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临港重型装备基地联合厂房工程吊车梁钢结构超声波检测要点分析

   日期:2024-07-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19    
核心提示:形焊缝分为全熔透焊缝和半熔透焊缝,对于全焊透的T型焊缝的检测,不能采用射线检测,只有进行超声波检测。T型焊缝检测时要注意结合坡口形式及焊接方法,根据超声波检测的缺陷动态及静态波形显示,可以分析出缺陷的性质。

某港口重型装备基地联合厂房项目为国家重点项目,业主委托厂家在厂家车间对产品进行检测,吊车梁钢结构需进行超声波检测,吊车梁腹板及上翼为全熔透T型焊缝结构,超声波检测需克服以下问题:

1、焊缝结构复杂,探头选择困难;

2.焊缝内部缺陷产生的位置不同,检测面选择困难;

3.缺陷波与变形波难以区分,缺陷部位和性质难以确定。

吊车梁钢结构为工字型焊接结构,如下图(A)所示,上、下翼板厚度δ=30、40、45mm,腹板规格为2750×17950,厚度δ=18、22、30mm,材质为Q345B。

执行标准包括《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钢结构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及探伤结果分级》GB/T11345-2013。

根据起重机梁加工图的要求,上翼板与腹板连接处的焊缝为全焊透焊缝,此焊缝应满足GB50205的I级要求,即焊缝满足GB/T11345-2013超声波检测的BⅠ级标准。

700t吊车梁钢结构形状示意图

1. 探头选择

T形焊缝分为全熔透焊缝和半熔透焊缝,全熔透T形焊缝的检验不能采用X射线检验,只能采用超声波检验。

超声波检测方法分为纵波法、横波法、表面波法、板波法、爬波法等。

通常GB/T11345的B级标准要求采用横波法进行探伤,采用斜探头即可达到目的。但考虑到T型焊缝的结构特点,在检测时可以采用横波法和纵波法联合进行探伤,因此探头必须采用直探头和斜探头。

例如:选用2.5MHzφ14直探头、2.5MHz10×10K2斜探头、2.5MHz10×10K1斜探头。

直探头和K1斜探头用于检测上翼板侧的层状撕裂、翼板与腹板间的未焊透、腹板与母材间的未熔合等缺陷,K2斜探头用于检测其他位置常见的面状、点状缺陷,如未熔合、未焊透、气孔、夹渣等。

使用φ14直探头主要考虑焊缝宽度可能很小,检测时缺陷容易被发现。根据板材厚度在18-30之间,可以使用K2斜探头。斜探头10×10芯片尺寸对缺陷的灵敏度比13×13芯片尺寸高,不易漏检。K1斜探头对未焊透、裂纹检测灵敏度更好。

2.考虑探伤面的选择

通常T型焊缝在腹板位置开坡口,常见缺陷集中在腹板侧。检测时腹板侧是缺陷的主要检测面。但坡口处及翼板处的未熔合缺陷与探头主声束不垂直,在腹板侧检测到的缺陷波不高,容易漏检。可用直探头检测翼板侧焊缝,也可选用K1斜探头检测翼板侧。

注:使用K1的斜探头和直探头扫查机翼侧面时,无法看到焊缝,为了更好的找到焊缝的位置,可以采用标记的方法来解决。

用K1斜探头对翼板侧面扫查时,如果焊缝内部没有未焊透、未熔合、裂纹等缺陷,一般在两倍板厚的范围内不会出现回波。

3.根据现场检查案例分析缺陷

首先了解焊接工艺及坡口形式,选定检查表面钢结构焊缝检测仪,清理探头运动区域的飞溅、铁屑、油污等外来杂质,检查表面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μm,采用膏状物作为耦合剂,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仪器必须经过校准合格,用CSK-ⅠA试块按标准测量前缘及K值,用RB-Ⅱ试块制作距幅曲线,以DAC-16dB为基准灵敏度,增加6dB为扫查灵敏度,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1、试验吊车梁腹板规格为2750×17950,上翼厚δ=30mm,腹板厚δ=18mm。腹板采用单面V型坡口、背面清根、手工焊打底、埋弧自动焊盖面焊接工艺。

使用K2斜探头对腹板进行单面、双面W扫查,使用K1斜探头对上翼板侧焊缝进行检测。

K2斜探头在腹板位置①处探测到缺陷波,深度约为13~16mm,缺陷幅值在Ⅰ区,缺陷呈条带状。斜探头利用二次反射波在腹板位置②处扫查,未发现缺陷。一般UT检测中,缺陷幅值很低,不记录。

但用K1斜探头在位置④、⑤扫查上翼板时,均有缺陷波出现,且幅值在Ⅲ区。探头前后移动时,波峰波动较快,方向性强。探头水平移动时,缺陷波出现在较长的距离上。根据探头的深度位置判断缺陷在上翼板侧附近,根据探头的水平位置判断缺陷在焊缝上。对缺陷波形进行分析(如图Ⅰ所示),发现上翼板侧焊缝与母材未熔合,检测位置及缺陷如图(B)所示。

