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上半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报告

   日期:2024-06-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409    
核心提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报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3年上半年行业重点工作回顾》已发给大家,我就部分重点工作进行汇报。3.加强钢铁行业EPD平台建设与低碳排放钢标准研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工作进展报告

2023 年 7 月 29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代表们: 大家下午好!

根据安排,我现在向大会汇报一下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协会重点工作情况。《中国钢铁协会2023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回顾》已经发给你们,我就其中的一些重点工作进行汇报。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严峻。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钢铁行业遭遇了近年来最为艰难的上半年。面对挑战,我们在中国钢铁协会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单位,按照年初理事会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扎实促进行业平稳运行,有序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1.引导供需平衡,全力稳定市场

1.开展市场监测,积极引导市场供需动态平衡

上半年,钢材市场需求低于预期,供给弹性释放过多,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国钢铁协会密切关注钢铁供给侧变化,及时跟踪房地产、机械等9个下游行业运行情况,重点关注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等新用钢领域相关信息,并定期发布月度行业分析报告,呼吁行业在下行压力面前坚持“三个坚决、三个不坚决”。4月下旬,协会组织召开了钢企季度运行分析会和季度新闻发布会,协会领导和行业专家通过会议、媒体、报告等载体及时密集发布相关信息,指导会员企业动态调整产能释放力度和节奏,得到会员企业的积极响应。同时,地方钢协因地制宜,积极行动,发挥作用。 陕西、山西、甘肃、四川等地区行业组织加强自律,主动应对市场供需矛盾,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产能释放,缓解区域供需矛盾,改善企业经营状况。一些地区和企业结合实际,尊重市场规律,响应协会号召,为此作出了努力和许多有益尝试。5月份,行业粗钢产量同比、环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促进钢厂库存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对6、7月份钢价小幅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供大于求的矛盾如何化解?2022年7月,当行业供需失衡开始显现时,中国钢铁协会在对钢铁市场形势的六大基本判断之首就指出,“问题出在钢材需求侧,切实解决在钢材供给侧”。需求侧我们无法决定,但供给侧也要有所作为,一点一滴的行动都会带来一点收获。今年上半年,不少企业自觉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能释放力度,对行业整体行情起到了维护作用。随着下半年国家消费侧、供给侧相关政策陆续出台,这些企业有望通过下半年产能释放取得更好的效益。

2.研究期货对市场的影响,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根据2023年初会长办公会决定,中国钢铁协会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冶金经济研究中心和9家钢铁企业,对铁矿石、螺纹钢等9个已上市期货品种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期货对钢铁行业运行影响评估报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现有期货产品体系、审慎推动相关新产品上市、取消夜盘交易、加强期货与现货跨部门联动监管、钢铁企业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等建议。下一步将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形成专项报告报国家有关部门。

中国钢铁协会将继续加强国内外市场监测,推动行业自律,呼吁企业做好风险管理,把握生产节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应对即将进入过渡期的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政府、协会、企业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加强企业碳核算、碳报告等培训指导。

2.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配合政府、服务企业,高质量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项目

中国“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是引领世界钢铁行业绿色革命的庞大工程,钢铁企业作为工程主要责任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现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超低排放改造,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贡献。

作为中间环节,中钢协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全力、高效、及时完成审查公示工作。2023年,中钢协组织493位行业环保专家对公开监测报告进行正式审查;组织86人次对公开企业进行现场踏勘;编制了《超低排放改造评估监测总报告》《超低排放改造有组织评估监测分报告》《超低排放改造无组织评估监测分报告》《超低排放改造清洁运输评估监测分报告》四个报告模板,减轻企业编制压力,减少评估工作量,提高审查工作效率;建立第三方评估监测机构评估打分管理制度,定期将打分结果反馈评估监测机构。 制度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审查周期明显缩短,提交材料质量提高,退回率明显降低。建议各报告企业作为甲方,规范对第三方的严格要求,鼓励第三方形成高质量报告,提高审查和公示效率。

2023年1-7月,受理监测公示新申请56件,已超过2022年的51件;受理监测公示新申请42件,与2022年的43件基本持平;已公示企业38家,已超过2022年的35家;公示产能1.41亿吨,略低于2022年的1.54亿吨;2022年公示企业规模440万吨/企业,2023年371万吨/企业。数据显示,超低排放公示正从大型企业逐步延伸到全行业。积极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改造投资、运行成本等研究评估,已形成193项超低排放替代技术,今年下半年将进一步筛选发布。 初步统计,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投资约为422元/吨,不同地区、不同工艺流程、新旧企业投资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通过技术和管理升级,运行维护成本呈现下降趋势。

