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汽车制造商纷纷投身于增程式技术领域,沉浸在看似诱人的市场收益中,而长城汽车却如同独木舟般逆势而行。
长城汽车坚决表示绝不采纳增程方案,这种坚定的立场使得关于技术路径的讨论达到了顶点。
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波涛汹涌,魏建军如同孤胆英雄,手持锋利武器,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精心筹划着一场光明正大的策略。
1. 长城打死也不做增程
作为行业头部车企,长城的一举一动总是备受外界关注。
在最近举办的魏牌高山车型预售活动上,长城汽车的总裁穆峰大声宣称:“我们长城汽车无论如何都不会涉足增程式技术!”
这种表述虽然带有情感色彩,但并非一时冲动以吸引注意,而是长城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技术发展道路的明确声明。
穆峰披露,在确定动力技术发展方向的过程中,长城汽车内部对于独立混联和增程式两种方案展开了多次深入的讨论和辩论。
最终,长城得出结论,增程技术虽然具有低门槛、低成本、开发难度小的优势,然而在中高速场景中,其能量传递路径过长,导致效率不高,能量损耗显著。
长城的Hi4混联系统在中高速行驶时,能够通过直接驱动技术将传递路径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二,从而提升了13%的效率;而在高速爬坡阶段,通过调整档位来优化发动机的负荷,其效率相较于增程模式可进一步增加15%至20%。
针对此事,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立场坚定——长城汽车不会采纳增程式技术方案。既然老板已经如此表态,那么显而易见,长城汽车下定决心,绝不会涉足增程领域。
2. 无人问津到备受追捧
事实上,增程并非什么新技术,而是很早之前就有了。
以往人们普遍觉得,这仅仅是一种较为落后的过渡性技术,对其价值持怀疑态度,认为不值得投入精力去研究和开发。众多汽车制造商对这项技术不屑一顾,结果使得它在汽车技术领域鲜有人问津。
2020年9月,大众集团在中国的负责人冯思翰公开批评增程式技术为“最差的选择”,并明确指出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022年,担任魏牌公司CEO的李瑞峰在公开场合坦言:“业界普遍认为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潮流席卷而来,增程式车型凭借其融合了燃油车与电动车优点的特性,在理想、华为问界等知名汽车品牌的积极推广下,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市场上备受消费者喜爱的热门选择。
李想,理想汽车的创始人,在2023年做出了预测,他断言我国本土品牌汽车将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普遍转向采用增程式技术。果不其然,此后众多汽车制造商纷纷对此技术进行了跟进。
长城汽车始终保持着袖手旁观的姿态,对潮流不轻易附和。如今,魏建军对于增程技术的坚决抵制,更是引发了外界对其决策深层次考量的广泛兴趣。
3. 魏建军布局一场阳谋
长城汽车似乎独树一帜,与行业趋势显得有些脱节,然而这恰恰是魏建军精心策划的一场公开的战略布局。
魏建军凭借逾三十载的汽车制造资历,其战略部署显得坚定而执着,他从不轻易随大流。
2024年,正值价格战烽火连天的时刻,魏建军率领长城汽车勇攀高峰,营收成功跃过2000亿元的重要门槛,净利润更是达到了百亿级别,成功绕开了新能源领域厂商陷入的价格战困境。
长城对于增程技术的看法是,这仅是短暂的流行趋势,无法支撑起汽车技术长远的发展,相较之下,自家研发的Hi4技术更为出色,因此他们不会轻易盲目地追随潮流。
再者,借助扩大市场影响力,长城汽车得以趁机大肆推广其Hi4技术,成功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四驱平等”运动。
长城汽车立足于用户日常出行需求,成功研发了全球领先的智能控制四驱电混合动力技术——全新Hi4,该技术采用了前后轴双电机串联并联的创新电四驱构型设计。
长城汽车将Hi4技术降至15万元级别的车型中,以更加贴近大众的价格,向消费者展示了四驱系统的卓越性能,颠覆了人们对四驱车型价格高昂的传统观念,显著增强了长城新能源车型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终,随着众多企业竞相投身于增程技术的潮流之中,长城汽车却悄然展开了涵盖轿车、SUV、皮卡以及重型卡车的混合动力系统布局。
这种追求全面覆盖所有场景的雄心壮志,显然超出了增程这一过渡技术的承载能力。
因此,长城汽车在动力技术方面坚定地贯彻“泛内燃机战略”,并同步推进“燃油、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氢能”四种动力路径,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在汹涌的河流中保持稳固,相较于盲目追随波涛,更需要运用智慧。当整个行业沉浸在追逐短期利益的热潮中,魏建军的“慢节奏”理念,或许正是通往未来的关键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