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涂装前的准备
涂装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填写设计资料,设计简报,了解设计意图;准备施工设备及工具;组织工人了解技术、安全规程。
2、涂漆前应严格检查钢材表面处理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规定的除锈质量等级,如不达标,应重新除锈,直至达标。如锈迹重返钢材表面,必须根据锈迹程度进行不同等级的除锈,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涂漆。
3、涂装施工应在规定的施工环境条件下进行。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溶剂挥发快,漆膜流平性差;温度过低,漆膜干燥慢,影响其质量;施工环境湿度过高,漆膜挥发快,漆膜流平性差;温度过低,漆膜干燥慢,影响其质量;施工环境湿度过高,漆膜挥发快,漆膜流平性差;温度过低,漆膜干燥慢,影响其质量;温度过低,漆膜挥发快,漆膜流平性差;温度过低,漆膜挥发快,漆膜流平性差;温度过低,漆膜挥发慢……漆膜容易出现鼓包、附着力差,严重时会大面积剥落。
(1)施工环境温度
国家标准《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2-91)及化工部标准
标准《化工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 299-91)规定,施工环境温度为15~30摄氏度;宝钢工程总部标准《钢结构涂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ZQ(GJ)0011-94)规定,应为10~30摄氏度。
涂料施工的环境温度只能一般性规定,不宜过分死板地规定。
从涂料的性能看,有很多种涂料可以在上述范围以外的条件下施工,如环氧树脂漆(不含胺类固化剂)、氯化橡胶漆、乙烯基树脂漆、丙烯酸漆、氯磺化聚乙烯漆等,只要环境湿度允许,在零度以上的温度下都可以施工。我国南方气温较高,夏季超过30摄氏度的日子很多,实际施工中,很多日子都是在3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的。因此,对涂料施工环境温度的规定,一般应按产品说明书中的规定执行,或只作一般规定。
(2)施工环境湿度
涂料施工环境湿度一般应保持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0%。
但由于各种涂料性能不同,要求的施工环境湿度也不同,例如醇酸树脂漆、沥青漆、硅酸锌漆等可在较高的相对湿度条件下施工,而乙烯基树脂漆、聚氨酯漆、硝基漆等则要求在较低的相对湿度条件下施工。
(3)控制钢面温度和露点温度
控制空气的相对湿度无法指示钢材表面的干湿程度,因此近年来
规范或规定要求,钢材表面温度应高于空气露点温度3摄氏度以上,方可施工。
露点温度可根据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由表一查出,露点值查表见表一,若测量空气温度为2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5%,则表中纵横线交点数字为17.4,即露点温度为17.4摄氏度,钢材表面温度需高于17.4摄氏度+3摄氏度=20.4摄氏度方可施工。
4、下列情况,一般不允许施工,如需施工,须采取防护措施。
1)雨、雾、雪及多尘环境下禁止室外施工。
2)涂层可能受到粉尘、油、盐及腐蚀介质污染的环境。
3)施工环境光照严重不足时。
4)无安全措施和防火、防爆工具。
5. 涂层的验收
涂料及辅料(溶剂或稀释剂等)进厂后,应查验产品合格证和
若无质量检验报告,则不能验收入库。
原材料入库应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进行检验,若无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
检验按企业标准进行。
6、涂层确认:施工前应核对涂料型号、名称、颜色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同时检查制造日期及是否超过贮存期,如超过贮存期应进行检验,涂层质量应合格,新漆超过贮存期应退回。
7、涂料及辅料的贮存和运输
油漆和溶剂一般都是危险化学品,易燃,存放时间过长容易变质,如果存放环境不合适,还会发生爆炸、燃烧等情况,因此,良好的储存和运输十分必要。
1)油漆不得露天存放;严禁在敞口容器内储存、运输。
2)涂料及辅料应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的仓库内,温度为5至35摄氏度,远离阳光直射和火源。
