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建设工程概况及最经济结构方案研究

   日期:2024-05-2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46    
核心提示:需要提醒设计者注意的是,在支撑跨度较大的情况下,设计者需要对屋面及柱间支撑的受力进行严格的有限元分析,屋面支撑及柱间支撑当有必要时需采用双圆钢、角钢甚至圆管。本工程通过计算发现在靠近端部的屋面圆钢支撑需采用双圆钢(2φ24),柱间支撑也需要采用2φ24的双圆钢支撑,本项目的支撑方案见图3-32。

项目概况

1. 设计信息

某客户需建设一座66X75m的仓库钢结构柱间支撑图集,根据客户要求,宽度为66m,跨度分别为24m、18m、24m的3个跨度,柱距7.5m,檐高6m。屋面为0.5mm瓦楞钢板+75mm厚保温棉(容重14kg/m3)+0.4mm衬板,材质为Q345。

2.方案选择

1.跨度:

考虑到特殊的使用要求(中间18m兼作交通走道),业主方规定了上述跨度要求。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找到最经济的结构方案,作者还研究了21m+24m+21m或18m+30m+18m的跨度方案。三种方案各框架用钢量对比如下:

24m+18m+24m,每个框架用钢4.9吨;

21m+24m+21m,每个框架用钢4.2吨;

18m+30m+18m。每个框架用钢4.6吨;

一般来说,如果条件允许,将框架设计成对称结构,各跨跨度基本相同,中跨略大于边跨,是比较经济的方案。在本项目中,由于业主要求将中跨(18m)设置为走道,因此作者没有建议业主改为更经济的跨度方案(21m+24m+21m)。

2、柱距选择:

由于本工程总长75m,所以柱距为7.5m,即10@7.5。读者也可以对比一下7.75+7@8.5+7.75的柱距方案,后者也是比较经济的厂房间距方案。

3. 屋面梁接头设置

节点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拼接点应尽量靠近拐点,一般拐点位于跨度的1/4~1/6处,按此原则,跨度24m时,拼接点距柱子应在24*(1/4~1/6)=4~6m处;跨度18m时,拼接点距柱子应在18*(1/4~1/6)=3~4.5m处。

(2)机组长度不应超过最大可运输长度,一般不大于12.5m;

钢结构柱间支撑名称_钢结构柱间支撑图集_钢结构柱间支撑符号

(3)尽量减少拼接数量,因为拼接节点需要端板和高强度螺栓,这也会增加工程造价;

(4)拼接节点应避开抗风柱、屋面拉杆连接位置,避免连接不便;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将屋面梁进行分段处理,如图3-26所示。节点A为边柱与梁的节点,节点D为中柱与梁的节点,通常不在此处断开屋面梁,因为此处弯矩较大。对于屋脊节点F,通常不建议在此处断开屋面梁,因为此处通常设有抗风柱及拉杆,若设置拉杆会造成连接不便。这样,66m屋面梁共分为7段。读者可以尝试研究其他不同的梁分段方式,并与本方案进行比较。

4、柱脚与梁柱铰接刚接的设置:

由于本工程檐高较低,且无车辆通过,柱脚可采用铰接,中柱采用摆动柱,即柱与梁采用铰接连接,计算图如图3-26所示。

(三)载荷计算

1、恒载计算:

作用于屋面梁上的恒载为:

0.5mm厚瓦楞钢板,重量0.5*7.85*1.25=5.0Kg/m2

75mm厚保温棉(容重14kg/m3)75*14/1000=1.05Kg/m2

0.4mm厚屋面衬板,重量0.4*7.85*1.1=3.5Kg/m2

屋面檩条的重量一般为3-5Kg/m2

屋面支撑、拉杆、檩条、角撑等的重量可按2Kg/m2取

以上总重量约为15Kg/m2,作用于框架的自重为0.15KN/m2*7.5m=1.125KN/m,见下图:

钢结构柱间支撑符号_钢结构柱间支撑名称_钢结构柱间支撑图集

2、活荷载计算:由于每架框架的承重面积为A=66*7.5=495m2>60m2,故活荷载可取0.3KN/m2。

3、根据客户要求屋面挂载为0.1KN/m2,由于STS软件没有这个基本工况,所以我们将挂载纳入活载考虑,取活载为0.4KN/m2,这样作用在框架上的活载为0.4KN/m2*7.5m=3.0KN/m,如下图所示。

