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带队调研建筑领域用钢

   日期:2024-09-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88    
核心提示:据介绍,2022年,我国钢铁消费量为9.65亿吨,其中含基础设施在内的建筑领域钢材使用量占全国总消费量的53%,即一半的钢铁用在大建筑领域。虽然建筑用钢市场规模巨大,但从钢铁行业层面看,对建筑用钢的整体研究与开发远不像对制造业那样深入和全面。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军

在当前国民经济体系中,钢铁、建筑两大行业具有明显的超大规模市场特征。1月2日,《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何志平表示,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王文波率队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结构专项课题组对建筑领域钢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就如何有效开展钢铁行业层面建筑领域需求调查提出了工作思路。何文波认为,在建筑领域,钢结构建筑是最典型的、具有增长潜力的未来发展空间,也是未来建筑领域最需要关注的行业。行业中最典型的常见任务。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强产能”,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据报道,2022年,我国钢材消费量为9.65亿吨,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建筑领域用钢量占53%占全国总消费量的一半,也就是一半的钢材用在大型建筑领域。虽然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我国建筑领域用钢总量和占比呈下降趋势,但每年钢材消费量仍有近5亿吨,仍然是名副其实的“超大规模市场”。

兰格钢铁网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粗钢产量约为10.3亿吨,较上年略有增长。对于未来钢铁需求,上海钢联电商首席钢铁分析师王建华表示,有限公司表示,预计2023年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约为9.4296亿吨,同比下降2.2%。预计2024年国内钢铁行业粗钢表观消费量将增加供需两端,年粗钢需求量较2023年增加约1900万吨。

“耐候钢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是一个趋势,未来耐候钢有望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下一步,中国钢结构协会将继续推动高性能钢材的应用和使用“我们应该多采用强度等级更高的钢材,从而减少钢材的使用量。”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说。

虽然建筑钢材市场规模巨大,但从钢铁行业来看,建筑钢材整体研发远不如制造业深入全面,建筑钢材总量在下降的同时中国钢结构协会 刘毅,近年来,建筑钢材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新需求、新结构、甚至新业态不断形成。

“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中国钢铁协会近两年提出的工作重点“由速度向质量、由总量向品种”的转变,必须在钢铁领域落到实处。建筑用钢。我国钢铁行业必须认清新形势,携手建筑业,面向市场,走进工地,以提高钢结构—建筑产业链整体效益为目标,着力“材料升级、材料升级、材料升级”。 “新型建筑材料‘替代’”,从建筑业总体需求调研分析入手,耐心梳理、精耕细作,深耕5亿吨市场,应用新结构,创造新业态,开拓新空间。

事实上,钢铁+建筑形成的超级产业链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要有新部署、新作为。何文波表示,2024年,中国钢铁协会要迅速组织行业力量,落实落实责任,形成规划,推动跨行业合作。同时,坚持“把战略转化为任务,把任务转化为项目”的基本工作方法,从“三个需求清单”入手,画好地图,选择好一条好路,找一个入口。

第一种是普查清单,或者细分清单,用于逐一找出建筑领域所有细分市场的现状。任务是找出现状,最大限度地了解建筑行业的整体情况。钢铁市场。二是成长清单中国钢结构协会 刘毅,通过分析判断,在变化中寻找机会,找出未来有成长潜力的细分领域。三是发展清单,也叫工作清单,在具有发展潜力、需要行业行动的领域设立专题,组织行业力量,部署行业行动,将可能的机会转化为现实的需求。

何文博认为,三份榜单的交付对象都是中国钢铁协会的会员企业,但三份榜单的内容有赖于会员企业的共同努力,其中第三份榜单最具挑战性,价值也最大。何文博解释,第一张单子是摸清家底、画地图,第二张单子是发现机会、找路径,第三张单子是转化机会、拿到成果。

何文博说:“第三步,要组建一批(少数)组织有序、有目标、有计划、有资源的工作组,定期向行业专业工作委员会汇报工作。因此,实现这个计划既需要周密的计划,也需要耐心。”

评论:鱼枣枣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