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钢结构产业向绿色、低碳、智能方向高质量发展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刘晓勇通讯员万敏芳)广州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水清碧蓝。 2023年2月10日广东钢结构工程公司,中国钢结构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钢结构发展峰会在广州举行。 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相关会员单位代表等800余人参加会议。 活动旨在持续推动钢结构产业向绿色、低碳、智能方向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钢结构强国新篇章。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周福林;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 周旭红,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名誉会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名誉会长聂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岳庆瑞钢结构协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锡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桥梁勘察设计院集团总工程师高宗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廖玉平、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黄祖煌等。
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刘景峰、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秘书长高峰、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孙晓燕、钢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刘敏中国建筑业协会木结构分会薛总、中国钢结构协会监事长简及近20名省级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及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钢结构协会、广东省钢结构协会、中冶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西部企业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局、江门航通造船有限公司、中建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吉泰化工有限公司、泉州联众联合主办工贸有限公司、山东新美达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广东健朗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锐吉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冠洲有限公司。共同组织了本次会议。
中国钢结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会长岳庆瑞院士向大会作了题为《奋力拼搏、勇往直前,推动钢结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协会2022年的工作,并从加强党建工作、发挥行业引领、拓宽服务领域、坚持服务初心、注重成果转化,加强国际合作。 理念和发展目标。 他表示,我国钢结构行业要完成从“钢结构大国”到“钢结构强国”的转变,任重而道远。 面对潜力巨大的钢结构市场,我们必须把握行业科学发展的脉搏广东钢结构工程公司,苦练内功,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奋发进取,为打造我国钢结构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更大更强。 ,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随后,举行了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颁奖典礼,为获得2022年度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杯证书。 2022年,共有84个项目获得协会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31项、二等奖48项; 共有40个项目荣获技术创新奖。
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周福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建筑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廖玉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司长、中国建筑业协会钢木建筑分会副秘书长刘宇在会上致辞。
周福林院士在讲话中强调,我国地震区分布广泛,地震灾害严重,因此结构抗震十分重要。 钢是一种延展性非常好的材料。 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好,安装施工速度快,安全可靠,钢材可回收利用。 它是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载体之一,符合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应在我国大力推广。
何文波书记表示,钢铁行业目前正在全行业实施三大转型工程和两大产业发展规划。 其中,以钢结构推广为重点的《钢材应用领域拓展计划》正在全面谋划和推进。 钢结构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两大发展主题,即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 钢铁行业实现低碳发展主要有3条路径:一是节能和能源替代,二是资源节约和资源替代,三是材料升级和材料替代。 在钢结构领域,也存在材料升级的空间,但更多的是材料替代。
钢结构行业发展有三大驱动力:供给驱动、需求驱动、数字驱动。 随着产业合作不断深化,行业变革成为现实,数字化驱动力将彻底重组钢建产业链,建筑与钢铁将实现直接联系。 未来几年,符合新业态发展方向、对建筑和材料有全面了解、具备全产业链综合集成能力的新型企业集团将成为钢铁行业的领军者。建筑产业链。 。
廖玉平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发展钢结构建筑是加快转变建筑方式、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对于提高建筑抗震防灾能力、提高建筑质量、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从“以技术创新为手段,提高钢结构住宅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好房子”出发,“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稳步推进钢结构建筑应用,发挥稳定作用”。国民经济增长”、“以产业协同为目标”、“以产业协同为目标”三个方面对钢结构行业提出了希望和建议,补强链条薄弱环节,推动上下游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企业”。
刘敏副秘书长表示,钢结构是工业化建筑、绿色建筑,在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建筑要求的重要载体。 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未来建筑业和钢结构行业必须抓住“双碳”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发展等重要机遇。
会议围绕“智能建造、钢结构设计与创新、工程实践与应用”等议题,邀请相关专家做学术报告。 上午的报告由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主持,下午的报告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于印泉硕士和北京工业大学张爱林教授主持。
聂建国院士作题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其综合效益”的报告,高宗玉院士作题为“铁路钢桁梁桥施工技术”的报告,香港理工大学钟国辉教授作题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其综合效益”的报告。 《国内690MPa高强钢结构基础理论与应用关键技术及其国际实践》,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崔兵作题为《大跨度钢桁架悬索桥结构结构的构想与追求》的报告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世同作了题为“广州大学副校长周云、广东省钢铁公司陈振明、结构协会会长做了题为《基于“双碳”的钢结构智能施工实践》的报告。
此外,中国宝武工程科学家吴宝桥作了题为《热轧H型钢绿色发展与应用》的报告,中建八局有限公司广商项目总工程师薛国松作了题为《热轧H型钢绿色发展与应用》的报告。在题为《广商中心项目钢结构关键》《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报告中,中国西部企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龙绍章作了题为《广商中心电网建设关键技术》的报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双机库”,中交第四航务工程有限公司江门航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宏宇作了题为“造船技术在重型钢结构中的应用”的报告工程》,山东新美达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曹峰作题为《高端彩涂板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报告,深圳前海锐吉科技有限公司/中集飞秒智能机器人研发总监张兆标作了题为《全彩3D视觉“云边”智能焊接在钢结构制造中的应用》的报告。
大会同时举办了中国钢结构协会2022年大学生钢结构创新大赛、2022年钢结构展览会等系列活动。 这些多元化的主题活动为专家学者、大学生、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了紧密的交流和互动平台。 会议全程直播,共有11000人在线参会。
本文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