝区域之前,必须在引弧板上引弧。中途接头应在焊缝前方15~20mm处引弧。焊接前预热焊件。将焊条返回到焊接起点,并将熔池填充至所需厚度,然后才能继续进行焊接。焊接速度:需恒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均匀。从面罩内部观察,熔池中的铁水和熔渣之间保持相等的距离(2~3mm)为宜。焊接电弧长度:根据不同焊条型号确定。一般要求弧长稳定。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碱性焊条一般为2~3mm。焊接角度:根据两个焊件的厚度确定,焊接角度有两个方面。一是焊条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为60~75°;另一个是焊条与焊接左右两侧的角度。焊接时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夹角为45°;当焊件厚度不同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之间的角度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之间的角度。收弧:焊至每条焊缝结束后,应填平弧坑,并沿与焊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引弧,使弧坑抛入焊道内部,防止弧坑形成。咬肉。焊接完成后,应采用气割去除弧板并磨平。请勿用锤子将其敲落。除渣:整个焊缝焊接完毕后,将焊渣清除。焊工自检(包括外观、焊缝尺寸等)确认无问题后,方可移动位置继续焊接。
立焊:基本操作流程与平焊相同,但应注意以下问题:同等条件下,焊接电源电流比平焊小10%~15%。采用短弧焊接,电弧长度一般为2~3毫米。焊条的角度根据焊件的厚度确定。当两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条的左右角均为45°;当两个焊件厚度不同时,焊条与焊件较厚一侧的夹角应大于焊件较薄一侧之间的夹角。焊条应与垂直面成60°~80°角,使电弧稍向上并向熔池中心吹。收弧:当焊接到达终点时,采用排气弧的方法填充电弧坑,并将电弧移至熔池中心以停止电弧。严禁将弧坑放置在一边。为了防止咬肉,应降低电弧并改变焊条角度,使焊条与焊件垂直或从电弧处稍微向下吹。
横焊:与平焊基本相同钢结构焊接图纸,同等条件下焊接电流比平焊小10%~15%,电弧长度2~4mm。焊条的角度。水平焊接时,焊条应向下倾斜,其角度为70°至80°,以防止铁水掉落。根据两焊件厚度的不同,可适当调整焊条角度。焊条与焊接进度的方向为70°至90°。
仰焊:与立焊、卧焊基本相同。焊条与焊件之间的角度与焊件的厚度有关。焊条与焊接方向成70°至80°角。适宜采用小电流、短弧焊接。
冬季低温焊接: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进行电弧焊时,除遵守常温焊接的相关规定外,还应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缓慢冷却并发热。 - 受影响区域。风力超过四级时,应采取防风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防止冰雪侵袭。为防止焊接裂纹,钢结构应进行预热,预热控制层间温度。当工作现场温度低于0℃时,应进行工艺试验以确定合适的预热和后加热温度。
4 质量标准(GB 50205)
保证事项: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并检查质量证明书和烘烤记录;一、二类焊缝必须进行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检查焊缝检验报告。碳素结构钢焊后应冷却至环境温度,低合金结构钢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焊缝探伤; Ⅰ、Ⅱ级焊缝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或电弧坑。及其他缺陷;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划伤等缺陷,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透等缺陷。
基本项目:
焊缝外观:焊缝外观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母材过渡光滑,焊渣、飞溅清除干净。
表面气孔:Ⅰ、Ⅱ类焊缝不允许; Ⅲ级焊缝直径每50mm长度≤0.4t;且2个孔径≤3mm;孔间距≤6倍孔径。咬边:不允许采用I级焊缝; II类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两侧咬边总长度≤焊缝长度的10%; III 类焊缝:咬边深度 ≤ 0.lt,且 ≤ lmm。注:t为连接处较薄板厚。
允许偏差项目:如下表所示。
注:b 为焊缝宽度,t 为连接处较薄板厚,hf 为焊脚尺寸。
5 成品保护
焊后不准敲击接头,不准在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低温时应采取缓冷措施。不允许在焊缝外的母材上引弧。各种元件校准完毕后才能进行焊接,焊盘和夹具不得随意移动,防止元件尺寸偏差。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经过隐蔽验收程序后,才能进行下一道隐蔽工序。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尺寸超出允许偏差:焊缝长度、宽度、厚度、中心线偏差、弯曲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和尺寸,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并且必须小心地进行焊接。
焊接裂纹:为防止裂纹,应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程序钢结构焊接图纸,避免使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间距应为 10 至 15 毫米。焊接时不允许移动或敲击焊件。 。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烘烤。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并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焊缝夹渣:多层焊时应逐层清除焊渣。操作时,应正确运输棒材,弧长合适。注意炉渣的流向。使用碱性焊条时,必须在焊渣后留下焊渣。
7项质量记录
应有以下质量记录: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焊工证及编号、焊接工艺试验报告、焊接质量检验报告和探伤报告、设计变更及谈判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技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