中钢协针对部分地区“超低”排放要求不科学问题积极反思,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部明确表示不支持“超低”排放,浙江、江苏等省市积极调整,辽宁等省暂缓出台相关政策,部分省份由强制调整转为协商调整,其他省份暂不进一步提高超低排放标准,江苏等省还从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拟将向超低排放甲级企业征收的差别电价予以退还。

今年下半年,在配合超低排放改造公示的同时,制定企业超低排放对标体系,推动行业降低超低排放运行维护成本;组织开展高炉精脱硫等共性技术研发,加快形成稳定可靠的源头治理新技术;形成超低排放改造技术目录,降低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投资成本。

2.推进极致能效工程,提升行业能效水平

极致能效是现阶段行业碳减排的主要路径。中国钢铁协会将“极致能效工程”定位为覆盖全行业、全产能的第三大工程,去年12月正式启动,得到企业积极响应,在全行业迅速形成共识,不少钢铁企业将极致能效作为重要工作之一。首钢股份、南钢、晋南钢铁等企业成立了极致能效创建推进领导小组,均由企业一把手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企业能源部、计划部、生产部、财务部等部门,并编制出台了企业能效对标三年行动计划,详细列出了未来三年极致能效工程的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和能效项目清单。建龙集团、中信泰富、新兴铸锻等企业积极申报成为第二批示范培育企业。

2023年起,中钢协以培育“三个清单、两个标准、一个数据体系”和“双碳最佳实践能效对标示范工厂”为主线,制定并发布了能效对标数据报告制度;在已公布技术清单的基础上,梳理总结能效提升技术合作伙伴产能清单,初步筛选出首批49家企业、88项技术,对应产能清单内200余个实施案例,并启动技术对接。6月30日,副产煤气高效利用第一次对接会在马钢成功举办,第二次电炉节能技术对接会将于8月5日在北京举办。同时,中钢协正组织行业力量起草“双碳最佳实践能效对标示范工厂”验收办法,力争年内实施试点验收;多次向部委反映行业能效对标工作实际难点。 在刚刚发布的《重点工业领域能源效率标杆值和基准值(2023年)》文件中,并未上调钢铁行业焦化、高炉、转炉、电弧炉四大重点工序的能源效率标杆值和基准值。

中钢协将于8月份完成第二批极值能效报告工作,现在看大型、龙头企业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大部分企业都拿出了实际行动进行节能改造,但广大中小企业还在观望,少数企业还在关注“数据达标”。在此呼吁各钢铁企业在本次报告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上报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对标,这是此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政府验收的依据。

3.加强钢铁行业EPD平台建设和低碳排放钢铁标准研究

以绿色低碳生产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则正对我国形成潜在壁垒,不少企业反映,越来越多的下游用户要求钢铁企业提交EPD或碳足迹报告,我国EPD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建立我国自己的钢铁行业EPD平台,公开产品环境性能,实现国际互认十分必要和迫切。

在宝武和欧冶云商的支持下,钢铁行业EPD平台应运而生,并于去年正式上线。作为我国工业领域首个EPD平台,截至2023年7月19日,中国宝武、首钢、沙钢、包钢、酒钢、万泰特钢等10家企业已发布36份EPD报告,鞍钢、河钢、中信泰富、山东钢铁、河南钢铁、新天钢铁、建龙、盐城联信等30多家钢铁企业已正式提交或正在提交相关报告,将于2023年正式发布。EPD报告累计下载量超过2万份,平台注册用户2380家,包括东航、一汽、上汽大众、舍弗勒、斯凯孚、三菱、沃尔沃、海尔、中国建筑等近2000家全球知名下游用户和机构。

为应对国际贸易,推进国际互认,平台已完成中英文网站建设,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英文电子标签;推动与建筑、汽车、家电、电力、船舶等行业的LCA碳足迹方法论研究、平台合作建设与互认;推动与日本、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奥地利、爱尔兰等国家EPD平台的沟通、交流和互认。中国钢铁协会还与欧盟、日本、韩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组织和重点企业开展了交流。

目前,国际上绿色钢铁、低碳钢、零碳钢、近零碳钢等概念层出不穷,标准碎片化、多样化、混乱无序,相关钢铁企业疲于应对。为抢占我国绿色钢铁贸易主动权,参考国际标准建立我国低碳排放钢铁标准势在必行。为此,中国钢铁协会根据企业诉求,在中国宝武LCA团队的支持下,启动了我国低碳排放钢铁标准的研制工作。目前,已初步完成参数设计、碳排放预测模型开发、基础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并形成了DEMO版本。预计今年年底形成标准初稿,力争明年6月前形成标准提案。

