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金融触手可及丨互联网+体育
十年前,水立方承载着中国人对奥运主办的憧憬。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里诞生了42枚金牌,25个项目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因此被运动员亲切地称为“水立方”。10年后,已成为大众休闲游泳中心的水立方又肩负起新的使命,在2018年确定承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后,正式开启向“冰立方”的华丽蜕变。
经过一年多的设施改造,2019年12月初,焕然一新的“冰立方”在“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期间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新建的“冰立方”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上项目场馆中首个完成奥运标准制冰的场馆。
它的诞生,不仅意味着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更是响应国家“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从普及和普及全民冰壶运动入手,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冰雪运动的行列,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冰壶运动乃至整个冰雪运动市场更加蓬勃的发展。
利用“黑科技”
塑造城市体育新IP
自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来,水立方从建设到运营再到改造,肩负着塑造城市体育品牌、推动全民体育健身的重任,其功能转变也象征着北京体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到目前为止,我国冰上运动场馆还很少,水立方此前曾用于游泳、跳水等运动,在将其改造成符合奥运要求的冰上运动场馆初期遇到过不少问题。
国家游泳中心总建筑师、总设计师 孙伟华
“游泳和冰壶比赛在温度、湿度、光照、声学等环境因素上有很大不同,所以把‘水’变成‘冰’并不是加一点水那么简单。我们在场馆改造前期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了保证场馆生命的延续性,未来水立方将是一座可以实现‘冰水转换’的双奥场馆。”水立方改造工作总负责人孙伟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目前的“冰立方”采用了可拆卸钢结构支撑体系,加上全方位的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在冰面可靠性、室内环境、节能通风等各方面均已达到符合奥运要求的水平。
记者在改造后的“冰立方”看到,以前用于比赛的主游泳池,现已铺设成4个标准的冰壶比赛场地。
为什么说冰壶是冰立方举办的第一个项目?
冰壶是冬奥会对制冰、冰面要求最高的项目之一。首场比赛就是冰壶,我们也想通过一场真正的冰壶比赛,对“冰立方”场地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其次,“把水立方改建成冰壶比赛场馆,也是想利用水立方揭开冰壶比赛或者冰壶比赛场馆的神秘面纱,让人们更容易理解、记住它。”孙伟华解释道。
在冰立方举办的首届冰壶比赛结束后,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也对新场馆给予了高度评价。日本冰壶教练渡边芳雄表示,新场馆非常好,冰面质量很好,选手们在这里打球很开心。
除了专业运动员的情怀,现场观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也被点燃。然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新体育IP“冰立方”能给大众体育带来的不仅仅是看一场冰壶比赛那么简单……
使用冰块
为冰上运动注入新活力
事实上,在冰立方承办正式冰壶赛事的同时,为了推广和发展冰壶项目水立方钢结构,中国冰壶协会与水立方在水立方东南角专门设立了陆地冰壶体验区,满足民众对冰壶运动的体验需求。
据现有记载,冰壶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已有几百年历史,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正式传入中国。
当乒乓球、女排等主流运动项目在世界体坛为我国争光的时候,中国于1995年正式引入冰壶运动,并于同年3月成功举办了首届冰壶研讨班。
中国冰壶运动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20世纪末,黑龙江省冰壶队首次代表中国走出国门参加世界比赛。经过5年多的快速发展:
2005
我国女子冰壶队首次亮相世锦赛,获得第七名;
2008
在世界冰壶锦标赛上,中国女子冰壶队夺得银牌;同年,中国男子冰壶队也实现历史性突破,获得世锦赛第四名;
2010
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男、女冰壶队首次参加最高水平的冰壶比赛,便夺得了宝贵的铜牌。
短短二十余年,中国冰壶运动发展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目前,中国专业冰壶运动员仅百余人水立方钢结构,冰壶队部分老队员纷纷退役,目前的中国冰壶队急需新的领军人物担当重任。
造成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是,冰壶在中国仍是一项非常小众且不普及的运动项目。
据了解,在专业冰壶运动中,单套冰壶的制造成本约10万元(冬奥会冰壶成本约1650万元),专业场地的建设也需要大量投入,高昂的基础设施成本意味着这项运动一旦引入便很难推广。
另一方面,在我国获得冬奥会主办权之前,冬季运动整体普及度并不高,除了少数拥有先天冰雪资源的北方地区外,大部分南北地区都无法享受到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
如今,作为中国奥运和全民体育的标志性场馆,冰立方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下,率先垂范,带头推广冰上运动和冰壶运动。在当前形势下,冰上运动必将更加普及,中国冰雪运动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冰壶运动
我们能做什么?
水立方在改造过程中,为了在冰雪运动产业上挖掘更大潜力,水立方采取企校合作的模式,开设了“制冰人才订单班”,缓解我国冰上操作人才短缺的问题,为冰雪运动发展提供平台。水立方场馆未来的发展,将培养制冰、冰上操作方面的人才。
在水立方南广场地下室,他们计划在这里建设一座“冰上运动中心”,建成后,该运动中心不仅将服务于奥运会期间让观众体验冰壶运动的魅力,未来还将永久服务于推广冰壶运动和全民冰上健身,每年可接待10万名冰上运动爱好者。
刘猛,北京京州体育创始人、国际冰壶学院中国分会会员、陆地冰壶高级培训教练
为了进一步在普通民众中推广冰壶运动,中国冰壶协会也在大力推动陆地冰壶在普通民众中的普及。对此,互联网+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京州体育创始人、国际冰壶学院(中国分会)委员、资深陆地冰壶培训教练刘猛,他表示,“2015年我在市场上推广陆地冰壶课程的时候,民众对这个项目的接受度还不是很高,但今年已经有不少企业和客户联系我们,想尝试陆地冰壶项目。这其实也得益于‘三亿人参与冰雪’的号召。陆地冰壶不受场地、季节、气候的限制,对群众的吸引力不高,其实也更容易推广。”
其实,冰壶运动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项策略运动。如何巧妙地击退冰壶?以什么角度击退?用多大的力量?这些都是冰壶运动的例子。它不仅是一项体力运动,也是锻炼大脑的好方法。
随着“冰立方”对冰壶运动的大力推广,可以预见,冰壶运动将在冬奥会期间及之后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也将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一股生力军。
冰壶运动来袭,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