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重点项目接连建成投用,城市发展活力十足

   日期:2024-06-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330    
核心提示:另外,邵阳致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积极为项目审批、开工和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打造投资“洼地”和服务“高地”。”近5年,邵阳市在能源领域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135亿元。

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全景。摄影:沈兴刚

邵阳武冈机场航站楼。 沈兴刚 摄

陈诚 蒋建平 陈志强 肖仁飞 杨向锋

千年古城宝清,又将迎来盛典。

9月28日,在邵阳市民的热切期盼中,两座横跨资江的市级桥梁——桂花大桥、雪峰大桥建成通车。两座同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桥梁,在同一城市同日建成通车邵阳钢结构施工,在全国尚属罕见。至此,邵阳市区已建成5座横跨资江的大桥,这座千年古城、湘中重镇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年来,在邵阳市,这样的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仅去年一年邵阳钢结构施工,就有120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820万群众感受到身边的巨大变化,纷纷感叹:“家乡的交通更顺畅了,公园更大了,城市更美丽了,生活更甜蜜了……”

投入逐年增加——

奋力推进大发展

投资约20亿元的中电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项目开工、投资20亿元的邵东五金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全速推进、投资9亿元的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竣工投入使用……深秋时节,雪峰山下、资江两岸,一个又一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继续上演着这座城市加速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形势最好、投资规模最大、上级投入最多、招商最积极、进展最快的五年。”邵阳市发改委党委书记、主任张顺华说。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五年来,邵阳市抓住政策机遇和历史机遇,以扩大招商引资为支撑,采取争取国家招商、吸引大企业招商、激活民间投资“多管齐下”的方式,在全市掀起了重大项目建设热潮。

张顺华介绍,五年来,邵阳在交通、工业、能源、环保、市政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商贸、旅游、社会事业等各领域安排重点项目1400多个,完成投资2500多亿元。年度投资计划过亿元的大项目逐年增多,年度投资计划过亿元的项目由2012年的79个增加到2016年的189个,投资额由2012年的25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667亿元,年均增长24.4%、26.7%。今年又安排投资计划过亿元的项目196个,计划投资604亿元。

邵东钢结构施工队_邵阳钢模板有限责任公司_邵阳钢结构施工

其中,通过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一度陷入“交通盲区”困境的邵阳实现转型,构建了“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

五年来,邵阳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60多亿元,新建高速公路219公里、主干道889公里、乡村公路3287公里、车站枢纽8座,整治危桥(渡口)262座。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2137公里,位居全省第三位;高速公路里程达504公里,位居全省前五位;乡村公路建设领跑全省,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全国乡村公路建设示范市”。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彻底打通,迈入国家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行列。

铁路建设方面,随着沪昆高铁建成通车、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完成,邵阳已步入“高铁时代”;目前,贯穿邵阳东西两岸的怀邵衡铁路正加快铺轨,预计年底提前通车,届时邵阳将形成“十字”字形铁路格局。

今年6月28日,邵阳武冈机场正式通航,让邵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让邵阳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一步。据统计,截至8月底,该机场共计进出港旅客13279人次;9月份,日均进出港旅客突破500人次。

重大项目的不断实施、建设和投产,助力邵阳经济社会迈出跨越式发展的坚实步伐,2014年至2016年邵阳连续荣获全省小康建设“经济发展奖”,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获此殊荣的城市。

建设正在一步步加速——

邵阳钢结构施工_邵东钢结构施工队_邵阳钢模板有限责任公司

集中力量 重大突破 夺取伟大胜利

投资大、项目多,我们要更加努力,当前,邵阳市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

为推动项目建设,邵阳市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抓重点项目、市级领导负责重点项目的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个跟进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同时,市政府每年向县(市、区)政府、市属各部门、项目单位下达重点项目建设年度目标任务书,并与干部考核挂钩。