无论是EPD平台还是低碳钢铁,其价值和生命力在于广大钢铁企业的参与和使用,对于打造中国钢铁国际绿色贸易话语权、维护中国钢铁公平贸易地位至关重要。希望广大会员企业把这项工作当成自己的事,积极参与中国钢铁EPD报告的发布,支持EPD平台的建设。相信这对企业建立碳数据管理、培养碳人才、提升碳数据治理水平也有很大的益处。也希望行业龙头企业和有意愿的企业积极参与低碳钢铁标准的制定,共同推动中国低碳钢铁标准的早日出台。

三、推动实施“基石计划”,保障资源安全

1.加大国内矿山建设

提升战略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基石计划”取得重大进展,西安山铁矿正式开工建设。

2023年,召开加快推进国内重点铁矿石项目开发建设现场会和“基石计划”国内铁矿石资源开发工作座谈会,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形成强大合力,不断提升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西安山铁矿相关审批手续办理时间缩短29个月;钢协定期调研梳理国内重点铁矿石项目审批和建设情况,动态调整铁矿石项目名单和分类,为国家加快项目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完成《基石计划》国内铁矿资源开发状况报告,调查分析国内部分在产铁矿山受限、不能正常生产的原因,提出要兼顾当前和长远,坚持推进《基石计划》实施,坚决杜绝“一人患病,全员住院”等简单执法的“一刀切”现象,确保在产铁矿资源生产安全。

下一步,中钢协将继续积极配合相关部委,围绕经济、生态、安全三维目标动态平衡,研究谋划《基石计划》2.0升级版,聚焦资源总量和资源品种,研究构建与钢铁生产低碳工艺转型相匹配的资源保障体系;推进三方现场会商机制,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重大项目;进一步梳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清单动态调整,及时反映企业相关诉求,扎实推动《基石计划》取得新进展。

2、挖掘废钢资源绿色属性,加大废钢资源综合利用力度

中钢协原材料工作委员会增设废钢工作组,加大废钢资源监测和研究力度。针对废钢开票难、进口难、统计难等问题,该委员会多次向工信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提出建议。针对《再生钢原料》国家标准过于严苛、废钢进口量持续走低等问题,中钢协质量和标准化委员会提出了《再生钢原料》国家标准修订方案,目前已通过审查并公布,待国家批准正式发布后,将按流程开展征求意见、审查、报批等工作。

提高废钢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电炉短流程炼钢问题的研究。中国钢铁协会组织行业力量走访河北钢铁、徐州金宏等50余家电炉企业,与主要电炉设备生产企业进行调研交流,全面评估分析我国电炉短流程炼钢现状及问题、发展趋势及方向,形成了《我国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分析了我国电炉短流程炼钢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了电炉工艺装备水平、绿色碳减排潜力、电炉工艺竞争力、原材料能源供需预测等,描绘了有序推进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的三阶段路线图,并提出了优化电炉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空间、促进机制等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发展短流程炼钢是我国钢铁行业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高炉-转炉和电炉在上、下半年所扮演的角色和减碳贡献有所不同。上半年,碳排放总量减少关键靠长流程;下半年,废钢资源丰富、绿色能源充足、电炉技术先进中国钢结构协会网,短流程电炉炼钢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钢铁协会将继续围绕废钢资源供应、电力供应及电价、废钢中有害残留元素、优质电炉钢冶炼核心技术、装备制造国产化等五大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相关工作,配合国家有关方面有序引导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持续健康发展。

4、着眼未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1.积极推进我国钢铁行业世界领先的低碳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

低碳技术进展将决定未来世界钢铁业的竞争态势。目前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国家政策直接支持工业领域低碳转型的技术研发。美国近期出台的《降低通胀法案》、欧盟的《绿色协议工业计划》、日本的《2050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韩国的《绿色新政》无一例外都明确提出通过政府、银行、基金等机构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低碳技术进展,推动绿色转型,其中钢铁是各国重点支持的领域。

我国“双碳”政策密集出台,制度体系逐步成型。其中,工业领域低碳技术进步支持计划顶层设计尚未出台。走在世界低碳竞争前列的中国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发展已全面启动,至少有18家企业启动了53个低碳技术研发项目,包括河钢、宝武的氢基立炉示范项目、鞍钢的流化床氢冶金中试项目等。但相应政策支持的顶层设计尚不成体系,部分产能和能耗指标给龙头企业带来瓶颈。 为此,钢铁协会组织行业专家提出了包括氢冶金、近终形、大容积电炉、CCUS等“世界前沿八大共性低碳技术发展扶持计划”,并就重点项目、共性技术组织模式、扶持政策需求等提出政策建议,多次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支持下,正在研究制定产能、能耗支持、产能延缓置换等扶持计划,国家发改委已对部分氢能立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下一步,中钢协将细化支持方案,形成涵盖资金支持、共性低碳技术研发、绿色转型退出补偿、低碳排放钢材标准及推广使用等内容的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揽子”方案,力争将行业专业政策建议转化为政府顶层设计中国钢结构协会网,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政策支撑。

