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株洲之工业记忆)佘意明

   日期:2023-10-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43    
核心提示:本期开始将介绍株洲城市记忆之工业文明。对株洲几十万产业工人来说,一段儿时的幸福回忆,几代产业工人的难忘印象,一个老厂房的时代记忆……或许能唤起美丽的工业文明乡愁。株洲遗留了大量的老厂区、老建筑及设施设备等,它们是株洲城市在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符号。触摸着那些旧建筑、旧机器,当年参与建设株洲的几十万老产业工人和他们的后代,总是充满温情与感触。

【乡愁株洲之工业记忆(1)】

佘意明

株洲是一座具有1800余年建城史的城市,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十分丰厚的工业文明,它们共同延续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录着社会的变化与时代的进步,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株洲日报去年推出了株洲农耕文明的记忆,引起了读者广泛关注。本期开始将介绍株洲城市记忆之工业文明。对株洲几十万产业工人来说,一段儿时的幸福回忆,几代产业工人的难忘印象,一个老厂房的时代记忆……或许能唤起美丽的工业文明乡愁。

中车株机,八十年的沧桑与辉煌

中车株机(正门)

述复二手钢结构,简称“中车株机”,株洲人习惯称“田心机厂”,占地2.25平方公里,是中车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湖南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之都”。

中车株机自1936年创建以来,历经八十年的沧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大步的华丽转身,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诸多记录。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城际动车组、磁浮车辆、储能式有轨/无轨电车等新技术公共交通车辆、重要零部件、专有技术延伸产品及维保服务等领域。

目前,述复二手钢结构在国内外设有20多家分子公司,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

旧钢构厂房回收价格_旧钢构信息_旧钢结构回收

【老建筑,连接着昨天和今天】

春暖花开的日子,笔者走进了中车株机,处处感受到这座具有80年历史的老厂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

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株机的诞生,离开了株洲的铁路交通枢纽地位,就无从谈起。上个世纪30年代,粤汉、浙赣、湘黔铁路干线交会株洲,湘江自南向北直达洞庭湖、长江,水陆交通十分交通便利;境内及周围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好。为此,当时的民国政府就做过“工业株洲”的梦想,想借株洲的交通优势,将株洲建设成为东方的“鲁尔区”。可惜,民国中国积弱积贫,战乱频繁,工业发展受到掣肘,但近现代工业文明仍然在株洲留下了影子。株机的“筹备处”、“联合厂房”如今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并在申报国家级保护文物。

(五十年代建造的苏式住宅)

1、“铁道部株洲总机厂筹备处”

如果不是企业员工的介绍,走近这栋房子,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它的历史价值。这栋低矮的红砖房子,就是中车株机的母体。

1936年2月26日旧钢构信息,粤汉铁路整理计划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鉴于株洲地处湘黔、粤汉、浙赣三路交会要冲,对各路客货车修理及配件供应均具优越地理条件等旧钢构信息,述复二手钢结构改设株洲。5月,株洲总机厂筹备处成立,程孝刚、茅以新任正副处长。8月1日,在株洲田心塅叶家祠堂(即今天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临时挂出“铁道部株洲总机厂筹备处”牌子,1946年,修建了新的“筹备处”。

民国建造的“筹备处”

2、中英庚子赔款建成的厂房至今在使用

在中车株机这座现代化的企业里,笔者了解到,这里至今还在使用的有近80年前留下的厂房,这就是株机联合厂房。它是1936年民国政府利用中英庚子赔款建成的。

联合厂房在厂区大门的左侧,属于钢结构的电力机车总成车间。此车间以前叫述复二手钢结构联合厂房,又名大铁房、机器厂。南北朝向,整座建筑物由4栋不同跨度的单层厂房联在一起,总建筑面积逾2.2万平方米。该处厂房1937年建成1-3栋,1947年、1952年进行过改扩建,1959年新建第4栋。

早期的联合厂房其工程设计方案和主体钢构件均由英国提供,由中国营建商建成。厂房设计造型体现了英式建筑特点,高大挺拔,立面简洁大方,采光通风良好,为组装大型机车预留了条件。

联合厂房是粤汉铁路全线贯通后第一个大型机车修理厂,是中国机车维修、生产的摇篮,这里先后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世界功率最大的电力机车”等数十个“中国第一”,见证了我国机车生产从普载到重载,从常速到高速,从直流到交流,从引进到出口的四次历史跨越,堪称形象的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书。

民国建造的“联合厂房”

【温馨的记忆】

口述人:李起林(87岁,离休副厂长)

到株机来之前,我在齐齐哈尔一家苏联援助的工厂做车工,1948年加入了共青团。那时,国民党在战场上正节节败退,将南方各地的机器设备拆除运到了广州,但后来还是被解放军想办法截住了。

我大哥是解放军的军代表,我随他从东北南下,在武汉住了一个月,然后进入株洲。到株机后,映入我眼帘的是丛生的杂草,高的有两、三米,不时见到狐狸、野兔出没,我们用了一段时间,没日没夜地清理生产场地。当时的工厂是不产火车的,主要是维修蒸汽机车。

