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日期:2024-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48    
核心提示:包含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和城市规划展览(PE),为文化的汇集地和建筑展览的场所。该项目地下1层,局部地下2层,地上为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合二为一的一座大型公共建筑。

深圳当代艺术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简称“两馆”)位于深圳市民中心东北角、金田路以西、市青少年宫以南。包括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和城市规划展览馆(PE),是文化的聚集地和建筑展览的场所。该项目结构设计由深圳市华森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完成,目前项目已竣工并向公众开放。

▼ 鸟瞰图

▼ 实景拍摄

图片 © duccio malagamba

图片 © duccio malagamba

图片 © duccio malagamba

图片 © duccio malagamba

图片 © duccio malagamba

图片 © duccio malagamba

图片 © duccio malagamba

图片 © duccio malagamba

图片 © duccio malagamba

图片 © duccio malagamba

图片 © duccio malagamba

▼ 素描

设计概述

设计师这样描述深圳“双馆”项目建筑方案的灵感来源:首先,蝴蝶扇动翅膀的瞬间造型分别代表了左右两个展馆,这也是设计的创作源泉。形状;其次,大厅里不规则的金属球被称为“云”的形状来自于围绕火星的卫星的反向旋转。这个项目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结构,包括空间斜面、扭曲面、旋转曲面和大型悬臂结构,主体建筑与外皮钢结构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空间关系复杂。

▼ 效果图

该项目地下1层,部分地下2层。地面上是一座集当代艺术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为一体的大型公共建筑。地下一层为停车库、收藏仓库等,地下二层部分设有人防地下室,为普通六级和核六级工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96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869平方米。该建筑地上5层。其功能主要包括当代艺术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公共服务区等。北侧主体为城市规划展览馆,南侧主体为当代艺术馆。

▼ 剖面图

▼ 标高10m平面图

▼ 标高30m平面图

钢结构雨棚怎么画_草图大师雨棚怎么画_草图大师钢结构雨棚

场地土质类型为中硬土,施工场地类别为II类。该场地属有利于建筑物抗震的区域,基础形式主要采用人工挖桩与天然基础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基岩较深的地区,采用人工挖桩;对于基岩较浅的其他区域,则使用天然地基。

结构体系及布局

本工程为首层以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分为表皮钢结构和首层以上塔楼范围主体结构两大结构体系。蒙皮钢结构为单层横梁(柱)复杂多面体(曲面、折面)网格壳结构;楼盖体系主要为钢桁架钢筋混凝土楼盖组合楼盖,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梁板楼盖。

▼ Rhino分析模型

主体建筑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标高±0.00m、标高10.0m为界。其中,地下室部分在±0.00m标高以下,±0.00m标高以上所有钢结构不再延伸至地下层。

建筑内部由混凝土框架柱、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型钢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楼板混凝土梁(部分地区为钢梁)、±0.00m~10.0之间的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组成米海拔。同时,沿建筑周界,5.0、10.0m标高层楼板式钢梁(北侧设有多处斜剪力墙)将蒙皮钢结构与内部主体结构连接起来,地板系统成为一个整体。

▼ 主要结构模型

10.0m平台以上为蒙皮钢框架-内剪力墙(四套核心筒)结构体系,即建筑竖向构件仅有蒙皮钢结构竖向构件和内部四套核心筒管状结构。规划馆一侧(西北偏西),蒙皮钢结构与规划馆地面分离,标高20.0、30.0m;美术馆一侧,20.00m标高层的东、南、西两侧,30.00m标高层的东、西两侧,楼板桁架与蒙皮钢结构连接;屋顶上,规划馆和美术馆通过水平悬挑屋顶钢桁架系统与其他屋顶平面交叉钢梁系统连接,并与周围的竖向钢结构连接。外皮钢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蒙皮钢结构

▼钢结构旋转面

▼深圳“双馆”工程主要构件截面尺寸及材料

工程结构特点

(1)体形特别复杂。主要体现在: 1)外观由倾斜、扭曲、旋转曲面和部分垂直面组成; 2)蒙皮钢结构下,同时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建筑——当代艺术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两者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3)20、30m标高展区建筑主体仅采用核心筒传递楼面竖向荷载。地板上没有其他柱子或垂直支撑,悬臂很大。而且,规划展馆在30.0、40.0m楼层上以不同角度旋转,造成与核心筒方向不一致,使得楼层系统更加复杂。

钢结构雨棚怎么画_草图大师雨棚怎么画_草图大师钢结构雨棚

(2)蒙皮钢结构不仅作为屋顶的一部分覆盖和包裹整个建筑,而且与内部建筑主体有不同层次和程度的连接;标高5米或10米时,内部建筑结构楼板与蒙皮钢结构通过楼板钢梁连接;当代艺术博物馆与海拔20或30米的蒙皮钢结构相连。

(3)本工程广泛采用钢-混凝土柱、钢-混凝土核心筒墙。

(4)标高10m以上的美术馆及规划展厅楼面结构采用3.5m高钢桁架,解决大跨度、大悬挑问题。

(5)屋盖体系(含侧皮钢结构体系)为混合结构体系,不同曲面、斜面、平面相交处的节点和连接极其复杂;屋顶上,核心管悬臂钢桁架系统与内部主体顶部相连。其他区域的屋面钢结构是相连的。由于桁架构件与其他区域钢结构构件的尺寸和定位差异较大草图大师钢结构雨棚,连接边界和节点也非常复杂。

“两馆”解读

走进期待已久的两栋建筑,第一次看到平面图的时候就对这座不寻常的建筑充满了期待。我有一个疑问,是否可以按照奥地利建筑师天马行空的想法来实现。今天我终于有机会第一次这样做了。立即参观,感受大师的作品。

