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赵平 摄
“建立完善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尽可能统一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
“H型钢目前面临标准规格少、设置不合理的局面。”
“规格必须统一。”
……
6月4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共同主办,马钢股份、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天津元泰德润钢管联合承办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三维钢铁在结构股份公司协办的钢钢结构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上,与会部委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同探讨进一步推动钢结构产业融合发展型钢设计与加工制造紧密结合,推动高效型材的实际应用,助力我国钢结构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发共识,大家各抒己见。
图为会议现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伟出席大会并作题为《“十四五”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报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出席会议并讲话;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茂汉代表主办方致辞。本次会议还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特别支持。
姜伟在报告中总结了钢铁行业“十三五”取得的成就,展望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之路。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广钢结构应用,他分析指出:一是“双碳”约束下,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推广钢结构建筑是碳减排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我国巨大的黑色金属资源的建立。储备,将钢铁藏于民间。二是推广钢结构应用,有利于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轧材、高强钢比重;有利于建筑业转型升级,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三是推动钢结构应用的重要突破口是标准化、规范化。钢结构建筑比例低,钢结构钢材和高强度钢材的使用量低,主要是因为钢铁行业、建筑行业、建筑设计行业配合不好中国钢结构协会桥梁,缺乏统一的标准。上下游产业链共建、共享、共赢的标准,导致产品批量大、规模小、成本高。与钢筋混凝土相比,经济性不足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四是缺乏精通钢结构建筑上下游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一方面,钢结构推广应用不足,导致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人才短缺也阻碍了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对此,他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联合中国钢结构协会等机构,建立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共赢、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联盟)。钢铁行业、建筑行业、建筑设计行业共同推动钢结构建设。规范工作,加强跨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此外,他建议,为推动碳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国家相关部门应为推广钢结构提供政策支持。
“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是钢铁工业、钢结构工业、建筑业一体化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李如生表示,此次融合有利于推进智能化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国家现代产业体系;有助于推广绿色施工,推动建筑行业低碳转型发展;推动精益建设,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混凝土结构相比,使用钢结构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碳减排,同时要注重高效、高性能钢材的使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岳庆瑞表示,提高能源效率具体是指在钢结构的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尽可能实现标准化,并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数字化和智能化。随后,住建部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也表示,高质量的建筑必须使用好钢材,比如不锈钢。
同样,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印泉也在报告中表示,钢结构标准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效率。他直接指出:“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设计方面。”
随后,中国宝武首席科学家、马鞍山钢铁技术中心型钢研究所所长吴宝桥就热轧H型钢及其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做了专题报告。
下午,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石炯炯,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陈斌雷,中交第一公路勘察院桥梁研究所副院长、总工程师宋松林中冶建设研究院院长吴耀华,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兰日进,厦门新长城钢铁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戴朝军,天津元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分别围绕型钢的加工生产、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结构钢管的成型方法和应用特点等热点话题做了主题报告。
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2020年,钢结构行业钢结构加工量8900万吨,占粗钢产量的8.36%中国钢结构协会桥梁,同比增长12.37%。其中,热轧型钢的应用比例为17%,远低于钢板的使用比例。型钢的应用仍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钢铁企业与钢结构设计公司的积极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工作,将极大促进型钢等高性能钢材在建筑、桥梁等领域的应用。等领域,实现我国钢结构产业的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发展。
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主持开幕式;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会长、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宇、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任庆英主持会议开幕式上午报告中,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中国钢结构协会秘书长李庆伟主持下午报告。来自钢铁企业、设计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