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建筑工人之声”按钮即可加入
建筑人心声(JZGR新声)-汇聚建筑从业者的声音,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建筑人心声”即可免费关注,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建筑知识和有趣的延伸阅读,享受生活感悟●分享资讯资源
(1)什么是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计划的延续和完善,是工程质量预控的最后一道关,其目的是使参与建设项目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的工程项目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应注意的问题。
(2)技术交底的作用
参与施工活动的每位技术人员,应清楚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施工组织、具体的技术要求和针对性的关键技术措施,系统地掌握施工过程的全貌和施工的关键岗位。参与施工操作的每位作业人员,应通过技术交底,了解所要完成的分项工程的具体工作内容、操作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等,使施工操作人员任务明确、头脑清醒,实现有序施工,从而减少各种质量通病,提高施工质量。
(3)施工工艺简介分类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重点、大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交底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向主要项目经理讲解主要设计要求、施工措施、重要事项等。其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交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讲解。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负责向专业领班讲解。
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由专业工长对专业施工队(或专业分包商)进行交底。“四新”技术交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准备和交底。
设计变更技术交底:设计变更技术交底:项目技术部根据变更要求,结合具体施工步骤、措施及注意事项,向专业工长进行交底。
勘察项目专题宣讲:由工程技术人员对勘察人员进行宣讲。
安全技术交底: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向施工班组、操作人员讲解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
二、施工技术交底书编制要求
必须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规范、技术操作规程、质量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等有关规定。
一切国家技术标准,包括计量单位、名称等都必须执行。
遵守并执行设计和施工图纸的各项技术要求。
应遵守和体现上一级技术领导给予的技术交底的意图和具体要求钢结构地脚螺栓施工技术交底,应遵守和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的各项要求,包括技术措施、施工进度要求。
技术交底的深度和详细程度,对于不同级别的施工人员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交底内容的深度和讲解的方式要针对不同的人员。
技术交底应力求做到:主要事项齐全、内容具体明确、符合规范、重点突出、表达准确、量值有据、必要时辅以图表,对工程施工具有指导作用,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技术交底中不应含有“未尽事项参照×××××(规范)”等类似内容。施工技术交底由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由专业工长和/或专业技术负责人具体撰写,经工程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专业工长和/或专业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长及全体施工人员交底。
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3. 技术说明会内容
(1)技术简报的编写格式
1. 项目概况
2.工作内容及工作量
3.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目标
4.施工准备
4.1 材料准备
4.2 设备准备
4.3 工作条件和人员准备
5.操作流程
5.1 工艺流程
5.2 准备
5.3 施工工艺
6. 质量标准
6.1 主控项目
6.2 一般事项
6.3 质量控制点
7.成品保护
8. 安全与环境
9、施工注意事项。
(2)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1、建设单位总工程师向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作技术交底应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1)项目概况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要求;
2)主要施工方法、关键施工技术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特殊工程件的技术加工细节及注意事项;
4)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建设的技术要求、实施方案及注意事项;
5)施工组织设计网络计划、进度要求、施工部署、施工机械、劳动力安排与组织;
