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结构建设领域,它正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钢结构车间
从制造到智造
驱动钢结构新质生产力
走进甘肃建投四建钢结构公司的车间,一场产业升级正在上演,且是由科技所驱动的。公司为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积极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而打造出智能化生产线。焊接机器人、自动组立设备以及激光跟踪技术等一系列高科技装备都纷纷投入使用了,它们相互协同作业,使得生产流程变得更加高效且精准。
钢结构车间
技术革新:让生产更高效、更精准
以 H 型钢构件生产为例,智能化带来的改变很显著。过去,H 型钢构件生产需要大概 10 人一起作业。如今,仅 3 人就可以轻松完成。焊接机器人加入后,极大地提升了钢柱、钢梁及节点的焊接效率,它单日的焊缝量是人工的 3 倍多。机器人焊接的焊缝质量很稳定,并且全部合格,能够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这样就有效减少了人工焊接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不但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把构件加工精度控制在了毫米级。
在构件生产的前期准备阶段,Tekla 深化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提前模拟了构件拆分和节点连接。这样就能在设计阶段发现潜在问题,并且可以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有效减少了现场安装的冲突,为后续施工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数控切割机用于钢柱/钢梁生产,其精度可达 0.1 毫米,可完成下料、坡口加工等工序。自动组立机能完成 H 型钢、箱型梁柱。整个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准确率提升至 90%。通过统一构件尺寸和连接节点,比如高强螺栓孔位,单件生产周期缩短了 30%,为项目交付赢得了宝贵时间。
钢结构实体展示
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智慧生产中枢
在整个生产流程方面,从原材料的切割开始,接着进行组对,然后进行焊接,再进行涂装,直至成品产出,车间达成了全流程操作的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将 BIM(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以及 Tekla 技术进行了整合,从而构建起了一个能够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智慧大脑”。这个“智慧大脑”可以实时对生产进度、设备状态以及物料消耗进行监控。管理人员借助这个平台,能够及时知晓生产线上的各类信息。他们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调度,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以及设备的闲置。这样一来,生产效率提高了 20%以上,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公司还制定了完备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员工进行演练,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匠心筑造
以精品工程树立行业标杆
甘肃建投四建钢结构公司从成立起,一直坚守着初心。在延续红色基因的同时,还积极地进行开拓创新,并且在大型公共设施以及市政公用领域持续地深入耕耘。公司秉持着“匠心营造、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公司致力于攻克“高、大、难、新”工程。公司聚焦“高大精尖优特”项目。从体育场馆到交通枢纽,从高层建筑到产业园区。每个项目都是对技术实力的一次检验,每个项目也都是对企业精神的生动诠释。
武威体育场
武威市体育场
攻克难题,打造体育建筑典范
一座能容纳 2.2 万人的现代化体育场立于城市中央。武威市体育场的钢结构以及膜结构工程罩棚钢结构整体呈椭圆形。其屋面采用菱形截面外挑钢管桁架结构,墙面是三角截面桁架结构。该体育场最大宽度为 31.4 米,最大悬挑长度约 24 米。独特的造型既带来了视觉震撼,也给施工带来了诸多挑战。
构件精度要求高是一个关键难题。悬挑钢桁架的杆件有尺寸要求,角度需严格把控,弯曲弧度也得精确控制。任何细微的偏差,都有可能致使桁架在高空难以顺利合拢,进而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为保证精度,公司借助 BIM+Tekla 深化技术构建了三维模型,开展施工模拟以及碰撞检查工作,提前找出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优化。采用相贯线数字化加工技术,这使得构件加工精度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构件加工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焊接工作在加工过程中很关键,有大量的焊接工作。控制焊接变形和焊接缺陷很重要,这成为重中之重。公司因为有丰富的经验以及先进的焊接技术,所以能严格把控焊接质量,进而确保焊接质量符合高标准要求。
悬挑钢桁架位于高空且具有复杂空间曲面形状,所以安装定位难度大,这同样不容忽视。公司采用先进安装工艺,在现场分段拼装并整体提升,还合理划分施工段,以此减少高空作业量,提高安装精度和效率。在安装过程中,借助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安装精度符合要求。
支撑系统的设计较为复杂,桁架属于空间异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借助临时支撑系统来承担钢桁架的重量以及施工荷载,并且这个临时支撑系统还要便于安装与拆除。公司的技术团队经过多次论证和精心设计,最终成功地打造出了一套既科学又合理的支撑系统。
钢桁架重量较重且尺寸较大,起重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依据构件的重量、尺寸以及安装位置,挑选合适的吊装设备,同时配备相应的运输车辆和辅助设备,对大型起重设备的站位、行走路线以及作业半径进行精心规划,从而确保了吊装任务能够安全且高效地完成。
公司面临高空作业多且作业环境复杂危险的状况。于是,公司建立了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操作规程,并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与监督工作,以便能够及时察觉并消除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公司还制定了应急预案,配备了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从而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武威体育场钢结构吊装
桥北站人行天桥
创新吊装,破解施工难题
吊装难度极大。
