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五年、市容市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是我市率先实现转型、迈出样板的关键时期。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明确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科学描绘“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对开局之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即日起山西钢结构有限公司,《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开门红》栏目推出九集系列报道,回顾总结历史“十三五”期间我市各领域、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成果并展望“十四五”发展蓝图。进一步深入解读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第一期今日播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加速”。 “十三五”期间,太原市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总量达到4000亿元,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快。当前,产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三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有力推动太原高质量发展。
【生产同步声音】
这是山西小河建筑工业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2018年,山西小河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小河工业园。本着“智能、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从传统建筑业向建筑工业化、建筑业现代化转型。转变。
【采访:山西小河建工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部长郭益民】(我们平台最大的优势是实现了从设计生产到产品出货的全数字化展示,减少了流程之间的人工沟通部门之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同时产品质量得到更好的控制,确保每件产品都是100%合格的。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产品质量。)
自2019年试运行以来,山西小河建工有限公司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省内外多个重点建设项目。短短两年时间,营业总额从6331.5万元实现快速增长至4.01亿元。未来,这里将形成集设计、技术研发、制造、施工、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采访:山西小河建筑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天亮】(今年我们将围绕推进建筑工业化继续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战略,在新材料、新装备方面进一步突破、新技术、新工艺,力争达到国内钢结构行业一流水平,实现营业总额12亿元,打造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推出山西建投钢结构品牌)
先进制造业亮点频出,可以说是“十三五”期间太原工业发展的重点。特别是近两年,太钢高端碳纤维、长城智能制造基地、中电碳化硅、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等重大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山西钢结构有限公司,新创产业布局进入全国前列。
【采访: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美霞】(全市工业非传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增速高于传统产业增速6.8个百分点)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13.5%提高到71.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至 22.1%(2020 年)
与此同时,我市现代服务业也蓬勃发展,集聚趋势不断加快。入选第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以华润万象城等城市综合体为主导的大型商圈格局已基本形成。连锁便利化发展指数在全国名列前茅。第一产业方面,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形成了南方城郊农业、北方有机旱作农业的新格局。三大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集聚崛起,加快了太原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十三五”前四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总量达到4000亿元。人均GDP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已从“十二五”末的第18位下降。上升至第15位,全省第一名由21.4%上升至2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4%,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影响,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地区生产总值由一季度的6.7%下降至二季度的1.1%。 ,随后三季度增速为7.4%,实现由负转正的上行,为未来太原经济平稳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率先实现转型、初具规模的关键时期。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全省率先实现经济转型雏形,首先要在强化产业支撑上下功夫。
【专访: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美霞】(市委《建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显着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合成加工、绿色能源、消费品5大产业集群,提出重点打造12个战略优势产业。特种金属材料、轨道交通、新一代半导体等产业链,推动新兴产业竞争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打造在全国城市和区域工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高地以产业振兴崛起引领全市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