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钢结构行业智能化焊接元年:鸿路钢构引领千台级焊接机器人革命

   日期:2025-01-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204    
核心提示:2023年,可以看作钢结构行业智能化焊接的元年。根据企业规模来测算,鸿路钢构此次采购后,焊接机器人的应用总量可达3000台,其它钢结构行业的头部企业也早已布局。实际上,直到目前钢结构行业对机器人的认知还是“万能”的,钢结构行业的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还处于1.0阶段。

*本文共约3751字,耗时7.5分钟完成。

2023年堪称钢结构行业智能焊接元年。

行健机器人副总经理王大江判断,2023年8月宏路钢构千级焊接机器人和500套角焊缝免示教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的招标公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鸿路钢构此举就像2018年三一集团在我国工程机械智能化道路上“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决心和勇气。两者都是引领行业发展的壮举。

按照企业规模计算,鸿路钢构此次采购后,使用的焊接机器人总数可达3000台,其他钢结构行业龙头企业也已布局。无论是这些企业大量投入外包,还是利用自己内部的智能制造团队打造焊接机器人,都给钢结构行业的智能焊接增添了很多变数。

王大江在接受高工机器人调研时表示:“从行建机器人接到的订单来看,市场已经明显感知到了后续的强劲需求。2024年,钢结构行业机器人应用数量预计将超过到10000台,机器人行业将会有更强、更有策略的企业脱颖而出,我相信竞争会越来越残酷。”

这些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多层面上都有各种迹象。

周围没有人,请打开设备

“观势者智,掌控局势者胜。”

中国钢结构50强_2025钢结构企业排名_中国钢结构前十单位

产业政策方面,《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显示,到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消费量将达到1.4亿吨左右,钢结构消费量占比新建建筑中钢结构建筑将达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量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消耗量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逐步达到40% %,基本实现钢结构智能化建设。

从焊工需求来看,假设一名焊工一年可加工钢材400吨,则2022年钢结构消耗量为1亿吨,就业焊工需求量为25万人;以此类推,2025年将需要35万名焊工;到2035年,将需要50万名焊工。随着人口负增长趋势的出现,焊工这一技术工种的需求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制图:行健机器人

从上市钢结构企业CR5的产量来看,2011年至2016年集中度逐年下降,主要是行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竞争日趋激烈。 2016年后,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导致上游钢铁企业整合引发钢材价格波动,加上环保趋严导致成本上升,部分小产能钢结构企业退出,行业集中度开始逐步恢复。

目前,我国钢结构行业市场集中度仍较低,CR5仅为7%左右,而美国前三大钢结构企业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一边是推,一边是逼,这使得中国大大小小的钢结构企业,包括宏路钢构2023年产量448.8万吨,杭萧钢构年产量超100万吨,而大多数年产1万吨-2万吨的企业都重新计算了自动化设备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

不难判断,90%以上的钢结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他们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

钢结构可分为轻钢结构和重钢结构。按场景可分为住宅、别墅、办公楼、商业建筑及工业厂房、大型体育场馆、桥梁、高层建筑等。场景多样,结构复杂,产品有附加值。不高,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对设备价格特别敏感。

因此,适应性强、功能多、效率高、价格低的自动化设备更受到钢结构企业的青睐。

中国钢结构前十单位_中国钢结构50强_2025钢结构企业排名

行健机器人给出的答案是:积累了复合视觉、AI算法、流程深度三大核心技术,制定了视觉驱动和模型驱动两条技术路线,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企业和企业的需求。实现粗视觉定位、(检索模型)、自动提取焊缝信息、匹配焊接工艺参数、自动规划焊接路径、精确定位自动焊接等。

躺下等风来

“我们不是追风,而是在这里躺了20年,现在风在吹。”

作为焊接行业近20年的资深人士,行健机器人董事长王宗义博士介绍,从2006年成立到2015年,行健机器人专注于细分领域的项目和产品,即“啃硬骨头”。 ”。 ”,并逐步积累了技术和资金。2016年之后,秉持着“改变一个行业”的信念,预见到即将到来的重工业智能制造浪潮,行健机器人紧跟重工业不同细分领域的节奏,开始在重工业生产线上实施通用可复制产品。

早在20世纪90年代,行健机器人主创团队就完成了葫芦岛大直径孔切割机器人,并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行健机器人为我国第三代核电(AP1000)安全壳建造了大型曲面板坡口切割机器人,采用激光测量、激光划线、视觉跟踪纠偏等技术;

2010年,行健机器人完成了中集罐箱直缝、马鞍形视觉自动焊接,首次将自主研发的视觉跟踪应用引入实际项目;

2014年,行健机器人为四川宏华打造了耳板加强圈自动焊接机器人。首次将AI视觉识别技术引入工程实践。可自动寻找工件,根据不同工件自动匹配不同工艺;

中国钢结构50强_中国钢结构前十单位_2025钢结构企业排名

2017年,行健机器人为大明金属开发了火焰平板零件坡口切割机器人。该项目使行健机器人将曲面降维为平面坡口切割,从而进入工程机械行业,确立了其在坡口切割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领先地位;

