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04-2011钢结构工程冬季施工相关规定
1. 一般规定
1、负温钢结构制作、安装时,应按照负温施工要求编制钢结构制作工艺规范和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2、钢结构制作、安装时使用的钢尺、量具应与土木工程单位使用的钢尺、量具相同,并采用相同的精度等级进行鉴定。 土建结构和钢结构应采取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差调整措施。
3、钢构件在正温下生产、在负温下安装时,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调整偏差的技术措施。
4、参与负温钢结构施工的焊工应经过负温焊接技术培训,取得证书后,方可参加钢结构负温焊接。 定位点焊工作应由取得定位点焊证的焊工进行。
2. 材料
1、冬季施工宜采用Q345钢材、Q390钢材、Q120钢材,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负温建筑用钢材应进行负温冲击韧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负温下钢结构焊接梁、柱接头厚度大于40mm时,板厚方向受拉力时,钢板厚度方向的伸长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钢板厚度方向性能》GB/T5313规定。
4、负温施工的铸钢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的规定。
5、钢材及相关连接材料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性能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的要求。 根据负温下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和连接方式钢结构楼板施工工艺,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复验。
6、负温焊接钢结构所用的焊条、焊丝,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屈服强度较低、冲击韧性较好的低氢焊条。 高韧性超低氢焊条可用于重要结构。 。
7、负温钢结构用低氢焊条的烘烤温度宜为350℃~380℃,保温时间宜为1.5h~2h。 烘烤后应缓慢冷却,放入110℃-120℃的烤箱中保存。 使用前应将其取出并放置。 放在保温筒里,随用随取。 当负温下使用的焊条暴露时间超过4小时时,应重新烘烤。焊条烘烤次数不
应使用2次以上。 不得使用潮湿的焊条。
8、助焊剂使用前应按照质量证明书的规定进行烘烤。 其含水率不应大于0.1%。 在负温露天进行焊接作业时,焊剂重复使用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小时。 超过时应重新烘烤。 。
9、气体保护焊用二氧化碳,其气体纯度按体积比应不低于99.5%,含水量按质量比应不大于0.005%。 使用瓶装气体时,当瓶内气体压力低于1MPa时应停止使用。 负温下使用时,应检查瓶口是否被冰堵住。
10、负温下钢结构使用的高强度螺栓和普通螺栓应有产品合格证。 高强度螺栓应重新进行负温下扭矩系数和轴向力测试,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11、钢结构使用的涂料应满足负温涂装的性能要求,不允许使用水性涂料。
12、负温下钢结构基础地脚螺栓施工时,应保护镭螺栓的螺纹端部,不得进行现场对焊。
3、钢结构制作
1、钢结构在负温下放样时,切铣尺寸时应考虑负温对钢材收缩率的影响。
2、切割端部有焊接接头的构件时,应按工艺要求预留焊缝收缩量。 对于高层钢结构的多层框架和多节柱,应预留柱上荷载引起的压缩变形。 焊接收缩和压缩变形应与钢材在负温度下的收缩和变形相协调。
3、形状复杂、需要负温弯曲加工的零部件,应按制造工艺规定的方向取材。 弯曲部件外侧不应有大于1mm的间隙或伤痕。
4、普通碳素结构钢工作温度低于-20℃时不允许切割或冲压,低合金钢低于-15℃时不允许切割或冲压。 普通碳素结构钢在工作温度低于-16℃或较低时不允许进行切割或冲压。 合金结构钢在工作温度低于-12℃时不得进行冷矫直和冷弯。 当工作场所温度低于-30℃时,不宜进行现场火焰切割作业。
5、负温下加工有边缘的零件应采用精密切割机加工,焊缝坡口应采用自动切割。 使用坡口机或刨床进行坡口加工时,不得出现鳞状表面。重要结构的焊缝坡口应采用机械加工或自动切割,不得采用手工气焊、气割。
6、零部件的装配应按工艺规定的顺序进行,装配时应由内向外展开。 负温下组装焊接结构时,应通过试验确定预留焊缝的收缩值,并通过计算确定焊点的数量和长度。
7、装配零件时,应清除接头两侧50mm以内的铁锈、毛刺、泥土、油污、冰、雪等,并保持接头干燥,不允许有残留水分。
8、焊接预热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焊接作业区域的环境温度低于0℃时,构件焊接区域的母材大于或等于钢板厚度的2倍且各方向不小于100mm焊前应加热至20℃以上,焊接过程中不得低于20℃;
