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规定
1.1岩棉板外墙保温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严寒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炎热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夏冬寒冷地区》JGJ134和《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61-65-2011等规定,防潮性能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1.2设计岩棉板外墙保温工程时,宜采用涂有岩棉板界面隔离改性剂的岩棉板作为保温层。
1.3 采用岩棉板作为外墙保温系统防火隔离带时,宜采用垂直纤维岩棉板。
1.4岩棉板外墙保温工程应设计密封防水结构,保证水不会渗入保温层和基层。 应提供重要零件的详细图纸。 密封防水结构设计包括变形缝的设置、变形缝的结构设计、系统首尾包边等。 水平或倾斜的悬挑部分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分应进行防水处理。 安装在岩棉板外墙保温系统上的设备或管道应固定在基层上,并应密封防水。
1.5对于岩棉板外墙保温工程,系统的檐口和脚部应有良好的边缘。 装饰缝、门窗四角、阴阳角等处应设置局部加固网。
1.6 桁架、门窗洞口、飘窗、变形缝、挑挑、女儿墙等特殊部位应绘制详细结构图。
1.7岩棉板外墙保温工程应根据保温结构层自重、建筑高度、层高、风压等因素设计支架。
1.8 岩棉板的厚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 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和修正系数应按表1.8计算。
表1.8 岩棉板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及修正系数
2 抗风载设计
2.1岩棉板外墙保温系统应进行抗风载计算。 系统的风载承载能力不应小于风载设计值; 风荷载设计值是风荷载标准值与风荷载安全系数K的乘积钢结构岩棉网安装,抗风荷载安全系数K不应小于1.5。
2.2 风荷载标准值按式5.2.2计算:
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β1——重现期修正系数,当外绝缘系统使用寿命为25年时,可取0.85; 当外保温系统设计寿命与主体围护结构一致时,可取1.0;
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
μs——风荷载型系数,部分安全值为-1.8;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0——基本风压,kN/m2。 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D的规定。 采用4中给出的50年风压,但不应小于0.3kN/m2。
2.3系统的抗风荷载仅考虑锚栓的拉拔承载力,不应考虑岩棉板与基底墙之间的粘结力。
2.4 锚的数量应根据风荷载计算结果确定。 单根锚杆抗拉承载力设计值为锚杆抗拉承载力标准值乘0.5。 锚杆抗拉承载力标准值按表4.2.8确定。
2.5非透明幕墙岩棉板外保温系统无需进行抗风计算。
3 结构设计
3.1 基础墙可以是各种砖石墙或混凝土墙。 建筑外墙防水性能应符合现行《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的规定。
3.2A型外保温系统的结构层应包括粘结层、保温层、板保护层、抹灰层和饰面层。 基本结构如图3.2-1所示。 材料成分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B型外保温系统的结构层应包括粘结层、保温层、板面保护层、保护找平层、抹灰层和装饰层。 基本结构如图3.2-2所示。 材料成分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图3 2-1A型外绝缘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 2-2B型外保温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表3 2-1A型外保温系统基本结构
表3 2-2B型外保温系统基本结构
3.3 非透明幕墙基墙外岩棉板外墙保温系统的结构层应包括粘结层、保温层、板防护层和装饰层。 基本结构如图3.3所示。 材料 成分应符合表3.3的规定。
表3.3 非透明幕墙基墙外岩棉板外墙保温系统基本结构
粘合层
绝缘
板保护层
面层
粘合剂
岩棉板
接口隔离修饰符
不透明幕墙
图3.3非透明幕墙基墙外岩棉板外墙保温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3.4有机保温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岩棉板防火隔离带的结构层应包括粘结层、保温层、板面防护层、抹灰层和饰面层。 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3.4. 材料成分应符合表3.4的规定。
表3.4有机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岩棉板防火隔离带系统基本结构
系统结构层
粘合层
绝缘
板保护层
涂抹面层
面层
粘合剂
岩棉板
接口隔离修饰符
抹灰胶
(含普通耐碱玻纤网格布)
饰面砂浆或油漆
图3.4有机保温材料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防火隔离带基本结构示意图
3.5岩棉板外墙保温系统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岩棉板表面应涂界面隔离改性剂进行表面保护处理;
2、岩棉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宜采用胶粘剂和锚固粘结工艺,与基层墙体宜采用满粘结或条状粘结方法。 粘结面积不应小于岩棉板面积的60%;
3、保温层外侧应用锚栓与基层墙体固定;