原因:焊缝坡口侧满焊,背面清理后采用埋弧自动焊,电流太小,熔深不足,导致靠近上翼板侧的焊缝与母材未熔合。

现场修复后,焊缝表面被打磨2-3mm,焊缝与翼板边缘之间出现一条较细的未熔合线,未熔合线宽度约为3-4mm。

原因:焊缝未焊透,至表面焊缝以下3-4mm深度处均未熔合。焊缝补焊后,余高增大,此现象消除。

2、试验吊车梁,腹板规格为2750×17950,上翼厚δ=30mm,腹板厚δ=22mm,腹板采用双面V型坡口,底座采用手工焊,盖板采用埋弧自动焊。

使用直探头检测上翼板侧焊缝,使用K2斜探头对腹板进行单面和双面W扫查。

首先利用K2斜探头对腹板的①、②、③位置进行缺陷检测,深度大致分布在16~18mm之间,缺陷波呈断续状,初步判断为夹渣、气孔等缺陷。

随后用φ14直探头对上翼板侧位置④的焊缝进行检测,发现缺陷深度约25mm,多处均有缺陷波,波幅不等且长度均超标,根据深度判断缺陷位于上翼板侧,怀疑存在层状撕裂等危险缺陷,缺陷位置如图(C)所示。缺陷波形如图二所示。

现场修复后确定焊缝存在夹渣、气孔等缺陷,对上翼板侧母材在焊缝附近进行修复,再通过渗透检测确认为裂纹。

产生原因:埋弧自动焊前坡口清理不彻底,产生夹渣、气孔等缺陷;由于应力等原因,在热影响区出现裂纹。

未熔合缺陷(1):

缺陷波形显示:

探伤仪示波器画面显示此缺陷为条状未熔合缺陷,静态波形非常简单,波峰尖锐,结合长度显示,缺陷的动态波形犹如山岳般急速起伏。

当探头垂直于焊缝时钢结构焊缝检测仪,波峰变化较快,以一定角度扫描探头时不易发现缺陷。

未熔合缺陷(2):

缺陷波形显示:

斜探头检测的是平面状的未熔合缺陷,缺陷的静态波形为两个缺陷波,一高一低,两个缺陷波之间的深度即为未熔合缺陷的宽度,动态波形则显示两个波峰的包络线。

夹渣缺陷:

缺陷波形显示:

斜探头检测夹渣缺陷时,单个缺陷的静态波形有游走信号,单个动态波形的峰值包络线为锯齿状包络线,有多个波隙高点,探头扫描到的波形包络线变化不大,夹渣缺陷属于体缺陷,检测时很容易发现。

孔隙缺陷:

缺陷波形显示:

斜探头检测点状孔隙缺陷时,如图所示的静态波形和动态波形的包络线与未融合波形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孔隙的幅度没有未融合波形那么大;探头左右移动时,未融合波形有长度感的变化;探头前后移动时,未融合波形比孔隙波形变化快;探头拐角扫描时,孔隙波形仍如此变化。

孔隙属于体积缺陷,对超声波具有发散特性,因此振幅比必须较高。

直探头扫查时,检查完好部位时有底波,探头在焊缝上方时,底波消失,无缺陷时仪器无波形显示。检查时发现的裂纹深度需要判断,腹板焊缝与上翼板连接处易出现未熔合,裂纹易出现在腹板与上翼板焊缝的熔合区,深度显示不同。

裂纹缺陷:

缺陷波形显示:

检测裂纹缺陷时,直探头或斜探头的静态波形如图所示,波形方向感强,波峰有分支,检测时如果探头方向不垂直于缺陷,则很难发现此类缺陷。

综合以上实测数据,吊车梁超声波检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反映了检测T型焊缝时应注意的现实问题。

检测T型焊缝时,应注意坡口形式及焊接方法。可根据超声检测发现的缺陷的动、静态波形显示,分析缺陷的性质。实际UT探伤中,探伤面及探头至关重要,应综合多种因素选择最佳方案进行检测。

全焊透T型焊缝容易产生未熔合、未焊透、夹渣、气孔等常见缺陷。还要注意翼板容易产生层状撕裂。在检测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探头,选择的原则是尽可能使可能的缺陷垂直于探头的主声束。直探头或K1斜探头更容易检测出层状撕裂等缺陷。这两种探头对未焊透检测也非常敏感。

另外,T型焊缝检测在探伤面的选择上非常重要,T型焊缝结构复杂,伪缺陷及变形波丰富,可根据缺陷波形显示及缺陷位置分析,结合动静态波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判断缺陷实际情况。

在手工焊打底、埋弧焊盖面的焊接过程中,用标准K2斜探头还能探测出气孔、夹渣等其他缺陷。两种焊接方法中,埋弧焊更容易产生夹渣、未熔合等缺陷。

一般未熔合波的振幅较大、波峰尖锐,且具有一定的长度,有时呈断续性;夹渣波通常波峰有高有低,且缺陷波不只有一个,波峰变化没有未熔合波快。

采用直探头检测时,焊缝根部未焊透和层状撕裂的缺陷波显示深度不同,在1倍板厚处发现的缺陷回波一般为根部未焊透,而层状撕裂的缺陷波显示深度并不在1倍板厚处。

使用K1斜探头检测层状撕裂时,焊缝根部未焊透与水平位置的差异是不同的,所以斜探头必须与水平位置相结合才能定位更准确。直探头检测比斜探头更容易判断缺陷。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