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当钢材市场失去房地产“救命稻草”
资质编号:F03124070
1. 概述
2021年下半年,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阶段,至今已过去三年。近三年来,房地产相关政策经历了从紧缩、微调到全面放松的过程。不过,这一系列宽松政策带来的更多是销售端的暂时上涨,并没有传导到投资端。总体来看,我国房地产业仍处于探底调整阶段。受房地产寒冬影响,房地产用钢需求萎缩,建筑钢材占钢材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钢材供给也发生结构性变化,螺纹钢、线材产量大幅下降。同时,由于需求减少,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成本暴跌对钢价不利,钢铁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业绩普遍下滑。在我国经济转型之际,房地产不再是钢铁行业的“救命稻草”。钢铁企业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行业转型升级。
2、现状:我国房地产仍处于探底调整阶段
21世纪初至2021年上半年的20年间,我国房地产业经历了数次繁荣和衰退,但总体形势仍呈现波浪式上升的态势。进入2021年下半年,累计新建住房面积同比、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等房地产先行指标由正转负,标志着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已经进入下行通道。从那时起已经三年了。与2008年和2014-2015年相比,本轮下降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显着。
销售方面,2024年1月至10月,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7.7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5.8%。降幅继续收窄,较2021年同期下降45.52%;累计销售额7.69万亿元,同比下降20.9%。降幅也继续收窄,较2021年下降47.78%。二手房方面,受增量政策影响,10月份销售数据有所好转。从环比看,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平均下跌0.48%,降幅收窄。其中,一线城市由降转升。平均上涨0.37%,二线城市平均下跌0.44%,三线城市平均下跌。 0.62%;同比,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平均下降8.94%,降幅也收窄。其中,一线城市平均房价同比降幅高于二三线城市,降幅为9.63%;二线城市平均降幅为8.80%,三线城市平均降幅为9.00%。
施工方面,1-10月累计房屋新开工面积6.1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2.6%。降幅扩大,较2021年下降63.28%;累计施工面积72.0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2.6%。下降12.4%,降幅还扩大,比2021年下降22.9%;累计竣工面积4.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90%,降幅收窄,较2021年下降26.70%。
投资方面,1-9月累计房地产开发投资8.63万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扩大,较2021年下降30.92%。
总体来看,房地产各项指标仍在进一步下滑。销售指标和竣工面积同比降幅收窄,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降幅扩大。我国房地产基本面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是投资端复苏速度较慢,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触底阶段。
3、房地产政策火爆,但指标转向仍需时日。
自从房地产进入下行趋势以来,我国的政策经历了从紧缩、微调到全面宽松的过程。 2021年仍处于政策收紧最后阶段,限购、限贷、限购、限价等“四限”政策严格执行; 2022年,政策将适当调整,稳定市场预期。部分城市将放宽限购、限贷,同时加大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 2023年进入全面放松阶段,取消或放宽限购、限贷政策,降低房贷利率。降低购房首付比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力度。 2024年政策继续优化。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研究吸纳存量房地产,5月提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3000亿,取消抵押贷款下限利率方面,9月份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统一调整为15%,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分批调整。政策组合下,购房门槛和成本有效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带来的更多是销售端的暂时上涨,并没有通过“销售-拿地-开工建设-投资”的链条传导到投资端。尤其是从“5月17日”以来的政策导向来看,我国虽然推出了历史上“最宽松”的政策,但主要以去库存、减少供给、促消费为主,确实有助于稳定房价。但也意味着打通“建设-投资”链条还需要更长的等待时间。
四、房地产寒冬对钢材市场的影响
4.1房地产用钢需求萎缩,建筑用钢占钢材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
房地产是钢铁下游产业中最大的领域。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建筑领域(含基础设施建设)钢材消费量将占全国总消费量的53%。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持续深度调整阶段,建筑业用钢面积新开工和施工面积大幅萎缩,投资和销售数据持续下滑,房地产行业对钢材需求的影响逐渐减弱。
新房建设过程通常由“新开工——加减零——主体封顶——竣工”四个阶段组成。其中,新建阶段为基础施工阶段,涉及建筑物主体结构和支撑系统的施工,因此钢材消耗量最大。整个过程一般需要2-3个月。地上施工阶段所需的时间因项目规模而异。近年来,由于房地产资金到位的影响,建设进度相对缓慢,时间有所延长。