2018年,行健机器人为新时代船厂打造分段组独立焊接机器人,以AI+视觉+工艺深度积累的深度融合,开创造船行业先河;

2019年,行健机器人江南造船厂研发了起重机自动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该工作站集AI+视觉+工艺深度积累,实现高度智能化,是造船行业非常先进的起重机生产线。

近年来,行健机器人参与了“三一重工灯塔工厂建设项目”、“中联重科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山东国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等多个智能制造领域重点项目等,实现点-线-面的完整规划布局。

其实行健机器人在2016年就关注到了钢结构行业,当时就发现这个行业非常大。中国粗钢产量的一半用于建筑业,即5亿吨,是汽车用钢量的十倍。行业。钢结构实际用钢量为1亿吨,是汽车行业的两倍。

因此,行健机器人在2018年对钢结构行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下了一些订单。不过逛了一圈,我的印象是,企业有自动化升级的需求,但对机器人的认识还很原始。他们希望机器人买回家后能够工作,他们认为系统集成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除了终端客户认知度提升的过程之外,人工成本的上升和机器成本的下降还没有形成交集。基于多方面考虑,行健机器人决定暂时放下钢结构业务,专注于刚需行业,但维持对钢结构行业的专注。就这样,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才发布。

风一吹就跳上去

“只有敢于胜利,才能善于胜利。”

“当市场上涨时,我们会很快赶去做,即使订单不赚钱。”王宗义博士在接受高工机器人调查时表示。

中国钢结构前十单位_中国钢结构50强_2025钢结构企业排名

继2018年行健机器人与鸿路钢构首次合作后,行健机器人再次与鸿路钢构达成2023年首批100台智能免示教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的战略合作。已完成。目前已交付并投入生产。春节后将陆续发货。

在宏路钢构工厂,行健智能焊接机器人自动完成平焊、立焊、角焊、自动清枪、线切割等工作。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不需要示教编程,整体焊接速度快,可单人操作多机提高工件焊接精度和焊接合格率,减少对工人专业焊接的依赖技能,同时提高操作安全性。双方的合作意味着行健机器人凭借产品核心技术竞争力和综合交付能力,赢得了钢结构行业领先客户的认可。

行健机器人还与杭萧钢构合作,探索重钢生产线新模式。目前已建成智能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焊接生产线2025钢结构企业排名,拥有18台机器人。该生产线包括9套工作站,每套工作站配备两台机器人。对于柱间梁的组装和焊接,工件由AGV运输。整条生产线可实现物流、装配、焊接的自动化。该生产线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行健机器人还为国顺集团规划了智能工厂。工厂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从打标、切割、分拣、拼板、坡口,从AGV到立式仓库,从自动装配到自动焊接,结合MES等软件系统,整个工厂实现了智能化。该项目投资额近亿元。它也是行业领先的,代表了行业的发展方向。

王大江透露,国顺集团对于这座智能工厂的初步规划投资为6亿,使用120多台机器人。行健机器人提出的方案将国舜集团的工件抽象为“柱子”和“梁”。 “之后,通过两台机器人进行抓取和焊接的协同组合,机器人数量减少到60台左右,为客户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高工机器人发现,行健机器人的三个项目在“点、线、面”方面具有代表性,在行业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通过打造标杆案例,实现细分领域复制,推动行业发展。

我有幸经历了这场革命

“伟大是通过努力工作实现的。硬技术并不关心谁有好主意。”

中国钢结构50强_中国钢结构前十单位_2025钢结构企业排名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钢结构行业对机器人的认识是“普遍化”的,钢结构行业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还处于1.0阶段。

目前钢结构智能焊接只能解决所有有限的具体问题,而且对客户工件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

钢结构企业的需求更多的是“单机设备,只要能用”,前期准备包括坡口准备自动化、装配标准化等都没有达到标准;

虽然部分工序已经实现了自动焊接,但大多数企业仍然需要在图纸或模型上手动选择焊缝;

目前的多层多道焊仅测量坡口的角度和宽度变化,然后排列道次,远远不够“智能”;

目前钢结构智能装备厂家主要从事桥梁、高层建筑、门式钢结构、轻钢活动板房等钢结构场景的焊接,而核心工艺是屋面端板拼缝梁,目前市场还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案...

王大江分析,细分领域没有通用模式。需要结合不同行业的生产制造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不能只讲技术2025钢结构企业排名,更要强调客户流程和流程特点。全方位的适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

未来钢结构行业自动化升级改造的空间将与物流结合,强化物流,真正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与工业软件建立更多联动,紧密结合物流,提高设备整体效率。

王大江判断,钢结构行业市场空间巨大,行健机器人长期保持乐观。重点发展1万吨以上、20万吨以下的钢结构企业,为20万吨以上大客户建设示范工厂。有针对性地服务自己范围内的客户,向下扎根,逐步突破各个场景、细分行业。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热播视讯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17-2021  二手钢结构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STOON 鄂ICP备2025106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