6)总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配合、协调及相关问题的处理。
7)施工质量标准和安全技术,尽量采用本单位推行的工作方法等标准化操作。
2、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单位项目负责人、质量检验员、安全员的技术交底应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基本情况及当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2)设计论文的具体要求、方法及施工难度;
3)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施工计划的具体要求及其实施步骤、方法;
4)施工时的具体做法,公司采用了什么工艺标准、哪些施工方法;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施工进度要求、工序重叠、施工部署及施工队任务确定;
6)施工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的型号、数量、到场时间、作业工序安排等;
7)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的有关操作规程、技术规定及注意事项;
8)施工质量标准和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3.专业工长应当对各工种班组长及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重点关注各工作队所负责施工的子项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和企业所采用的施工工艺标准或内部施工方法;
2)工程各部分施工质量标准;
3)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方法及注意事项;
4)施工安全简报及介绍以往类似工程的安全事故教训和应采取的具体安全对策。
4. 技术交底准备要点
1、土方工程:地基土的性质、特性;各类桩的位置、保护方法;开挖、填筑的范围、深度、放坡要求,填土、灰土的压实方法、容重等指标的要求;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排水、处理方法;施工工艺、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和安全技术措施。
2、砖石砌筑工程:砌体定位;轴线定位;各层水平标高;门窗洞口位置;墙体厚度及墙厚变化;砂浆强度等级、砂浆配合比及砂浆试块数量及养护;各预留洞口、各专业预埋件的位置及数量、规格尺寸;不同位置、标高对砖、石等原材料的质量要求;砌体拼装方法及质量标准;质量通病防治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
3、模板工程:各类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轴线与水平位置、标高、截面形式、几何尺寸;模板方案及技术要求;支撑体系强度、稳定性等具体技术要求;拆模时间;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位置、标高、尺寸、数量及防止其位移的方法;特殊部位的技术要求及处理方法;质量标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4、钢筋工程:各构件中钢筋的种类、型号、直径、根数、连接方法、技术要求;防止钢筋位移、保持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技术措施;钢筋更换的方法、程序;特殊位置的技术处理;有关作业,特别是高空作业的注意事项;质量标准及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5、混凝土工程:不同位置、不同标高的混凝土种类、强度等级;其配合比、水灰比、坍落度的控制及相应的技术措施;搅拌、运输、振捣的有关技术规定及要求;混凝土浇筑方法及顺序,混凝土养护方法;施工缝的位置、数量及其相应的技术措施及规范的具体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防渗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技术细节和技术措施;混凝土试块的位置、数量及养护。各种预处理部位、预留孔位移,特别是机械设备锚栓位移的具体技术措施,以及施工时的具体要求;质量标准及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方法(由于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一般比较严重,因此在技术交底时应重点关注),混凝土施工中的安全、养护技术措施。
6、脚手架工程:所用材料的种类、型号、数量、规格、质量标准;脚手架的搭设方法、强度、稳定性等技术要求(必须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脚手架逐层升距的技术措施及要求;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沉降变形等要求;脚手架工程搭设工人的自检和逐层安全检查,专项检查、下撑式悬挑钢架等重要部位脚手架拼装安装的技术要求及检查方法;脚手架与建筑物的连接方法及要求;拆除脚手架的方法、顺序及注意事项;脚手架工程的质量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
7、结构吊装工程:建筑各部位需吊装构件的型号、重量、数量、吊点位置;吊装设备的技术性能;有关钢丝绳规格、吊装设备作业路线、吊装顺序及吊装方法;吊装通讯信号、劳动组织、指挥与协调;吊装节点连接方式;吊装构件支撑系统连接顺序及连接方式;吊装构件(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吊装过程中整体稳定性技术措施;联系市供电局了解供电条件;吊装作业注意事项;吊装构件误差标准及质量常见问题预防措施;吊装构件安全技术措施。
8、钢结构工程:钢结构的型号、重量、数量、几何尺寸、平面位置及标高,各种钢材的品种、类型、规格钢结构地脚螺栓施工技术交底,连接方法及技术措施;焊接设备规格及操作注意事项,焊接工艺及其技术标准、技术措施,焊缝类型、位置及质量标准;从构件切割到组装的全工艺流程顺序;钢结构质量标准及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施工安全技术。