根据一般住宅结构钢筋限量标准,地下建筑的钢筋用量为100-160Kg/m2,而传统地上建筑的钢筋用量仅为40-60Kg/m2。我们取130Kg/m2和50Kg/m2的中值分别计算地下和地上建筑的房地产钢材需求量。其中,考虑到近年来钢结构的广泛应用,单独计算了钢结构建筑的用钢量。
据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信息,2022年建筑钢结构产量9200万吨,同比增长3.4%。在建钢结构建筑面积4.81亿平方米。 2023年建筑钢结构产量约为9560万吨,同比增长3.4%。增长3.9%,钢结构施工面积约5.3亿平方米。据此计算,钢结构建筑平均每平方米用钢量约为185.82公斤。假设2024年钢结构产量同比增速仍为3.9%,预计2024年1-10月建筑钢结构产量将达到8277.37万吨,对应建筑面积4.45亿平方米。
预计2024年1-10月房地产用钢总量将达到3.16亿吨,占粗钢总产量的37.16%。房地产用钢比例逐年下降。如果剔除钢结构建筑用钢8277.37万吨,传统房地产用钢仅为2.33亿吨,占比27.43%。据测算,2020年以来房地产用钢总量逐年下降,2023年用钢量约为3.92亿吨二手钢结构市场,较2020年下降27.92%,仅占粗钢总产量的38.47% ,较2020年下降12.61个百分点。预计2024年房地产用钢量约为3.5亿吨,扣除钢结构用量约为2.5亿吨,较2020年减少近2亿吨。
4.2钢材供给发生结构性变化,螺纹钢、线材产量下降明显,且仍有下降空间。
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导致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需求持续萎缩。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国钢铁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满足下游需求。一些螺纹钢生产商已转向生产热轧卷材和中型钢材。厚板等利润较高的品种。钢联数据显示,2023年作为建筑钢材的线材和螺纹钢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4.23%和6.27%,比2020年下降26.07%和23.83%,而冷轧卷板和中厚板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43%和6.88%,增幅较大与2020年相比分别下降3.65%和14.50%。2024年产量下降更为明显。 1-10月,线材、螺纹钢产量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再次下降22.27%和19.13%。其中,8月下旬螺纹钢周产量触及该指标。创2015年统计以来新低。总体来看,2024年螺纹钢、线材产量预计较2020年下降近1亿吨。
从占比来看,线材和螺纹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7.38%和17.16%下降到2023年的5.69%和13.65%。2024年1月至10月,这一比例将持续下降。下降至4.50%和11.10%,表明钢材供给结构发生变化。未来,随着汽车、造船等行业钢材需求进一步扩大,中厚板、涂层板、焊管、电工钢等高需求、高利润钢材品种产能预计将增加增加,而螺纹钢和线材产能仍有下降空间。
4.3 需求减少,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成本暴跌利空钢价。
今年以来,房地产钢材消费持续低迷,基建投资增速也有所放缓。海外反倾销政策频发也对钢材出口造成一定影响。钢材需求进一步萎缩,钢铁企业多次陷入严重亏损,不得不主动减轻生产压力。随着粗钢产量下降,原材料价格失去支撑。 2024年9月24日二手钢结构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1月铁矿石期货价格创下年内新低657.5元/吨,较1月2日开盘价1047元/吨下跌37.20%。焦炭方面,2024年9月11日,大连商品交易所1月焦炭期货价格再创新低全年1730.0元/吨,较1月2日开盘价2464.0元/吨下跌29.79%。这一系列的价格变化进一步体现了市场对钢材需求的低迷预期。成本崩盘之下,钢材价格也震荡下行。
4.4钢铁企业经营压力凸显,业绩普遍下滑。他们纷纷主动减产以缓解压力。
在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背景下,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明显影响。上半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不佳。 36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2家公司实现盈利,但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仅有9家。在如此困难的形势下,2024年钢铁行业经历了两次大规模自发减产。1-3月,随着强预期回归疲软现实,钢价掉头下跌,持续亏损的钢企延长了亏损期。春节假期后维护时间; 7月至8月,受新旧国标转换影响,钢材价格再次下跌,刚刚略有好转的生产利润再次下降,钢铁企业不得不主动减产缓解经营压力。但短期减产只能解决暂时的困境。真正的解决办法必须是淘汰过剩产能,加快行业转型升级,让钢铁供需达到新的平衡。
5、房地产不再是钢铁行业的救命稻草,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我国房地产仍处于底部阶段。一系列宽松政策带来的更多是销售端的暂时上涨,并没有传导到真正与钢材需求密切相关的投资建设阶段。相关指标的转变仍需漫长的等待。中长期来看,房地产供需结构发生显着变化。即使寒冬过后,需求增长空间依然有限。
在中国逐步从依赖房地产和低端制造业的旧时代转向先进制造业和消费拉动的新时代之际,房地产不再是钢铁行业的救命稻草。钢铁企业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正如我们上面计算的,建筑钢材产量占粗钢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先进制造业所需的各类板材产量却逐年增加。未来,这种结构转型将进一步深化。
风险提示:
我们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文中的意见、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信期货研究投资
宏观金融研究团队 13918635063
有色金属研究团队13918635063
黑色金属研究团队13918635063
石化科研组 13918635063
农产品科研团队13918635063
量化策略研究团队 13918635063
建信期货行业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