(2)负温焊接中厚钢板、厚钢板、厚钢管的预热温度可通过试验确定。 当没有测试数据时,可按下表选择。
9、部件组装完成后在负温下的焊接应符合焊接工艺规定。 单焊缝两端应设置起弧板和灭弧板,起弧板和灭弧板的材料应与母材一致。 严禁在焊接母材上引弧。 10、负温下厚度大于9mm的钢板应多层焊接,焊缝应自下而上逐层堆焊。 每道焊缝应一次完成,不得间断。 当焊接中断时,重新进行焊接时,应先清除焊接缺陷。 只有通过焊接工序后,才能按焊接工艺规定继续焊接,重新预热温度应高于初始预热温度。
11、负温下露天焊接钢结构时钢结构楼板施工工艺,应考虑雨、雪、风的影响。 当焊接现场环境温度低于-10℃时,焊接区域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 当焊接现场环境温度低于-30℃时,应搭建临时防护棚。 严禁让雨或雪花落在尚未冷却的焊缝上。
12、当焊接现场环境温度低于-15℃时,应适当增大焊机的电流强度。 每降低3℃,焊接电流应增加2%。
13、采用低氢焊条进行焊接时,焊缝应进行焊后消氢处理。 除氢处理的加热温度应为200℃~250℃。 保温时间应根据工件厚度确定,每25mm板厚不应小于0.5h,总保温时间不应小于1h。 达到保温时间后,应缓慢冷却至常温。
14、厚钢板负温焊接后,应立即在焊缝两侧2~3倍板厚范围内进行焊后热处理。 加热温度应为150℃~300℃,并应保持1h~2h。 焊缝焊接完毕或焊后热处理完成后,应采取保温措施使焊缝缓慢冷却,冷却速度不应大于10℃/min。
15、构件在负温下热矫直时,钢材的加热矫直温度应控制在750℃~900℃之间。 加热矫直后,应覆盖保温材料,使其缓慢冷却。
16、当钢构件需要在负温下成型孔时,成型工艺应先钻孔或冲孔,然后再钻孔。
17、负温下生产的钢构件外形尺寸验收时,应考虑检验时温度的影响。 焊缝外观检查应全部合格。 等强度接头和需要熔透的焊缝应进行 100% 超声波检验。 剩余焊缝可采用30%~50%超声波取样进行检查。 若设计有要求,应按设计要求的数量进行检验。超声波探伤机所用探头与负温钢材的接触面应为
冷冻油基耦合剂。
18、不合格焊缝应清除并重新焊接,仍应按负温钢结构焊接工艺的规定进行焊接。 焊后检验应采用相同的检验标准。
19、0℃以下钢构件涂装防腐或阻燃涂料前,应进行涂装工艺试验。 喷漆时应清除构件表面的铁锈、油污、边孔飞边毛刺等,并保持构件表面干燥。 干燥可采用热风或红外线照射。 干燥温度和时间应通过实验确定。 雨雪天气或构件上有薄冰时不得进行涂装作业。
20、钢结构焊接加固时,应由具有相应类别资格的焊工进行; 当焊接镇静钢板厚度不大于30mm时,周围空气温度不应低于15℃。 当厚度超过30mm时,温度不应低于0℃; 焊接沸腾钢板时,周围空气温度应高于5℃。
21、螺柱焊环境温度低于0℃时,弯曲试验次数应增加1%; 采用手工电弧焊或其他保护电弧焊焊接螺柱时,预热温度应满足相应工艺的要求。 。
4、钢结构安装
1、冬季运输、存放钢结构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元件堆放场地应平坦、坚实,无水坑,地面无冰。 同一型号元件堆放时,元件应保持水平,焊盘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防止元件滑落。
2、钢结构安装前,除按常温要求进行检查外,还应按负温条件下的要求对构件质量进行重新详细检查。 凡是在生产或运输、堆放等过程中漏检而造成构件变形,且偏差大于规定并影响安装质量的,应在地面修复、校正,符合设计后方可吊装安装。及规格要求。
3、用于绑扎或起吊钢构件的钢丝绳在负温下与构件直接接触时,应加防滑垫片。 所有与部件同时起吊的角板、安装人员使用的梯子以及用于校正的固定装置均应用绳索绑牢。 直接使用吊环和吊耳吊运构件时,应检查吊环和吊耳连接的焊缝是否损坏。
4、负温构件安装时,应根据温度条件编制钢构件安装顺序图,施工时应按规定顺序进行安装。 在平面上,安装应从建筑物中心向周围逐渐扩大。 立面上应从下往上逐片安装。
5、应编制钢结构安装焊接工艺。 各节柱的层构件安装、校正、螺栓连接并预留焊缝收缩后,应在平面上从结构中心向四周对称展开焊接。 焊接不应从结构的外环向中心焊接。 每个成员的两端不应同时出现。 进行焊接。
6、当部件上有雪、冰或凝露时,应在安装前将其清除,但不应损坏涂层。
7、用于负温钢结构安装的专用机具应按负温要求进行检验。
8、负温下安装立柱、主梁、支撑等大型构件时,应立即纠正。 一旦位置纠正,应立即永久固定。 同日安装的构件应形成空间稳定系统。
9、安装高强螺栓接头时,部件摩擦面应清洁,无雪、冰、雨、土、油等污垢。
10、安装多层钢结构时,应限制地板上堆放的荷载。 建筑活荷载、冰雪质量不得超过钢梁、楼板(压型钢板)的承载力。
11、螺栓焊接前应根据负温度值测量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等参数。
12、负温钢结构安装质量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外,还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13、低温安装时钢结构需要临时固定或连接时,宜采用螺栓连接; 现场需要临时焊接时,安装后应及时清理临时焊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