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行2025年一季度报告亮眼,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日期:2025-05-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70    
核心提示:近日,杭州银行正式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该行资产总额突破2.22万亿元大关,较年初增幅达5.2%;实现营收99.78亿元,净利润60.21亿元,同比增长2

近期,杭州银行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报告揭示,该行总资产已成功跨越2.22万亿元的里程碑,同比增长5.2%;营业收入达到99.78亿元,净利润为60.21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22%和17.30%,核心业务关键指标持续呈现积极趋势。这些令人瞩目的业绩,背后是杭州银行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不懈努力的生动体现。

战略引领,绘就数字化发展蓝图

_杭州新动能_杭内动力

“数智赋能”一词在2024年的银行业讨论中频繁出现,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银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极大关注。回溯至2021年,杭州银行(股票代码:600926)便已率先拉开了金融科技“十四五”规划的序幕,并前瞻性地构建了“数智杭银”的战略框架。近两年,我们全面启动并升级了“数智赋能一号管理工程”。此工程聚焦于四个关键维度:金融服务数字化重构、客户需求精准触达、全渠道协同运营以及场景生态闭环构建。我们正系统性地推动银行的数字化改革,致力于将科技实力打造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正致力于打造一个由智链(数字基建)、智脑(需求挖掘)、智网(渠道协同)和智景(生态场景)组成的智慧服务网络,以此推动金融服务全流程的数字化变革。杭州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表述。这种以技术驱动和场景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策略,正在促使杭州银行从单纯的金融服务提供者转变为数字生态的构建者,实现跨越性的升级。

夯实底座,锻造数字金融硬实力

杭内动力__杭州新动能

杭州银行近年在资金、人才和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了稳固的数字基础设施。据相关数据,该行2024年的数字化转型资金投入占其营收的比例高达4.25%,这一比例逐年增长,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对数字化转型的坚定信念。此外,该行持续加强科技人才团队建设,打造人才储备库,并采取一系列人才培育措施。近期,我们吸纳了众多架构师以及大模型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金融科技领域的人才比例已经超过了7.5%,而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工作时长也同比显著增加。此外,该行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对基于开源的机器学习建模平台、大模型基座以及智能体框架进行了深度改造,致力于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的统一建模与模型管理平台。同时,该行正加速推广RPA、智能OCR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实现落地。目前,金融垂直大模型已在办公、研发、数据提取、营销等多个领域部署AI助手,覆盖了六大板块和十一个独立产品。

创新驱动,释放数字化转型价值

_杭州新动能_杭内动力

业绩端持续反映出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借助大数据进行精确营销,该行成功将小微客户群体的45%商机转化为强意向,同时新增授信额度达到49.8亿元。其“智慧+”场景化解决方案已服务于超过500家企业客户;而“3+4+X”杭银金引擎司库服务、“财资平台”、“云e信”、“承易贴”等系列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好评,有效促进了公司存款的增长。在内部管理层面,“紧跟数字化潮流,以构建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来促进管理革新”已成为该机构的普遍认识。现阶段,该机构已设立了30个专门的业务小组,通过融合科技与业务的双重创新手段,显著增强了对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步推进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的紧密结合,逐步形成覆盖业务全过程的智能化风险防控架构,显著增强了风险识别的精确度和实效性,从而为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该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保持在0.76%,拨备覆盖率达到了530.07%,这两项关键指标均位于上市银行的前列,显示出较强的风险抵御和补偿能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杭州银行近期首次将数据资源正式纳入无形资产范畴进行核算,并在2024年度报告中予以公开披露,此举使其成为国内首家将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领域数据资源纳入资产负债表的城商行。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金融领域的竞争格局已由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了科技与服务的紧密结合。杭州银行有关负责人指出,该行未来将始终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强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支持,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我国金融强国的建设贡献杭州银行的力量。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