邵阳全市上下在高层领导的带动下,以高昂的热情集中力量攻坚,彰显了项目建设的“邵阳热”和“邵阳速度”。

邵阳武冈机场是我省海拔最高、建设难度最大的机场,土石比达1:9,土石方量达1500万立方米。机场建设期间,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仅用13个月就完成了从预可研到国家立项的各项工作,用不到20天就完成了机场内2200余亩土地的征用,用不到两年就完成了建设任务,成为全省支线机场建设的典范。

项目建设中,邵阳市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不断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材料,提高项目建设科技水平,刷新建设速度。

总投资4.5亿元的桂花大桥科技含量很高,特别是自锚式钢-混凝土组合梁技术,在国内尚属首创,被列入2015年度湖南省交通科技进步创新项目。此外,施工中创新采用双钢套管扩孔施工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溶洞、裂缝、溶槽、溶沟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成桩难题,确保了施工安全,而且大大缩短了打孔成桩时间。项目经理雷新斌说:“以前打完一个桩基需要三个月,采用双钢套管扩孔施工方法,只需要40多天,节省了一半以上的时间。”

此外,邵阳致力于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积极开辟项目审批、开工、建设“绿色通道”,全力打造投资“低地”和服务“高地”。除出台《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若干意见》、《邵阳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规定》等法规制度外,邵阳市将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由301项精简到153项,非行政审批项目由150项精简到43项,对所有非涉密项目实行网上办公“一站式”审批、核查、备案。去年,市县两级网上审批平台共申报项目706个。

我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打赢一场又一场战役。产业发展方面,项目建设推动了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发展,邵阳实体产业驶入快车道,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2年的24.4:38.7:36.9调整为2016年的21.5:35.2:43.3。崀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南山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国家公园。

幸福渐渐聚集——

推动伟大变革 造福人民

今年9月,邵阳市至邵阳县、邵阳市至邵东县天然气管道全面贯通,管道沿线4个县(区)居民今年将能用上天然气,另有3条管道也在建设中。“邵阳气化项目”是邵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关乎民生的“十大重大社会发展项目”之一,全长396公里,总投资25亿元,它的建设对于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打造绿色环保家园意义深远。

采访中,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办公室主任谭浩明表示,邵阳的项目建设,民生是重中之重,这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是扎根在骨子里、血脉里、落实在具体行动里。

邵阳加大中心城区建设力度,五年来累计完成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近700亿元,城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增加到72平方公里。通过实施城市主干道、小街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提质改造项目,以及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中心等“高精尖”标志性项目建设,邵阳城市形象华丽转身。近年来,先后获评“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拥军拥民模范城市”,今年又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牌匾,城市宜居宜业宜游,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各县(市)要集中力量,把县城建设得更大更美。邵阳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县争创省级卫生城市,建设文化体育中心,建设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和景观小品,实施旧城改造,完成县城主要街道“白改黑”改造。20万人口以上县城每年投入30多亿元。目前,全市4个县城成为省级卫生县城,2个县城成为省级文明县城。

各乡镇以做大做强中心镇为重点,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镇、商贸镇、旅游镇。全市已建成中国特色小镇1个、全国重点镇18个、省级中心镇9个、省级特色小镇8个。

同时,电网建设、农村供水工程提质改造、龙须塘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邵阳油茶产业园等民生工程也纷纷启动。

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强调“电网建设是重大民生工程”。五年来,邵阳完成能源领域重点项目投资近135亿元,首轮农网改造提前一年在全省完成,多年来用不到电、用电差、用不起电的邵阳数百万农村群众告别了用电危机,用上了“放心电”。新能源异军突起,已建成南山一、二期、新宁风雨电、洞口苏宝顶、隆汇宝联等10个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在建的11个风电项目装机容量53万千瓦。 邵阳成为当之无愧的“湖南风电第一城”。

邵阳市双清区老龙须塘工业区曾因企业污染治理设施长期滞后、废水排放不达标、生态污染严重而成为“城市伤疤”。2014年,邵阳市政府携手湖南永清集团,计划用8年左右时间投资120亿元,将其打造成生态科技新城。作为新城建设的首创项目,金锣湾国际商贸城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完成12万平方米、1000余间商铺建设,招商率达60%,成为邵阳市商业市场的样板工程和旧区改造提升的成功典范。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