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2 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牵头负责编制的《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经专家组审查得以通过。《标准》依据钢结构住宅的特点,对其整体性能要求作出了规定。并且,《标准》针对住宅建筑、结构、设备的一体化设计与建造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标准钢结构住房设计,该标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贯彻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及生产建造方式转型发展的技术政策,要对钢结构住宅全寿命期的诸多方面进行规范,包括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质量验收、使用以及维护与管理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全面提升钢结构住宅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是,《标准》被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标准》具有创新性、可实施性、先进性和权威性。
《标准》针对钢结构住宅的特点进行规定,包括对其整体性能要求的规定钢结构住房设计,以及对住宅建筑、结构、设备一体化设计与建造的要求和规定。内容涵盖钢结构住宅设计与建造的全过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 6 度至 9 度、房屋高度不超 100 米、住宅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或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住宅。此标准对规范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和建设、推动钢结构住宅建造方式转型发展将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标准》对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其一,对模数进行了规定;其二,对平立面布置进行了规定;其三,对整体协同设计进行了规定。针对可用于钢结构住宅的不同钢结构体系的适用性特点,提出了几类可供选择的钢结构体系。同时,规定了不同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还规定了住宅钢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构造的要求。《标准》对钢结构住宅的外围护结构有所规定。它规定了外围护系统的性能要求,也规定了外围护系统用材料和部品的性能要求。同时,分别对外墙系统的设计以及屋面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规定。《标准》规定了质量验收方法与标准。《标准》明确了一些具体标准,其中包括构件、部品的安装施工标准以及质量验收方法等。
审查组专家一致同意《标准》通过审查。他们认为《标准》的技术内容科学合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标准》与现行相关标准相协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