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云南施甸县的席明正在元江双线特大桥连续钢桁架结构上工作。[摄影:马晨光]
中铁四局“飞行勇士”在元江双线特大桥连续钢桁梁上休息。[马晨光 摄]
4月27日,我跟随中铁四局工人们来到云南咆哮的红河南岸,来到他们正在施工的玉木铁路(中老铁路国内段)第五标段施工现场。雄伟壮观的元江双线特大桥桥台施工已全部完成,高154米的3号主墩已浇筑至111米;大桥已进入施工后期。
元江大桥全长832.2米,设4个主墩、2个桥台,由中铁四局五公司和钢结构公司联合施工。眼前的大桥犹如一道彩虹冲天而起,桥墩犹如巨柱撑天。主桥采用变桁高顶承式连续钢桁梁结构,全长768米,共56个标段,目前南北两侧已完成9个标段。这壮观景象让我激动不已:国家“一带一路”重点控制性工程有了坚实的基础。
我跟随施工人员来到南岸九号钢桁架段的末端,手扶钢护栏,放眼望去,百米外群山起伏,红河谷清晰可见,郁郁葱葱的绿树和植被映衬着红色的河水。面对大自然的壮丽,我第一次爬上这么高的钢铁巨塔中铁四局钢结构公司,头晕目眩。
站在我旁边的建筑工人席明问我:“你害怕吗?”我回答:“有点。”这位来自云南施甸县的46岁男子笑了笑,指着两名在钢桁架中间的一根横梁上休息的工人说:“你看他们。”我看到两名工人都系着安全带,脚踩在白色的安全网上,显然他们刚刚拧紧了钢梁上的高强度螺栓,正在抽根烟休息。这两位“飞行战士”的沉静神态让我对他们无限敬佩:这座横跨天然鸿沟的桥梁就是他们修建的!
中铁四局钢结构公司副项目经理丁鹤告诉我,元江大桥建设包括4个主墩、2个桥台,工程量巨大,主桥56个跨度钢桁架结构,共计需要420940组高强度螺栓固定。“为了保证这座特大桥的绝对安全,需要施工人员无限的热情和无与伦比的专业精神。每组高强度螺栓都要拧紧到位,做好标记。”他说。
高温中,干完活从钢桁架上下来休息的工人陈思远一脸淡定。他今年35岁,来自湖北武汉,妻子照顾着13岁的女儿和9岁的儿子。自2018年6月来到工地以来,他每个月能挣到七八千元,一家人温饱有余。
我问他这么高温高海拔施工有何感受,他笑着回答:“这20多天太热了,不过都习惯了,施工安全也没问题,虽然经历过风风雨雨,家人也为我们担心,但想到这么重要的工程,能参与建设,心里就很踏实。想象一下,工程竣工后,你坐火车经过中铁四局钢结构公司,会有多自豪啊!”
元江大桥位于元江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哀牢山区东南侧,横跨红河。2021年建成通车后,云墨铁路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又一条进出国际铁路通道。这座跨越天然鸿沟的元江大桥会让陈思远无比自豪。
在施工现场,我见到了元江大桥建设负责人黄玉昆。这位来自中铁四局五公司的建设者,自2016年4月16日正式开工以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施工现场。他和妻子申继良吃住都在施工现场:妻子负责检验大桥所需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他负责整座大桥的施工组织和质量控制。一座桥就像一架天平,大桥建设的一端是良心和成本,另一端是质量和安全。正是有了黄玉昆夫妇这样的奋斗者,才撑起了一座国家重大工程的“脊梁”。
17岁初中毕业后进入中铁四局集团五公司工作的万卫国,现为云墨铁路五段土地面积经理,有着近34年的铁路建设经验,主战场在中国,在五公司承建的委内瑞拉、蒙古等国的建设项目中,也留下了辛勤的身影和美好的回忆。
他回忆道:“这些年,我们五局的技术和创新能力确实突飞猛进,还能修建出像这样打破两项世界纪录的特大桥。回首过去几十年,像我这样年纪的员工,真的为我们中铁四局感到骄傲!”
据悉,随着元江大桥进入施工后期,中铁四局建设者们将把下一个目标转移到云墨铁路难度最大的5标段楠溪江四线大桥。楠溪江大桥全长920.3米,跨高速建设,设计施工难度较大,安全要求较高。为在彩云之南绘出“一带一路”新画卷,中铁四局“飞行勇士”们将贡献更多的创新和汗水!让我们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众多中铁四局“飞行勇士”们致敬!
(中国日报安徽通讯社 马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