二、落实《上海共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鼓励行业积极落实宝武、鞍钢、首钢、河钢、沙钢、中信特钢等十家单位研究院所所长联合发布的《中国钢铁企业研究院所长上海共识》。《共识》发布后,目前66项任务正在同步推进,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心系国家大事、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聚焦钢铁材料升级改造、突破关键材料供应瓶颈、打造数字钢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推荐宝武、首钢、中钢研、青拓等12个项目获得国家财政重点战略“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专项资金。鞍钢研究院利用数字材料研发平台,通过材料集成计算和高通量实验室,助力高强高韧GPa级海洋工程用钢高效开发,快速替代进口; Citic Pacific Special Steel的第四代核电船特殊焊接电线通过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破裂,成功地解决了多年来的主要家庭设备的“卡住颈部”问题,依靠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联盟依靠中国铁和钢铁的智能制造业,以及“智能制造业”的“ 2022”。钢铁行业中智能制造标准系统的构建”已编译为行业和信息技术部的公开评论。Shougang促进了新产生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深入整合,例如工业互联网,5G,Beidou,Beidou,Beidou,Beidou,机器人,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与整个钢制的设备,包括智能的设备和智能控制,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型,并构成了质量,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组成,并将其构成质量保护和防火多企业整合,实现生产效率的显着提高以及总体运营成本的显着降低。 In terms of "green development, painting clear water and blue sky", the national "dual carbon" goals have been implemented, resource recycling and extreme energy efficiency throughout the process have been promoted, and low-carbon technologies such as hydrogen-based vertical furnaces, fluidized bed hydrogen metallurgy, and Shagang ultra-thin strip continuous casting and rolling have made positive progress, maintaining an international leading level. More and more steel companies are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innovation of waste heat and waste gas self-generation rate and actively applying slag 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steel industr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erm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dvocating industrial chain and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use" ecosystem cooper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Jianlong Group jointly built the "Green Steel Intelligent metallurgy Innovation Center". Aiming at the innovation needs of Jianlong's steel subsidiaries, they carried out order-base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cooperation in the form of posting and unveiling, an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由国家能源管理局(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托付,中国钢铁协会组织了东北大学,中国铁和钢铁研究所,尤古(Jiugang),鲍瓦(Jiugang),中国金(Baowu)和中国钢铁和钢铁热能研究所(Chine Iron and Steel Thermal Energy Institut)进行了“对消费者钢铁行业的绿色和低碳转化”的研究。在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协会彼此之间的伙伴关系,中国钢铁,中国铁和钢铁研究所,吉安格·吉利和其他核电钢生产企业与CGN进行交流,并在腐蚀型钢铁级的核心和核心委员会中达到了核心和核心委员会的初步意图。在钢铁和核电行业之间,建立上游和下游行业合作机制,并共同促进核电领域的物质升级。

在今年下半年,中国铁与钢铁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主任Anshan Iron and Steel Group将继续组织研究机构导演的会议,以交换“上海共识”的经验,专注于促进“上海共识”,专注于跟踪全球钢铁生产技术的新进步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未来的工业开发提供战略性指导。

5.加强行业人才团队的建设,并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高质量人才

首先,在Hesteel Group的支持下,第10个“ Hesteel Cup”的行业竞赛成功举行了,全国62家钢铁公司的参赛者,教练和团队负责人都参加了比赛的统计数据。钢铁行业的技术专家“ Hesteel Cup”竞赛已成为钢铁工人提高技能的重要平台,并成为工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并意识到“一次会议比上一次更好”的目的。

其次,我们将继续促进13个总统和副总统的支持,包括中国鲍威和安山铁与钢铁团体在内的一本专业教科书和参考书的经典沟通项目。

第三,我们专注于行业关注,满足企业的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我们组织了11个关于绿色和低碳,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培训课程,智能制造,管理改善,改善了管理,通过在线和离线培训中涵盖4,000多名人士,并为5份人提供了更多的人,涵盖了5份的人。

在2023年上半年,中国铁与钢铁协会在能力管理,标准化建设,信息统计,基准,国际合作,行业宣传等的新机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工作委员会与总统谭成奇和安斯特尔集团的指导和帮助密不可分,以及大多数会员部门的信任和支持。

谢谢你们。

照片|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