4、风荷载计算:

日照地区风荷载标准值为0.4KN/m2,根据CESE 102:2002规定,内部标准跨度风荷载体型系数如下图所示:

作用在框架梁、柱上的风荷载为:

0.4*7.5*(+0.25)=0.8千牛/米

0.4*7.5*1.05*(-1.0)=-3.15千牛/米

0.4*7.5*1.05*(-0.65)=-2.0千牛/米

0.4*7.5*1.05*(+0.55)=-1.7千牛/米

输入风荷载时要注意STS中的正负号和形状系数的正负号不同,形状系数用风吸力或风压定义,风吸力为负钢结构柱间支撑图集,风压为正。输入程序时,若荷载方向与坐标正方向一致,则荷载方向为正。

钢结构柱间支撑图集_钢结构柱间支撑符号_钢结构柱间支撑名称

结构布局

本工程长度为75m,根据门式钢结构第4.2.2.2条规定,当无吊车时,柱支撑间距宜为30-45m,因此本工程需设3处柱支撑,分别位于端跨和中跨。

同时,规范第4.2.2.3条规定,当建筑宽度大于60m时,宜在内侧柱排增加柱间支撑。本工程跨度为66m>60m,按规定应在B、C轴上增设柱间支撑,但因本工程客户工艺要求,不允许在内侧设置柱间支撑(其实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提醒设计师的是,当支撑跨度较大时,设计师需要对屋面支撑和柱间支撑的受力进行严格的有限元分析,必要时屋面支撑和柱间支撑应采用双圆钢、角钢甚至圆管。有的设计师不顾受力,就采用圆钢做屋面支撑或柱间支撑,圆钢的规格通常凭经验取为直径16-27mm,这种做法非常危险。

本工程通过计算发现,屋面靠近端部的圆钢支撑需采用双圆钢(2φ24),柱间支撑也需采用2φ24双圆钢支撑,本工程支撑平面图如图3-32所示。

建立计算模型

本工程因无吊车,柱脚可采用铰接,中柱可采用摇柱,计算示意图及单元节点划分见下图。

内力计算及结果查看

根据STS计算结果,各节点控制内力如下:

注:1、表中弯矩单位为KN·m,梁上部受拉时为“+”,下部受拉时为“-”。轴力、剪力单位均为KN,轴力“+”为拉力,“-”为压缩,剪力“+”为逆时针,“-”为顺时针。

2.计算柱脚时,Qmax的最不利组合应为剪力较大,轴力较小的情况;

钢结构柱间支撑名称_钢结构柱间支撑图集_钢结构柱间支撑符号

同时,STS还提供了图形查看功能,通过后处理菜单,可以轻松查看弯矩、剪力、轴力的数值。图3-34、35、36分别是弯矩、轴力、剪力的包络图。通过这些直观的图形,工程师可以轻松查看构件的内力情况,并进行计算。

审查、分析和调整设计结果

STS拥有先进的后处理系统,可以按照现行设计规范对梁、柱构件进行强度、稳定性及变形试验,相关试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钢结构应力比图说明:

1.柱左侧:施加弯矩与屈曲后强度抗弯承载力之比;

2.右上:面内稳定应力比(对应长细比);

3.右下:平面外稳定应力比(对应长细比);

4.对于梁:施加的弯矩与屈曲后强度弯曲承载能力之比;

5.左下:面内稳定应力比;

6. 右下:平面外稳定应力比。

结构、部件和连接的设计

STS 可以根据计算出的内力计算节点。这里为了让读者了解如何设计节点,计算了一个典型的节点。

钢结构柱间支撑图集_钢结构柱间支撑符号_钢结构柱间支撑名称

计算节点1,根据表3-7选取弯矩最大的组合进行截面设计。其对应内力设计值为:Mmax=-294.44KN·m、N=-80.57KN、Q=53.44KN。

首先按施工要求排列螺栓,如图3-41所示。

施工设计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