公司组织技术人员精心制定施工方案,目的是缩短工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减少交通压力。在钢结构加工厂,天桥被分 20 节进行制作,同时在厂内提前进行预拼装并做好编号,之后运输至现场再拼装成 4 段。每段箱梁设置三个吊点,经过精确计算,选用 1 台 220 吨吊车和 4 台 65 吨吊车进行吊装。这种创新的多机抬吊施工方法,成功地将大跨度、大吨位、大节段的钢箱梁进行了快速安全的吊装。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对该工程的施工经验进行了总结,形成了“大跨度重型钢结构人行天桥环形钢箱梁多机抬吊施工工法”,并且此工法获得了“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兰州新区装配式保障房
装配式保障房
高效协作,引领行业发展
甘肃建投兰州新区十万平米装配式钢结构保障房项目规模宏大,在西北地区首屈一指,意义极为重大。此项目的总用地面积约为 84.3 亩,总建筑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投资约 4 亿元。该项目计划建设 10 栋住宅楼,能容纳 638 户。其结构体系包括钢框架体系和钢框架—钢板剪力墙体系。
在项目实施期间,遇到了很多难题。高层钢结构的吊装工作难度颇高,高空焊接的数量较多,土建、安装与钢结构之间的交叉点也不少,这使得管理和协调的工作量很大,并且工期十分紧张,任务也很繁重。为了能够让±0.000 按时平口,项目部依据工程的特点以及前期施工的实际状况,编制了精确到小时的施工计划,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来推进施工工作。坚持每天召开碰头会,每周举行专题例会和协调会。通过这些会议督促计划的实施,对工序进行周密的安排,对施工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引导,从而让整个现场施工既忙碌又有序,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全体建设者努力奋战,使得项目进展迅速。30 万土方开挖任务原本需 1 个月完成,却只用了 8 天;3000 根夯扩桩施工任务原本需 45 天完成,仅用了 20 天。同时,还完成了 3.6 万立方米砼的浇筑,5000 吨钢结构的加工制作及安装,吊装了 551 根钢柱,安装了 2304 根钢梁。施工历时 56 天,完成的施工产值在 9000 万元以上,并且取得了±0.000 米以下结构施工的阶段性胜利。
该项目通过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的科技示范工程验收,也通过了甘肃省建设科技(装配式)示范工程验收。获得了 2 项国家发明专利,9 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 项省级工法,3 项甘肃省地方标准立项。荣获了甘肃省 QC 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以及省住建厅科技攻关项目 1 项。获得了中西部土木工程学会 2016 年的优秀论文一等奖。还获得了甘肃省土木协会 2018 年的优秀论文二等奖 2 篇以及三等奖 4 篇。2019 年,该项目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结构金奖,此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
甘肃建投永靖绿色建材生态产业园
甘肃建投永靖绿色建材生态产业园
精细管控,铸就品质工程
永靖绿色建材生态产业园项目的钢结构主体工程包含钢结构厂房以及钢结构栈桥。钢结构厂房由 10 个单体构成。钢结构栈桥分为七个区。该项目的钢结构约 8000 吨,彩板约 7 万平方米。其中,厂房是门式刚架结构。A - G 区为钢桁架。单榀桁架的最大跨度为 48 米。安装的最高高度为 53 米。单榀桁架最重达 80 吨。
项目部面临工程体量大等诸多问题,同时加工难度大、结构形式不规则、高空作业多以及安装难度大。在此情况下,项目部充分展现出管理优势并进行统筹规划。他们运用先进的 Tekla 软件技术,对桁架数据进行精准预加工,以此来确保现场面板拼装施工的精度。单榀桁架吊装时,会反复进行方案的比选与论证。同时会进行实地测量,对桁架在拼装前后的长度、高度、扭度等数值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且会对吊装用的钢丝绳、卡环、生命线等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还会优化复杂的交叉布局,以做到精细化管控。
永靖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项目
施工过程中,面临着施工工期较为紧张的情况,同时存在劳务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施工组织的难度较大。项目人员成功克服了各类困难,全力确保工期、奋力抢赶进度,严格依照疫情防控的要求,迅速投入到复工复产的施工热潮之中。在面对施工场地紧张这一问题时,项目部与供货商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协调,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材料供应,积极协调成品构件的运输,以保证能够按时将材料送到施工现场。在施工作业过程中,采取了避峰作业的方式。并且紧密地衔接了施工时间的空隙,从而保证了工程的进度。
战略引领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甘肃四建钢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一直坚持用战略来引领发展,凭借创新去驱动升级。公司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将目光聚焦在“高大精尖优特”项目上,持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品牌影响力。
同时钢结构工程资质标准,还获得了 10 余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省级工法。多个施工项目获得了“国家重点专项科技示范工程”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等荣誉称号,这彰显了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兰州水墨丹霞
展望未来,公司会持续以高规格、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速度来推进和规划发展。会紧紧跟随公司“增强信心、强化经营、提升管理、加强执行”的工作主题。还会进一步提高“甘肃建投四建钢结构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致力于构建集研发、设计、安装以及建筑系统于一体的企业,使其具备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知名度钢结构工程资质标准,成为新型钢结构建筑企业。甘肃建投四建钢结构公司秉持着“信守合同创精品,精心施工为用户,安全环保利社会,持续改进求发展”的管理方针。凭借坚定的信心以及不懈的努力,该公司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铸就新的辉煌,并且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讯员 张治琪 王学龙 任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