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由财圈社与道哥说车的听风吟创作。安徽高速发生的那场大火,让车企以及产业链的选手都毫无防备,在本届上海车展上,极有可能看不到到处都是关于“高阶智驾”“智驾平权”等方面的内容了。
主管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之后就给智驾宣传套上了“紧箍咒”。
4 月 21 日,正值上海车展前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此倡议书倡议行业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切实履行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其二,规范营销宣传行为;其三,切实履行告知义务。
主管部门开始给智驾宣传降温,行业协会也开始这样做。可以想象到,与春节后短短一个月内的情况不同,那时各大车企都高举智驾平权大旗,而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可能不会有太多关于智驾的宣传,甚至可能会强调“狠安全”。
所谓的“下半场”已经被提出了。如果不吹嘘智驾,那么上海车展还能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呢?
智驾宣传降温 上海车展前口风收紧
4 月 18 日,在地平线智驾产品发布会上,创始人兼 CEO 余凯说道:地平线发布了“HSD 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就在前一天晚上,我们的(系统)名字还叫……
各家车企需守住宣传的底线,也要守住用户的生命线。在传播过程中,务必讲明白智驾能力的边界,给予用户正确判断的权利。同时,请用户们务必保持理性思考,并亲自进行试驾。4 月 16 日,岚图汽车 CEO 卢放向行业发出了呼吁。
近期几乎所有的车企都不再大力宣扬“智驾第一梯队”。辅助驾驶以及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等一些之前很久都没出现过的新词汇,成为了车企们对外统一表达的内容。
这可能来自于车企们对事故的反思,但更重要的可能是硬性规定:
在宣传时,不能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名词,而要用“智驾等级+辅助驾驶”来进行描述,比如 L2 级辅助驾驶。
禁止使用“代客泊车”这类名词,也禁止使用“一键召唤”这类名词,同时禁止使用“远程遥控”这类名词,目的是突出驾驶员必须对车辆的运行有所控制,要由人最终来保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不允许在 L2 级宣传中以“接管”来进行功能的传播,此规定强调 L2 级不允许驾驶员脱离控制,而只有 L3 级才可以使用“接管”。同时,也不允许使用“脱手”“脱眼”这样的描述。
需要提到的是,口风虽然收紧,但技术并未收紧。车企对 L3 极为热衷。鸿蒙智行旗下的尊界 S800 和问界 M8 等都是基于 L3 级能力打造的;广汽集团董事长曾表示今年内将启动 L3 车型的量产上市;在上海车展亮相的极氪 9X,之前的说法是会首发搭载千里浩瀚 H9 智驾方案,并且采用领先的 L3 级智能驾驶技术架构,为全面迎接 L3 时代做好了准备。
也就是说,宣传的热度降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就停止不前了,汽车企业们依然在积极地朝着更高的水平迈进。当然,在这次的上海车展上,是否会有更多关于智能驾驶,尤其是那种不使用“辅助驾驶”字样的宣传出现,这就很难说了。
吹不了智驾,还有什么看点?
智驾宣传虽被限制,但汽车智能化的步伐不会停止。近年来崛起的 AI 技术,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部分。在本届上海车展上,AI 会成为车企们展示实力的重要方面。
从已知信息可知,除了赋能智驾之外,AI 正在成为车企突破智能座舱的主要方式。宝马基于阿里通义 AI 大模型,联合开发的 AI 引擎所支持的智能座舱以及智能出行交互场景将会首次展示出来。
上汽宣布要和 AI 领域的头部企业展开合作,致力于打造出“能懂你所想”的 AI 汽车。这种汽车不但能够规划出行路线,还可以解答各种疑问。同时,它还具备根据用户的喜好来定制座舱环境以及剪辑旅行视频的功能。
小鹏汽车预告在上海车展将发布上市小鹏 P7 的超长续航 Max 旗舰版。此版本新增搭载了 5C 超充 AI 电池。该电池充电 10 分钟,就能够满足一个月的通勤需求。是的,确实没看错,就是“AI 电池”。
合资车企的变化值得关注,除了 AI 技术。上汽通用在上海车展前夕,为别克推出了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大众被回旋镖狠狠刺中,其大众汽车品牌的首款增程式概念车 ID.ERA 将亮相。本田预告,Honda 中国的现地化事业将再度提速,并且会在本届上海车展重磅发布以电动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全新事业举措。
它们的份额在不断下滑,正在想尽各种办法来挽回颓势。如今看来,似乎“智驾”也不是那么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