1949年底,上面送来第一台需要维修的蒸汽机,大伙儿一看到,就高兴得不得了,接着又有点犯难,毕竟以前没有修理过呀,但一想,解放了,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了,穷人的苦日子到头了。我们便加班加点地做,也没有一分钱的加班费,大伙儿毫无怨言,终于把机器修好了。我后来当了机修车间的主任,那时我们一年可以修理100多台机器了。

我们厂原来准备上内燃机车生产项目的,不过后来没有上了,我们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开始直接研究生产电力机车。最开始一年只能产几台的,而且研制过程也非常复杂。

看到企业今天的红火局面,回想起我们过去的创业之艰苦,企业走过的路真是不容易的。

如今我老了,儿子、孙子等一家子都在企业工作。我经常与老伴到厂里一些地方溜达,触摸当年我接触的老机器,望望我当年留下汗水的地方,内心里是一种甜蜜的依恋。

口述人:侯俊丽(53岁,老干办员工)

(侯俊丽一家三代人在株机工作)

我是在株机医院出生的,一家三代都在株机工作,属于解放后株机人的第二代。我母亲陈桂和1958年从怀化溆浦招工来到株机做车工,老人家工作积极,当过省、部级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

我的父母是双职工,比起那些农村来的单职工家庭来说,我的童年相对要幸福和快乐些。我清楚地记得,7岁的时候,母亲加班加点工作,那时没有加班费,厂里发点饭菜票。母亲从食堂带回的包子,皮薄肉多,又香又甜,不怕笑话,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呢,我好像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好吃的包子了。我还清晰记得,夏天,母亲用装饭的保温桶或者湿毛巾,从厂里带回冰棒,其中有一种蜜枣味道的,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只是以后一直没有卖了。那时的西瓜好像也比现在的好吃,我们家没有冰箱,切开的西瓜,放两、三天也不会坏的。

我们厂还留下了一截“文革”挖的防空洞,我记得挖防空洞好像是1968年,我5岁,父母每天都在挖防空洞的,我被寄放在邻居家里,总是眼巴巴地望呀望的,这种记忆今天想起来还是很新鲜的。

厂里很多老人是看着我长大的,所以我现在负责联系老干部、老工人晚年的生活,他们觉得我很有亲和力,对我也挺信任的。我也乐于与这些老同志打交道,他们与我的父辈一起,为这个厂一路走来做出过无私的奉献。

50年多来,行走在株机熟悉的路上,看着熟悉的厂房,熟悉的面孔,我觉得很亲切,很自豪。

1936年初建时高级职员合影

【今日辉煌】 民族工业的骄傲

● 株机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力机车产能、与欧洲标准接轨的城市交通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以及分布在业主城市能快速响应的造修基地;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检测试验中心,掌握了系统集成、交流传动、重载运输、磁悬浮、车辆储能、铰接轻轨车辆、高速受电弓、超级电容等多项前沿技术,始终处于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最前列;拥有1名院士及1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行业专家。

●1958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以来,株机先后研制出快速客运、客货两用、重载货运等各型干线电力机车50多种,占中国电力机车总量的60%以上,是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的研制者,站在了世界行业技术的制高点。

● 在城轨车辆领域,株机仅用10余年就建立起达到欧洲标准的高档铝合金和不锈钢全系列城轨车辆研发制造平台,产品涵盖A、B、C车型80/100/120公里三个速度等级,成为中国高端城轨装备领域的杰出代表,201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在动车组领域,株机凭借丰富的轨道车辆研制经验、成熟的研发平台以及得天独厚的区域配套优势,曾先后研制出“蓝箭”、“中原之星”、“中华之星”等160公里至270公里速度等级的动力分散型和集中型动车组,是中国动车组技术的发祥地。

● 株机自1997年实现中国电力机车整车出口“零”突破以来,先后在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南非、埃塞俄比亚、马其顿等国家获得数十个项目订单,出口产品包括机车、地铁、轻轨、动车组、地铁工程维护车,合同额累计300多亿元,成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先锋。

●凭借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数十年的技术积淀,株机进军新产业领域,形成了以维保为代表的服务延伸、以超级电容为代表的产业链延伸、以磁悬浮为代表的技术延伸等三个产业方向。

【专家访谈】 留住工业文脉

守护城市记忆

席道合(市文物局局长)

株洲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缔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180多项第一。中车株机、株冶集团、中盐株化、株硬集团、南方航空等重量级大型企业在株洲诞生。株洲遗留了大量的老厂区、老建筑及设施设备等,它们是株洲城市在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符号。

触摸着那些旧建筑、旧机器,当年参与建设株洲的几十万老产业工人和他们的后代,总是充满温情与感触。当你走进“田心机厂”的时候,这种认识会非常深刻。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我市部分传统工业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工业遗产具有历史、文化及美学价值,是一个城市产业发展的见证,因此,当代人有责任保护和利用好株洲的工业文明遗产,重塑城市物质空间特征和城市性格,同时,这对于对推动株洲旅游、文化的发展及也具有积极的价值。

(本版鸣谢述复二手钢结构提供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