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线北延伸(前川线)一期已开通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2022年刚刚过去,武汉迎来两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三个项目开工,标志着2022年我市城市建设和交通工作完美收官、2023年全新开始。
2022年12月30日,武汉地铁前川线一期、十六号线二期顺利开通,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正式迈入“500公里”,其中地铁运营里程达46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10多年来,每年都有地铁新线开通,从“一年一条线”到“一年多条线”。这是武汉市民每年期盼的大事,是民心所向。目前,武汉地铁客运量占公共交通的60%。
3号线二期、6号线三期、11号线四期等3条新线开工建设,标志着新一轮建设拉开序幕。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将尽快实现四期规划调整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加快五期规划编制报批,深入推进“四网一体化”武汉钢结构雨棚,对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推动“武汉都市圈步入正轨”具有重要意义。
“以地铁引领城市发展格局”。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对塑造城市发展格局、优化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武汉地铁集团将以更大决心、全力以赴,全面推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加快项目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综合运营水平,努力为武汉在湖北建设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试验区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贡献力量,为武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担当贡献地铁的力量。
■ 打造“步入正轨的武汉都市圈”
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
近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规划提到,全面打造“轨道上的武汉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由城市核心区逐步向外环延伸,城(郊)铁路加快发展。
据了解,武汉城市圈城郊铁路规划以武汉、湖北、黄山为中心,统筹利用既有干线、城际铁路资源和新建城郊铁路,构建“组团快速衔接、多向辐射、枢纽直达”的城郊铁路网络。 都市圈内市域(郊)铁路将与高铁、城际、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组成的“四网合一”轨道交通体系对接,构建“外通内畅”的城市圈发展框架,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实现武汉都市圈1小时通勤、武汉至长江中游城市2小时通达、武汉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都、重庆等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实现“一网、一票、一串城”,全面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近日,湖北省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正式发布《武汉鄂州黄冈黄石都市圈规划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规划多中心组团式城镇用地布局,沿江环湖建设武汉新城组团、武昌组团、汉口组团、汉阳组团、汤逊湖组团、鄂州主城区组团、黄冈主城区组团、黄石-大冶组团(含黄石新港)等八大城镇组团。
《纲要》提出,在现有交通体系基础上,以武汉新城为中心,建设轨道交通、快速路等重要交通体系。其中,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方面,将建设两条高铁,形成“鱼”字形骨架网络,在武汉新城核心区交汇,支撑城市圈实现“3045”时空联通(相邻组团中心间30分钟武汉钢结构雨棚,汉口、汉阳、武昌至鄂黄组团30分钟,武汉新城至天河机场45分钟)。这一目标已初步实现。目前,武汉地铁集团与武汉都市圈相关城市正积极沟通对接,共同谋划引领武汉都市圈发展的城(郊)铁路建设规划,已与孝感市、黄冈市红安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鄂州市就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共识。 与黄石市、咸宁市等市就都市圈城(郊)铁路规划建设进行了深入洽谈,达成合作意向。