4 A型外保温系统中,抹灰层厚度宜为5mm~7mm。 B型外保温系统中,岩棉板保护找平层厚度宜为5mm-8mm; 抹灰层厚度宜为3mm-5mm;
5、结构层面应安装防锈金属支架,间隔不宜超过10m;
6、系统底部第一排岩棉板下侧支架与配水管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并采用涂有不燃材料的阻燃有机保温板用于绝缘;
7、采用B型外保温系统时,后部热镀锌电焊网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搭接处应绑扎牢固。
3.6 岩棉板翻转时,岩棉板粘结层中耐碱玻璃纤维网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车削零件有:
1 系统与门窗外洞口的接口;
2 地脚、阳台、雨篷、女儿墙顶等系统终端;
3、膨胀缝、墙体变形缝等需要终止系统的部位。
3.7 锚杆设置除应符合2.4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行纤维岩棉板锚点布置见图3.7-1,垂直纤维岩棉板锚点布置见图3.7-2;
图3.7-1 平行纤维岩棉板锚栓固定位置示意图(1200mm×600mm)
图3.7-2 立式纤维岩棉板锚栓固定位置示意图(1200mm×150mm)
2、宽度为600mm、水平切割长度大于200mm的岩棉板应加设锚固件;
3、对于1200mm×600mm的岩棉板,固定在外墙外角、门窗洞口周围、檐口上时,应按图3.7-1加密。 锚栓应放置在距离拐角100mm-150mm范围内的中间位置。 应加1个锚;
4、锚栓进入基础混凝土墙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30mm; 当基础为砌体墙时,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50mm; 空心砌块基础墙应使用通过摩擦和机械锁定来承载载荷的锚栓。 。
3.8 A型外保温系统中,抹灰层内宜设置塑料护角,对外墙外角进行加固。 B型外保温系统中,宜在防护找平层内侧设置网状加固的塑料护角。 护角网应与两侧保护层后部热镀锌电焊网重叠。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钢结构岩棉网安装,如图3.8-1、图3.8-2所示。 无网塑料角条可用于门窗洞口的外角。
图3.8-1 外墙外角加固(A型)
图3.8-2 外墙外角加固(B型)
3.9 门窗洞口四个角处的岩棉板宜由单块岩棉板切割成型,不应拼接。 平行纤维岩棉板的接缝应距拐角至少200mm,如图3.9-1、图3.9-2所示。 门窗外洞口四个角应采用300mm×400mm小片普通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沿45°方向加固,如图3.9-3、图3.9-4所示。
图3.9-1 门窗洞板布置示意图1
图3.9-2 门窗洞板布置示意图2
图3.9-3 门窗洞口四个角处网片加固示意图
图3.9-4 门窗洞口四个角处网片加固示意图
3.10 门窗框外开口周围的墙壁应根据系统的结构要求进行覆盖,如图3.10所示。 保温层的厚度可根据门窗的结构和安装情况确定。 一般不应小于20mm,并符合下列惯例:
1、该部位岩棉板与基层墙体粘结应充分;
2、该部分保温材料可用无机保温砂浆或覆盖不燃材料的有机保温材料代替岩棉板;
3、系统与门窗框边缘的接口处应涂防水砂浆,接缝处应填充建筑密封胶。
图3.10-1 窗框外洞周围施工方法示意图——上窗(A型)
图3.10-2 窗框外洞周围施工方法示意图——上窗(B型)
图3.10-3窗框外洞周边施工工法示意图——窗下洞(A型)
图3.10-4窗框外洞周边施工工法示意图——窗下洞(B型)
3.11 对于设有凸窗的建筑,宜采用该系统对凸窗的不透明顶板、侧板和底板实施外保温。 保温层厚度应大于或等于外墙外保温层厚度,如图3.11所示。 飘窗的底板需要安装与墙壁相同数量的锚栓,进入底板的深度为25mm左右。
图3.11-1 凸窗保温结构示意图(A型)
图3.11-2 凸窗保温结构示意图(B型)
3.12 岩棉板外墙保温系统墙上不应设置水平分隔缝。
3.13 墙体变形缝相邻外墙之间宜粘贴相应厚度的岩棉板。 盖板接缝应采用0.7mm-1.0mm厚的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并固定在接缝两侧。 在墙上,其施工方法如图3.13所示。
图3.13-1 变形缝保温结构示意图(A型)
图3.13-2 变形缝保温结构示意图(B型)
3.14 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用的保温层材料。 当有地下室时,对于暴露于室外空气或有保温要求但不暴露于室外空气的地下室外墙,保温材料应向下延伸,其保护层与保护层之间应有沉降缝外部水扩散斜率。 接缝处应填充聚乙烯圆棒,接缝处应填充建筑密封胶(图3.14)。 具体方法(包括地下室外墙保温、防水)应作为单一工程进行设计。
图3.14-1 支腿保温结构示意图(A型)
图3.14-2 支腿保温结构示意图(B型)
3.15 女儿墙保温应按图3.15 执行。 女儿墙应设有混凝土屋顶或金属板盖,女儿墙两侧应保温。 女儿墙内侧屋面成品面至岩棉板下端300mm~600mm范围内,宜采用涂有不燃材料的有机保温板进行保温施工。
图3.15-1 女儿墙保温结构示意图(A型)
图3.15-2 女儿墙保温结构示意图(B型)
3.16 各类穿墙管道及构件均应预埋,并采用预埋套管,并采用预压密封带,按规范要求保温板与穿墙构件之间进行柔性密封连接。见图 3.16。
图3.16-1 穿墙管道保温结构示意图(A型)
图3.16-2 穿墙管道保温结构示意图(B型)
3.17 空调分区结构如图3.17所示。
图3.17-1 空调隔断保温结构示意图(A型)
图3.17-2 空调隔断保温结构示意图(B型)
3.18 挑檐施工方法见图3.18。
图3.18-1 悬垂绝缘结构示意图(A型)
图3.18-2 悬垂绝缘结构示意图(B型)
3.19 用于地板保温的系统应安装在地板结构层(楼板底部保温)的下侧。 板底保温施工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楼板结构层底面应涂刷混凝土界面剂;
2、岩棉板与地板底面应充分粘合,并用锚栓锚固;
3 宜选用B型外绝缘系统,宜设置两路
8@600钢筋与保护找平层后部热镀锌电焊网可靠连接,如图3.19所示。
图3.19 楼板底部保温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