3)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雨淋、日晒,并应符合交通部有关规定。
8. 打开油漆桶
油漆确认无误后,开桶前应将桶盖上的灰尘或污物清理干净,防止开桶时落入桶内。开桶后应检查桶内原漆的状态,不应有结皮现象,如有结块、凝胶状物,应将沉淀物搅起,清除漆膜。若不能搅起结块、凝胶状物和沉淀物,则说明原漆已变质。
9、调整施工粘度:在涂料施工过程中,无论气温如何变化,始终要求涂料粘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漆膜的流平、不流淌,保持一定的厚度。产品的粘度是在出厂时在标准条件下(气温为25摄氏度)测得的,当气温变化时,会随气温升高而变稀,随气温下降而变稠,另外,由于施工方法不同,要求的施工粘度也不同,所以施工前必须调整粘度,即所谓的施工粘度,以适应施工方法的要求和环境温度的变化。
10、施工方法的选择:目前涂装施工方法种类繁多,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正确选择涂装施工方法是涂装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保证涂层质量、施工进度、节省材料、降低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可根据各种施工方法的特点并考虑以下因素进行选择:
被涂装物体的材质、表面状况、形状、尺寸;
所选涂层的类型;
施工现场环境和安全条件;
现有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力量;
11. 涂装间隔时间
涂装间隔时间对涂层质量影响很大,适当控制间隔时间可增强涂层的附着力和涂层的综合防护性能,否则可能造成“咬边”或大面积脱落、生锈。由于各种涂料的性能不同,涂装间隔时间也不同,常用涂料的涂装间隔时间见表2
12、采用同一种类型、颜色的油漆施工时,每层应采用不同颜色的油漆,以防止漏漆,并便于识别各层,从而保证涂层质量和总厚度。
13. 禁止涂漆的区域是:
1) 地脚螺栓及底板。
2)高强度螺栓与连接面发生摩擦。
3) 与混凝土紧密接触或埋入混凝土的部件。
4)机械安装所需的加工表面。
5)密封的内表面。
6)现场需焊接的部位,相邻两侧100mm的热影响区,超声波损伤控制区。
7) 通过组装紧密连接的表面。
8) 设计应标明无需涂漆的区域。
14、涂漆前遮蔽:施工前应对施工期间禁止涂漆可能影响的区域进行遮蔽和保护。
1) 对于较大的区域,您可以贴上贴纸并用胶带固定。
2) 对于较小的区域,您可以用胶带将其全部覆盖。
15.保护装配符号:装配符号应标示清晰,并在喷漆时可用橡皮筋保护。
16、漆膜干燥可采用下列方法:
1)自然干燥(又称自干或风干)是指在常温下自然状态下的干燥方法,一般温度应在10摄氏度以上。
2)加热干燥是指采用热风或烘箱干燥的方法,加热温度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3)辐射干燥一般是指利用红外线进行干燥。
漆膜干燥过程中,应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钢结构涂装工程,防止灰尘、雨水、水、雪等的污染。
17. 二次涂装的表面处理
二次涂装是指物件在加工厂加工完毕并按设计分工进行涂装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涂装,或涂装间隔时间超过一个月时,应视为二次涂装。 为二次涂装。
对于二次涂装表面,涂装前应进行下列处理:
1)海运运输的涂装件到达港口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彻底清除盐分。
2)涂装前应彻底清除涂层表面的油污、污垢、灰尘等污物。污垢、灰尘可用水洗或用布擦拭,油污可用溶剂清除。
3)表面清洁完毕后,用钢丝绒等工具将漆膜打毛,保护好装配符号。
4)最后用干净的压缩空气将表面吹干净,准备涂漆。
第二道涂装前应对所涂漆膜进行检查,若有破损部位应按前一道涂装的施工要求进行修补。
18. 修补油漆和重新上漆
涂装后钢结构涂装工程,经自检或安装前检验人员检查,发现涂层有缺陷时,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修复;修复方法和要求与完好涂层部位相同。
整个工程安装完毕后,除了补漆外,还应对以下部位进行补漆。
1)接头、紧固件等外露部分。
2)安装过程中焊接或烧毁的部件。
3) 装配符号和未涂漆的区域。
4) 运输、装配过程中零部件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