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钢结构设计-公众号关注我
4月19日,国际焊接学会(IIW)发出通知,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工程荣获IIW“乌戈·格雷拉奖”奖项。
“乌戈·格雷拉奖”是国际钢结构工程和焊接领域的最高奖项。授予近十年来国际工程建设领域大型优秀钢结构、焊接工程技术团队。每三年评选一次。港珠澳大桥此次获奖,是继2010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后,我国第二次获得国际钢结构焊接工程最高奖。
▲港珠澳大桥。李建树/摄
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主桥上部用钢量为42.5万吨,相当于10个鸟巢。采用长度110米至152.6米的大节段吊装方案,要求钢结构在4年内制造完成,工期紧,质量要求高。
板材单元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面板单元自动化组装系统▲
在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制造中,中铁山桥首次将机器人焊接技术应用到国内钢桥制造领域,建成国内第一条板单元自动化生产线;首次在我国大跨度钢桥梁制造中使用免涂层耐候钢。焊接技术,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保证了港珠澳大桥的制造质量和工期,对提高我国钢桥制造行业的技术装备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隔膜单元自动焊接系统▲
钢箱梁整体组装▲
为高质量完成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制造,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完成了系统的钢结构制造创新计划,实现了建设建设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制造综合创新体系。在运营中,我们先后开展了板单元自动焊接技术、无涂层耐候钢焊接、高效焊接技术、微型机器人焊接技术等研究,打破了传统钢桥制造模式,有效提升了桥梁钢结构制造水平。自动化焊接,实现了“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生产要求,全面提高了钢箱梁的质量。
首次将机器人焊接技术应用于国内钢桥制造领域,建成国内首条面板单元自动化生产线;首次将免涂层耐候钢焊接技术应用于我国大跨度钢桥制造,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保证了港珠澳大桥的制造质量和工期。澳门大桥在提高我国钢桥制造行业技术装备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推动了“新型工厂、尖端设备、一流技术、科学管理”的产业新格局的形成。
✦
制造亮点
✦
国内首次研制的新型U型筋加工机床和装配焊接设备,解决了坡口加工质量和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
开发了U型筋、板筋、面板装配的自动装配机床,实现了自动行走、打磨、除尘、定位、压紧、定位焊接的自动化。尤其是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定位焊接,在国内外尚属首创;
首次采用焊接机器人翻转轮胎,防变形。实现多个加强筋同时焊接钢结构焊接工程,焊接质量好,焊接效率高;
开发焊接质量监控系统,实现焊接参数实时监控,保证焊接质量可追溯;
建立了全国首条钢箱梁板单元制造自动化生产线,首次实现了大批量钢箱梁的车间化装配制造。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日照温差对钢桥制造精度的负面影响,减少了恶劣天气对钢梁耐久性的影响。性影响;
青州航道桥塔采用双柱门式刚架塔,上梁为“中国结”形钢结构。高50.30米,宽28.09米钢结构焊接工程,重780吨。桥塔整体镶嵌高度163米,安装高度偏差控制在2毫米,倾斜度允许偏差仅为l/4000。
国际焊接学会,简称IIW,成立于1948年,是世界范围内从事焊接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国际组织,拥有50多个成员国和地区组织。其学会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和专家,而以IIW前主席命名的Ugo Guerrera奖是国际焊接领域最大的奖项。
港珠澳大桥申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推荐并选定。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唐山开元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等联合申报。该奖项将于 2022 年 7 月在东京举行的国际焊接学会 (IIW) 第 75 届年会上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