■ 许多在建线路繁忙
冲刺新年开门红
1月1日,武昌白沙洲大道附近,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犹如一条长空巨龙伸向前方。施工现场,地铁建设者们正在铺轨。武汉地铁建设指挥部二级项目经理尹磊介绍,截至目前,两座车站的土建、钢结构雨棚均已完工。目前已铺设两组道岔、一组渡线,每线已铺设普通道床2.15公里,完成总长度的43%。
施工人员正在争分夺秒铺轨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
“为确保全年目标,项目部每日组织60余名工人倒班作业,根据土建进度及时调整轨道施工计划,遇到困难第一时间解决。”尹磊说,大家都积极主动,迎难而上。土建一个工面完成后,无缝衔接铺轨,按照“先交、先工、后工”的模式组织施工。为确保铺轨施工质量,项目部严把测量关,确保全线轨道控制网精度;铺轨时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仪进行精调,浇筑前精度控制在±0.5mm以内,确保最终轨道几何尺寸符合并超过标准。
12号线博览路站~国家会展中心南站区间盾构刀盘吊装。
1月1日,世界第二长、亚洲最长的地铁环线——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十里堡村站最后一块地接墙钢筋笼刚刚吊装完毕;博览路站“先锋一号”盾构机刀盘顺利下入井内;国博中心南站至灵武村站、淡水池站至科学园站区间,两台跨越长江的大型盾构机正在有序开挖。据了解,截至目前,12号线车站、风井、明挖区段施工工地已有43处进场,单线72处盾构区段已完成8处进场。
新港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已一年,线路起自阳春湖地区北阳大桥站,沿明德路、清旺公路、清华路延伸,止于白玉山站。在北阳大桥站至武汉站间明挖段,据了解,在施工现场协调困难的情况下,项目部多次组织施工、设计单位研究明挖转盾构方案,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目前,新港线已顺利开工武汉站至铁坪站间盾构竖井、铁坪站至万家嘴站间通风竖井、35kV电缆通道、万家嘴站、白玉山站等点施工。
19号线是目前武汉设计速度最快的地铁线路,属于城市快速线,因此其区段也较长。华山河站~光谷五路站区段长6.2公里,沿华山大道自北向南铺设,是武汉地铁已建及在建最长的地下区间隧道。武汉地铁集团建设指挥部二级项目经理王祥元介绍,由于该区间隧道较长,地质情况复杂多样,需下穿铁路和3座山体,因此设置了4个施工竖井,同时采用了盾构、矿山开采、明挖3种施工方法。目前,左线第二段盾构隧道将于2023年1月初贯通,这意味着该区段即将实现双线贯通。
■ 万余名建设者朝气蓬勃
12个地铁项目正在建设中
新年新气象。2023年1月1日,正值大年初一,全市12个在建地铁项目百余个工地上,武汉地铁集团现场管理人员和全体施工人员约1.3万名建设者,满负荷工作,干劲十足,紧迫感十足,奋战在一线,争分夺秒,确保各条线路建设进度。
刚刚开工的三号线二期工程全利二路站首根钻孔桩成功打下。去年12月30日,武汉地铁三号线二期、六号线三期、十一号线四期正式开工建设。
3号线二期工程起于温岭站,预留起点向北延伸,出站后沿知音湖大道、全利三路、东风大道延伸,止于3号线一期川阳大道站,全长12公里,设5座地下车站,其中1座换乘站。3号线二期是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骨干线,主要连接蔡甸区与汉阳区、武汉经开区。建成后将与3号线一期工程衔接,共同打造西部新城市群重要客运通道。
6号线三期工程起自博益路站,经博学路、车城西路,止于6号线一期起点东风公司站,线路长约2.8公里,全为地下线路,设两座车站,重点服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以西地区,加强车谷分城与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
11号线四期工程起自汉阳站,主要沿四新大道、规划道路、新武金地路敷设,跨越长江后止于11号线三期工程(武昌境内第一段)起点江岸路站。线路长16.12公里,全为地下,设车站6座,其中换乘站5座。11号线四期工程衔接新汉阳枢纽站、四新城市副中心、武昌白沙洲地区,是支撑城市东西向纵江发展的重要轴线,对加强西部、西南新城与主城区快速交通联系,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建设四新城市副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11号线四期工程与11号线一期、二期、三期工程衔接后,串联汉阳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东站、葛店南站等综合交通枢纽,是衔接武汉临空副城、西部新城、主城区、光谷副城、鄂州葛店新城的重要城市快线。