一进门抬头一看,这座Y型立交桥的形状让我有些惊讶。这确实令人印象深刻。结构工程师巧妙地在两端设置了两根斜拉杆来拉动大跨度桥梁,巧妙地缓解了下面没有支点的问题。问题在于,由于拉杆截面较小,没有特别关注,对空间形状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金属反光的东西,无论是创意还是含义,都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来形容,但它有一种高科技、现代感,很符合深圳的城市气质。后来架构师解释说,这个东西被命名为“Cloud”,意思是类似于云计算的东西。它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建筑师的创意说,它的灵感来自于火星的一颗反向旋转的卫星。更有价值的是它可以用作构建块。我真的很佩服方当局能够如此开放地接受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怪物”。

该模型基本反映了项目的整体构成。简单来说,它类似于螺旋壳+立方体的形状组合。

这个太空楼梯还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很多创意想法的实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建筑师是否有创意的大脑和素质;二是建筑师是否有创意。另一方面,成本是否可以接受。剩下的就是执行的问题了。

这是正面。它采用体育馆建筑中常用的拱门作为入口。就气势而言,它是挺立的。它只是作为入口坡道的一个大天篷。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自动扶梯进入的。真正使用大楼梯的机会很少。具有较强的造型效果。

前立面左侧的平行四边形造型,确实不是普通住宅建筑中常见的造型。众所周知,它不是一个稳定的系统,但它出现在这里,而且这个形状实际上构成了整个建筑的形状,看起来就像一个扭曲的螺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与右半部的豆腐形造型相互呼应、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最感兴趣的是实现结构的成本。这只有走进去才能看到。

钢结构雨棚怎么画_草图大师雨棚怎么画_草图大师钢结构雨棚

一进大门,我就感觉有点像ET。我还是对电影《异形》中机器人形状的东西感到惊讶。我想这也是建筑师想要达到的效果的潜台词之一。现在确实是奥地利建筑师的创造力得以实现的最佳时机。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人缺一不可。一看就是典型的西方文化特色,我要表达的意境不是三言两语能够形容的。

金属流体占据中心位置。左边场景的分层建模需要消化才能理解。首先,左侧是入口大门的门形形状。上部与悬臂拱形门相配合。中间顶部为屋面结构体系,以矩形方钢管为主龙骨,对角线为圆钢。发挥稳定作用,共同形成整体中心。其次,中间的两个黑色悬挑可以看作是一个房间中的一个房间,完全独立于整个建筑外壳。立柱采用Y字形,这可能是与大悬挑平台相匹配的结构。尤其是在颜色区分上,与周围主体的银灰色外观不同。二层黑匣子内有两个大空间展厅,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第三,右侧是金属流体形状——中心的“云”。对于不从事艺术的人来说,恐怕很难理解建筑师的创造力。

站在左侧向侧面看,可以看到复杂的内部形状。左边的黑盒子是2层展厅,中间的金属盒子是“云”形,右边的斜椭圆形是入口钢结构吊顶。

站在半高处侧视,左、中、右三个互不相关的组团构成了室内空间。

近距离观看云形,二层平台上被拉开一条缝隙,就像鸡蛋破了皮一样,给游客提供了一个观景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建筑内部的空间感。

进门后右侧的两根大V型圆钢管柱是唯一支撑上层的构件。如何保证整体结构的平衡,是结构工程师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至少要与左边其他的融为一体。 。

局部屋顶的细节,圆形和扭曲,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说绘制详细图纸确实很困难。向我的同事表示敬佩!

从上方回头看入口,可以看到拱形入口仍然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位置是立面左侧平行四边形的内景。为了抵抗这种不稳定的结构体系,结构骨架采用巨大的方钢管和紧密排列的斜撑,形成空间应力系统。侧面与屋顶 屋顶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应力。顶部屋面钢构件承受拉力并抵抗因自重引起的外倾覆力矩。

所有为形状服务的部件,哪怕是楼梯,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做成一个空间结构。常规休息平台没有梯柱,导致楼梯成为一个空间应力系统。梯子的上半部分受拉,下半部分受拉。一段梯板承受压力,连接处的结构措施是否到位,决定了整个楼梯的安全。

抬头仰望空间楼梯,感受其丰富的建筑空间。

继续抬头看天空走廊,直接连接到右侧的大片空间。很少有人注意到支撑这条走廊右上方的斜拉杆。

大多数人不会注意到这个拉杆。它是空中走廊的重要受力组成部分。端部斜对称设置,将大跨廊道的荷载转移到可靠的竖向支撑上。这是非常有创意和专业的。

这个雪白的就是右边那个方盒子的内部。你可以认为这里是以后举办艺术展览、聚会等的绝佳场所,但确实有点奢华。侧壁的空调排风口提供优质的室内空气环境。 ,期待在以后的照片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它。

这面外墙的细节最终揭示了外围护结构的组成,第一层钢骨架;第二层幕墙骨架及幕墙;第三层蜂窝状钢网,符合立面形状要求。确实够豪华。我的问题是清洁和维护是否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大问题。

换句话说草图大师钢结构雨棚,幕墙骨架实际上位于地板一侧,并通过水平杆连接。

这是室内玻璃幕墙的特写镜头。由于形状是曲面,所以最接近曲面的是三角形。然而,无数的三角形是由玻璃幕墙组成的,这确实很难。事实上,接缝处的粗糙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被认为是缺陷。 。

其实只要看二楼的平面图,基本都是横竖的。下面粉色区域是右侧最大的展厅,形状像一个方盒子;上面的绿色区域就是二楼的黑匣子。 ,一个较小的展厅。

以上内容是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伟根据深圳“两馆”项目参观过程整理而成。感谢张老师的精彩解读,让我们对项目的设计特点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深刻的理解。

深圳“双馆”项目视频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