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Juice
编辑 | 志豪
智能驾驶行业再一次走上了分水岭。
今年年初,比亚迪率先提出了“全民智驾”的口号,由此掀起了一股智驾的风潮。接着,长安、吉利、零跑、奇瑞等车企也选择了跟随跟进。众多车企纷纷加入,使得 2025 年成为了在真正意义上的智能驾驶的元年。
比亚迪率先喊出了“全民智驾”的口号
过去数年中,智能驾驶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变化。从 ADAS 功能发展到高阶智能,从泊车开始,接着到高速 NOA,然后又突破到城市 NOA,智能驾驶正从单一功能逐渐演变成能覆盖全场景。正是因为有这样稳固的技术基础,才让“全民智驾”有了实现的可能。华为、Momenta 等智驾供应商在背后通过技术突破和算法优化,逐步攻克智驾的难关,引领着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行业技术持续取得突破,然而在 2021 年,却迎来了资本寒冬。在此期间,有一批智驾企业不得不走向破产。部分自动驾驶从业者转向了具身智能赛道。地平线的前副总裁余轶南与理想汽车的前智能驾驶产品总监赵哲伦等人成立了维他动力。华为车 BU 的前首席科学家陈亦伦创办了它石智航,并且原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的负责人李震宇加入其中。小米的前汽车自动驾驶产品技术负责人刘方创办了阿米奥机器人……
冰火两重天下是仍留在牌桌上的玩家们如何能笑到最后。
一、智驾战略位置显化 车企选择两条腿走路
车企认为,智能驾驶是智能汽车极为关键的部分之一,并且是车企着力去塑造用户认知以及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这使得车企自研智驾似乎成为了行业内的主要旋律。然而,自研智能驾驶并非能轻易达成之事,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大象”转身存在困难,需多个部门以及多个模块相互协同。国内有不少车企曾尝试独立开发智能驾驶系统,然而由于布局过晚、成本过高以及技术积累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大多数车企未能迅速实现自研智驾的落地。
智能驾驶行业近十年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市面上诞生了一批优秀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与车企相比,更聚焦于智能驾驶领域,并且在技术积累方面也更为丰厚。
在这种情形之下,车企再次选择进行完全的自主研发智能驾驶,就如同再次去制造原本已经存在的轮子一样。在今年 3 月底所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当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明,当前的智能驾驶训练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互重叠以及资源的浪费现象。
车企自行完全研发智能驾驶并非是划算的行为。车企明显也察觉到了这一状况,当下也都在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进行自主研发,从全栈的自主研发转变为全栈的可控研发;另一方面积极寻找第三方进行合作。
2024 年,广汽正式发布了由 X Lab 自研的无图纯视觉智能驾驶技术。同时,广汽立下 2026 年量产搭载该技术的计划。然而,X Lab 低估了量产的难度,各个技术模块的目标无法对齐,与 2026 年的量产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广汽为了快速追回失去的时间,一方面将 X-lab 的员工划转至广汽研究院内的智驾技术部,另一方面迅速与 Momenta 展开合作,推出了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 SUV——传祺向往 S7。官方数据表明:在 S7 发布后的 12 小时内,其大定数量超过了 1 万台。对广汽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胜利,为传祺这个油车赋予了新的品牌内涵。一个南派务实造车派重新焕发技术光彩,追回比分。
传祺向往S7
二、华为和Momenta 一道题的两种解法
在智驾的技术较量中,一个靠谱的技术合作伙伴是很重要的。当下来看,华为和 Momenta 显然是很安全的选择。对于残酷的汽车市场而言,“安全”以及“留在牌桌”是最为重要的。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0 月期间,从佐思汽研数据来看,车企所采用的由第三方供应的城市 NOA 方案中,Momenta 与华为占据了近 90%的份额。其中,Momenta 占比 60.1%,华为的 HI 模式占比 29.8%,而其他企业总共占比约 10%。格局逐渐变得清晰,有自研这一模式,还有华为模式以及 Momenta 共研的模式,这三种模式如同三足鼎立一般,共同构成了 2025 年智能驾驶的棋局。
华为凭借自身的力量重塑了智驾的格局,并且它也是车企们既喜爱又惧怕的合作伙伴。当下,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鸿蒙智行、HI 模式和零部件模式,其中前两种模式都包含了智驾系统的合作。自今年开始,华为的车企朋友圈规模在持续扩大,各种模式的合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车企选择与华为合作的原因较为简单。其一,华为具备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能够在技术层面为车企赋能,还能直接提供整套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其二,华为的品牌力能够给车企在营销方面带来助力。
华为与车企的三种主要合作模式
Momenta 所代表的合作模式是另一种思路,这种模式的想象空间相对更大一些。
Momenta 的策略与华为不同,它简单且直接,主要专注于软件方案。这使得在落地时,Momenta 能够不挑芯片和硬件配置。也就是说,不管车企采用了哪家的计算芯片和操作系统,Momenta 都能迅速落地。这种方式更符合车企灵活的产品定义,能够根据车型定位突出特定的长处,或者做到综合性能没有短板。
Momenta 在软件算法方面已构建起深厚的护城河,这是聚焦软件方案的直接体现。目前 Momenta 已迭代至智驾大模型 5.0,能够实现无图 NOA 和一段式端到端,从而做到“全国都能开 + 全国都好开”。
Momenta智驾大模型5.0
Momenta 的合作名单里,有本土车企的阵营,也有国际大厂的身影。本土车企方面,上汽智己是最早与 Momenta 建立合作的品牌;在近段时间,广汽和奇瑞接连选择了 Momenta 的智驾方案。在国际大厂当中,广汽丰田把 Momenta 的方案当作卖点放置在了新车发布会上。奔驰、本田以及日产等品牌,也都向 Momenta 伸出了橄榄枝。
日产与Momenta合作
Momenta 官方对外披露的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Momenta 已与全球 15 家以上车企或 Tier 1 建立了合作。其定点车型超过了 140 款。这使得 Momenta 积累了足够多的智驾样本,能够在关键时候产出最合适且最安全的技术产品,并且采用更快的落地方式。据悉,Momenta 完成新车型上智驾方案的适配只需 3 到 6 个月的时间。
三、智驾行业加速洗牌 战局初步明朗
智能驾驶进入大众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快速发展的时间节点是最近十年。它作为全新的技术路径,行业内人员一直处于边摸索边前进的状态中。
在推动汽车智能化转型时,需要比拼诸多指标,如技术先进性、系统稳定性、整体方案可行性等,车企需要在各个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华为和 Momenta 已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整个行业的二八效应愈发显著。Momenta 的 CEO 曹旭东曾作出预测,他表示在 2026 年,智能驾驶将会决出胜负,未来的智能驾驶企业仅会剩下 3 家。
在接下来的赛程中,数据是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算力是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量产经验也是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竞争的残酷之处在于,先发者往往更容易聚拢资源、信息和人才;竞争的公平之处在于,只要技术足够创新,就能重新开始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