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青少年精神品质提升工程南昌钢结构停车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务实举措。 是深化青年政治思想引领、凝聚青年干部创业力量的重要行动。 中铁城建集团青少年精神品质提升项目工作安排: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统筹安排、统筹推进。 要开展学习宣传,加强传统教育,组织标杆研讨,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实施范围覆盖全团35岁以下青年成员,确保组织全覆盖、青年充分参与。
曾国军,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成都地铁18号线临江停车场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正科)。 他是集团公司2022年科技创新标杆人物。
十多年来,参与了南昌红谷滩高层住宅、甬台温动车组客运铁路、宁安高铁、宁波地铁一号线东外环停车场2、成都地铁5号线大丰停车场、成都地铁18号线临江停车场等项目建设的技术管理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的技术干部,他始终坚持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将年轻人的创新思维融入到技术管理中,始终站在施工技术创新的第一线。 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到今天的项目总工程师、副经理,他不断挑战技术难题,带领项目技术团队根据现场需求反复研究施工方案,坚持自主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项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高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安全,节约了施工成本,为项目创新增效而努力。
扎根基层,抓好技术管理,寻求突破
技术创新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提高工程项目技术质量、创造卓越、效率和声誉的强大催化剂。 工程项目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和载体。 基层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来源。
曾国军深知这一点。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曾国军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是项目技术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生产力的理念。 他通过不断自我完善和加强项目技术管理团队建设,大胆创新,创造成果。 ,有力推动了项目的高效发展,为中铁城建集团在西南地铁市场的声誉和承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都地铁18号线临江停车场工程规模宏大、综合性强,包括630米长明盖隧道工程、24.4公顷站址工程、8.3万平方米房屋建设工程、 3公里综合管沟、U型槽、桩板墙、景观美化等内容。 该项目是公司西南地区重点市政和民生工程,对公司在西南地区特别是成都地区的滚动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建设过程中,他大胆创新,采用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先后与四川省建筑设计院、中铁二院等单位合作完成钢结构、明挖隧道、桩板墙等工作。 我们配合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其他技术难题,开展设计优化和科学研究,攻克了钢结构加工安装、深基坑施工、小半径曲线隧道结构施工、超深方桩施工等难题。 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过程零事故,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稳定受控。 帮助该项目房屋建设部分荣获“成都市结构优质工程”奖,获得当地政府和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 。
厚积薄发,凝心聚力,科技创新出成果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他非常重视技术攻关。 除了完成现场施工技术服务、安全、质量、进度、内部数据控制等本职职责外,他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技术创新的学习和研发中。 阅读工程技术、科技论文、规范标准等书刊,为工作总结汲取养分。 凭借扎实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带领技术团队在各项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01
撰写书籍和期刊
参与编写2018年版《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铁城建集团主编)、中铁城建集团公司2020年版《地铁施工手册》、中铁城建公司2020年版《土方工程施工标准化手册》、中铁城建一公司2021年版《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作业手册》、中铁城建2022年版《地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样本》等书刊。
02
论文发表
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房屋建筑工程高模板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防渗漏技术要点分析》、《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 、《地质方桩快速成孔施工技术研究》《地铁工程小半径曲线开挖地段矩形隧道衬砌侧壁施工技术》等泥岩砂岩科技论文。
03
建筑法写作
其编写的《无反拉螺旋桁架模板工法》荣获某公司优秀工法一项、集团公司优秀工法一项、山西省省级工法一项。 《检查坑轨道工法》荣获公司优秀工法奖1项、集团公司优秀工法奖1项、山西省省级工法奖1项、湖南省省级工法奖1项。
04
专利开发
完成的“一种采用吊轨法架设检查坑轨道施工的装轨工装”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采用粘性橡胶垫板的架设检查坑轨道施工方法及装轨设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发明专利。 、“一种可移动推拉式钢筋加工棚”、“一种手持式路面标记器”、“脚手架坡度自适应结构”、“混凝土侧壁单元快速成型模具及混凝土侧壁施工技术”已投入实用新专利。
05
项目研究
完成“大直径预制管沟施工技术研究”、“地下大体积边墙结构及单边大模板支护系统施工工艺优化研究”、“地铁地段及邻近盾构隧道综合支护研究”高压输电塔》《技术研究》《地铁地段回填土桩基施工监测技术研究》《明切断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等。此外,他还撰写了《轨道》 《安装轨道与吊车轨道法施工检查坑轨道铺设技术研究》荣获集团科技进步奖。
06
BIM应用
其带领的BIM应用团队完成的《BIM技术在成都地铁5号线土木工程2A标准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荣获国家BIM应用成果奖(即第三届中国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单项工程)工程BIM大赛三等奖),荣获中铁城建集团首届BIM大赛一等奖,同时荣获中铁城建集团首届BIM大赛“最佳PPT制作者奖”; 完成的“成都轨道交通18号”《BIM在临江线临江停车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荣获中铁城建集团第六届BIM大赛三等奖。
勤奋学习实践,培养基层人才
曾国军常说:“只有夯实基础,才能竖起殿堂。工程如此,科技创新亦如此。” 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不断夯实基础“内功”,获得了建筑和市政工程双专业。 一级建造师证书。
“钢是锻出来的,刀是磨出来的。技术干部要勤于学习、勤于发现、勤于计算、勤于分析、勤于总结”。 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日常工作中南昌钢结构停车棚,他认真、冷静、洞察力强。 面对技术问题,他热情洋溢,口若悬河。 他还善于及时将发现的问题总结成科研资料。 他是技术干部的好榜样和良师益友。 在多年来的工作中,他培养了30余名重科研、强技术、保质量的科技创新管理人才,为中铁城建集团在市政(市政)领域提供了技术突破和人才支撑。地铁)、铁路和住房建设。 耕耘有贡献。
个人曾荣获公司“行业之星”、“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先进人物”、“中国铁道协会科学技术奖”、“优秀项目总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工程先进个人”、“工程特别贡献者”等奖项。
“创新争先,自力更生,自强不息”。 这是他一直坚持的标准,也是他工作的不竭动力。 在后续工作中,他将坚持以工程项目为基石,立足基层,提炼科技创新成果,为企业建设贡献力量。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