目前,武汉地铁前川线二期、十九号线、五号线二期、十一号线东段二期、新港线一期、十二号线等12个在建项目正迎来新年开工高潮,12个在建项目总里程约162.5公里,涉及车站79座。
■ 2号线10年来运送旅客27亿人次
“十佳车站”评选推动全网服务品质提升
去年11月9日,全球最大纯商业综合体武商梦想购物中心盛大开业,毗邻商业广场的地铁2号线宝通寺站位列全网当日客流第一。
十年前,武汉地铁二号线开通运营,打通了武汉长江两岸的南北通道,不断打破武汉公共交通的纪录,加快城市发展步伐,给沿线市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例如,武昌至汉口之间的出行时间由半小时缩短至四分钟,光谷、武广两大核心商圈之间的公共交通出行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
2016年底,2号线北延伸段机场线开通,多数市民养成了乘地铁赶飞机、下飞机再乘地铁回家的习惯。2019年2月,2号线南延伸段开通,这条通往光谷心脏地带的地铁犹如张开的双臂,深情拥抱着“世界光谷”。商务洽谈、科技交流……“地铁+航空”、“地铁+列车”助力“光谷”走向世界。10年来,武汉地铁2号线累计客运量达27亿人次,占全线网总客运量的34%,相当于运送了武汉全市人口200余次。
2号线汉口火车站爱情等候区。
2022年12月,第二届“武汉十佳地铁站”创建评选活动公民投票环节,仅长江日报官方投票平台就吸引了76万网友投票,广大民众对于地铁服务有着自己的标准。
“走进基层、调研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武汉地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和问题导向,倾听市民呼声和乘客期盼,探索设立“地铁贴心人日”,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调研、专题座谈、征求建议等方式,充分听取和认真研究市民和乘客的意见建议,探索建立了“乘客下单、总经理安排订单、分公司付款、组织评定订单”的“四级订单配送”工作模式。
去年8月,有市民提出其他地铁城市乘车APP功能较多,建议进一步优化武汉地铁“地铁新时代”App及第三方App乘车码功能。武汉地铁随即启动研究,发布“地铁新时代”App及第三方App乘车码小程序,优化乘车码等功能,并增加线网地图查看、出入口信息、失物招领、消息推送、智能客服等功能,保护乘客隐私,方便乘客使用。
创建活动中,全网各车站以“对标+特色”为原则,以武汉市“双评”工作“十佳满意单位”考核和重点窗口行业公众满意度调查为标准,从班组建设效果、日常管理水平、岗位技能水平、人员工作状况、设备设施状况、环境卫生状况、客流组织措施、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市民乘客反馈等九个方面对标创建“十佳车站”。
武汉地铁运营公司负责人介绍,开展第二届“十佳车站”创建评选活动,是希望以此为契机,广泛收集市民乘客需求,以问题导向,不断打磨服务细节,推出特色服务举措,把服务品质提升工作做精、做细、做实,让乘客真切感受到地铁服务的温暖。
■ 稳固地铁沿线运营资源
拓展业务,树立标杆项目
地铁在引领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综合管理效能提升,这是武汉地铁“三大支柱”之一运营的要求。武汉地铁集团积极谋划,锚定轨道交通沿线可组合利用的资源,打造综合运营标杆品牌;招商引资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创新商业模式,牵头建设运营轨道交通沿线首个体育场馆;大力拓展市场,将物业服务规模推向更高水平。
三阳路一期写字楼成功引入长江电力集团、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湖北商贸物流集团、湖北中南都市传媒等优质龙头企业,与京东五星家电集团签订沁园路写字楼裙楼租赁合同;江心城许家棚写字楼成功引入58同城、泰康人寿等优质客户,综合化运营取得突破。全面开展三阳路二期、仁和路、沁园路、黄埔路、赵家条等在建项目招商工作;引入优质酒店品牌,尽快实现三阳路二期、解放口综合楼等项目酒店开业运营。
去年12月15日,首个专业全民健身体育场馆建成运营。武汉地铁迅博体育滨江篮球公园开门迎客,开通首周就接待市民2000余人次。武汉地铁集团对轨道交通周边散乱用地进行充分梳理和探索,完善了轨道交通散乱用地上全民健身体育场馆审批建设相关流程和实施路径。
作为地铁物业管理企业,武汉地铁讯合公司起草了湖北省首部《轨道交通车站物业服务规范》并通过专家评审,及时填补了轨道交通物业服务标准的空白。目前,讯合物业已中标武铁地产七里写字楼、知银豪、武汉铁路局和谐家园、铁道四院武昌基地、慧谷大厦等项目。
武汉地铁TOD项目沁园路风塔配套综合开发工程正在进行室外施工。
柏林地铁小镇项目采用工业化、模块化快速建造体系,打造了实景先导示范区“悦工厂”、可参观的花园式施工现场,成功打造TOD建设项目标杆场地;携手武汉长春街小学开办长春街小学蔡甸祥云分校,将幸福路中学引入柏林地铁小镇项目。去年12月22日,柏林地铁小镇一期项目首批高层、叠层建筑如期交付。
策划: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撰文:曾思、袁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