9、地坪工程:各部位地坪类型、工程做法及技术要求、施工顺序、质量标准;新型地坪类型或特殊行业(如广播电视)特殊要求的施工工艺;地坪质量标准及为保证工程质量标准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10、屋面防水工程:屋面防水工程的构造、类型、分类,防水材料的型号、种类、技术性能、特点、质量标准、注意事项。保温防水材料的种类及配合比、表观密度、厚度、操作工艺。基层施工方法及基本技术要求,铺贴或涂刷方法及操作要求;各类节点处理方法;防渗混凝土工程止水技术及要求;作业时防护防毒及安全注意事项。
11、装饰工程:各部位的种类、等级、方法与要求、质量标准、保护成品的技术措施;新型装饰材料和特殊装饰要求的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及其与相关工序的协调配合;安全技术措施,特别是外墙装饰过程中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
5.技术交底实施办法
会议通报:施工单位总工程师一般以技术会议的形式向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通报。由施工公司总工程师主持会议,公司技术部、安全检测部等有关部门、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各专业工程师参加。以专题形式介绍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要求。技术部门再对施工方案中的关键细节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施工进度要求)。质量安全检测部门对施工质量、技术安全措施进行详细通报。
书面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向班组长、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时,要强调使用书面交底。这不仅是因为书面技术交底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中不可缺少的,施工结束后要归档,而且是区分技术责任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时,它是辨别技术责任人的重要标志。
施工模型放线:在首次使用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时,为慎重起见,建筑工程中的一些分项工程常常采用模型放线的方法。所谓模型放线,就是按照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在满足施工和验收规范的前提下,由公司内技术水平较高的资深工人在建筑工程的自然房间、柱、梁、墙或样板上,制作一个符合优等品标准的样品,作为其他工人学习的实物模型,使其他工人掌握操作要领,熟悉施工工艺操作步骤和质量标准。
岗位技术交底:一个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是由不同工种的工序和岗位组成的。例如混凝土工程,在预定区域浇筑混凝土之前,不仅有混凝土工人浇筑混凝土,还有模板、混凝土配料搅拌、混凝土水平和垂直运输等工作。这个分项工程需要很多工种的合理配合,只有保证这些不同岗位的作业质量,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有些施工公司制定了工人作业岗位责任制,制定了作业流程卡,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随时以书面形式对工人进行岗位交底,提出具体的作业要求,包括安全操作的要求。
六、技术交底管理程序及注意事项
(1)技术交底必须在单位工程图纸全面审查的基础上,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应为施工留出适当的准备时间,不得事后补交。
(2)技术交底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辅以口头讲解。技术资料的交底人和接收资料的人应及时完成交接、签字,交由文件员归档并妥善保存。
(3)技术交底应根据工程任务和施工需要,逐步进行操作工艺交底、施工安全交底。
(4)接受技术交底的人员应清楚了解交底内容,在作业前、作业中检查、作业后验收时应进行各级交底,确保交底工作落到实处。
(5)技术交底书应字迹工整,由交底人和受底人签字,并清晰写明交底日期、项目名称等。技术交底书一式三份,交底人和受底人各执一份。
(6)技术交底应科学
所谓科学性,就是依据正确、理解正确、交底正确。施工规范、规程、图纸、图集、标准等都是编制技术交底的依据,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施工队必须能够依据交底文件正确施工。
(7)技术通报应可操作
应交代施工结构的具体尺寸,并建立施工图复写制度,确保无论施工在哪里进行,现场施工队手中都有清晰标注、通俗易懂的施工图。技术交代应以“现场做的就是交代写的、画的”为指导思想,不能让施工队自由发挥,一旦有遗漏,施工队会立即通过一定的程序反馈解决。
(8)实用性
技术交底中不允许使用“按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应按……”等字眼。在大图的基础上,要把设计图纸的控制点写清楚,规范的重点规定要体现在大图和控制点上。同时,要把要达到的具体质量标准写清楚,作为班组自检的依据,让施工人员在开工时就按照验收标准施工,体现过程管理的思想,变被动为主动。
(9)施工技术交底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作业指导书的差异
施工队、施工计划、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是不同层级的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施工队是整个项目的纲领性文件,施工计划应具有指导性,施工措施是施工计划的具体内容,技术交底是施工计划的延伸,应具有操作性,作业指导书可以说是技术交底的细化。作业指导书与技术交底的关系,就如同施工计划与施工队的关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