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1 日,住建部召开了线上座谈会。会议主题是“钢结构住宅试点项目的经验、遇到的主要瓶颈问题和对策建议”。该座谈会顺利召开。
住建部、北京住建委、北京规土委共同组织举办了本次会议,其目的是解决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推广问题。参加会议的领导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李如生总工程师;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的文林峰副主任、武振处长以及刘美霞处长等;还有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以及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建谊集团张鸣董事长、苏磊博士、张怡河副总裁等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中,建谊集团的总工程师是苏磊博士。他以北京首个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工程 EPC -首钢二通厂安置房项目作为例子,从项目的概况方面进行了分享,从技术体系方面进行了分享,从质量管控要点方面进行了分享,从遇到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方面进行了分享,从而分享了管控的全过程。
专家介绍
苏磊 博士
l钢结构行业专家
l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CEO
l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l白俄罗斯国家设计院董事
20 年来一直专注于钢结构住宅的设计与研究。参与了近十部标准以及标准图的编制工作。发表了十余篇论文。获得了十余项专利。并且参与了多项国家十三五课题北京 钢结构 工程公司,还参与了住建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l社会兼职:
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分会 副秘书长;
北京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 委员;
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 委员;
项目概况
首钢二通厂南区棚改定向安置房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北京市的首个项目,采用了 EPC 招标方式,属于装配式钢结构类型。该项目由建谊负责承建,总建筑面积达到 83091.33㎡,并且一共分为 6 个单体。
技术体系
项目运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手法,同时也采用了标准化的设计手法,并且还运用了多样化的设计手法。模型可以被重复利用,建造过程按照“百年宅”的理念以及 SI 体系的理念来进行,这样使得装配率能够达到 90%以上。
从装配式建筑的四大系统结构体系方面来介绍项目中采用的创新专利及措施;从外围护系统方面来介绍项目中采用的创新专利及措施;从机电与管道系统方面来介绍项目中采用的创新专利及措施;从 SI 精装修系统方面来介绍项目中采用的创新专利及措施。
最后是 4 号楼,除地下室外墙外其余全部采用装配式体系,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 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北京 钢结构 工程公司,柱是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梁是 H 型钢梁,剪力墙是防屈曲钢板剪力墙。钢柱与钢梁采用刚接连接,主梁与次梁采用铰接连接。
外围护系统是通过全干法来进行施工的,这样既节能环保。钢柱节点采用的是粘挂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十分安全可靠。
整个机电系统运用了管线分离的方式,同时还采用了模型以及预制装配式体系。在二通厂项目的地下室里能够看到,那里的管线排列得十分整齐。
SI 精装修系统遵循部品化设计,进行预制式生产,接着在现场进行装配式组装,并且通过信息化管理,全面考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从而优化了设计理念。
质量管控要点
地下室有“桩墙一体”施工技术,此环节有质量管控手段;钢结构加工这一环节也有质量管控手段。
进度控制有多种手段来保证,其中包括“一柱四层”等方式。经统计得知,在 8 个工作时的时间内能够完成 22 根钢柱的安装。
钢梁吊装时,创新了钢梁串吊装的施工工艺,能够一次性吊装 4 根梁。每 8 个工作时可以完成 60 根钢梁的安装。防屈曲钢板墙在现场可进行预拼装,之后与钢梁焊接成整体进行吊装,这样能提高安全系数和安装效率。此外,我们通过模型控制对施工管理进行了优化,也实现了绿色安全文明的施工管控。
问题及建议
在用户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露梁露柱、墙体开裂、隔音不佳以及用户不接受等。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用了偏心框架+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方式,同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以及部品配套,并且进行正面宣传以及提高准入制度等手段,从而将这些问题予以解决。
在供应端,通常会有规范化与标准化相互矛盾的情况,以及产业链出现割裂等问题。在这个项目里,我们借助全过程咨询以及 BIM 全生命周期应用等方式将这些问题予以解决。
最后,也希望能有相关政策的制定,来帮忙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