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何惠平 朱晓波
两会期间,多位钢铁行业的代表和委员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都提及了钢结构建筑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推广钢结构建筑对于实现碳减排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呢?在推广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呢?应当选择何种路径来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呢?让我们来看看代表委员们的看法。
采访嘉宾:
曹志强全国人大代表,华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侯军全国人大代表,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志祥全国人大代表,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
夏文勇全国人大代表钢结构住宅的寿命,新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朱小坤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
袁伟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宝武武钢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
张学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莱钢集团驻济办事处党支部书记
孙朝晖是全国政协委员。他是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的一级专家。同时,他还是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的副主任。
高峰为全国政协委员,同时担任全国台联副会长、北京市台联会长以及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中国冶金报》记者询问:在我国当前进行碳减排的这个背景之下,推广钢结构建筑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朱小坤
钢结构建筑属于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建筑形式,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大力推广钢结构,能够成为保障建筑业整体达成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对实现我国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很有帮助,必须要提前进行筹划、安排以及落实。
积极推广钢结构,这是保障建筑业整体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必要手段和措施。它还可推动我国建筑用钢从以螺纹钢为主转向以结构钢材为主,从而优化建筑用钢消费结构。同时,能提高我国对高性能和高效能钢材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促进钢材消费迈向中高端,有利于提升我国钢铁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袁伟霞
积极推广钢结构建筑,有3大积极意义:
一是能够促进节能减排,对环境保护有帮助。推广钢结构建筑能大量降低混凝土的使用量,减少对山体的挖掘和石头的开采,也能减少河砂的开采,从而有效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是有助于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大量推广钢结构建筑,这样就能进行庞大的优质钢材战略储备。
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举措,有助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也是助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
张学政
钢结构住宅和传统的砌体结构住宅相比,也具有 4 大优势:一是钢结构住宅的空间利用率较高;二是钢结构住宅的维护成本较低;三是钢结构住宅的工业化程度较高;四是钢结构住宅的造型更加灵活。
钢结构住宅的得房率较高。相较于混凝土结构住宅或者砌体结构住宅,钢结构住宅的得房率能高出 5%到 8%。
二是钢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一是钢结构自重较轻。二是钢结构的自重通常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的 1/3 到 1/2 之间。三是这样的特点能够大幅减少基础和地基处理的费用。
四是钢结构施工周期短,绿色环保。
《中国冶金报》记者询问,在推广钢结构建筑时,有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呢?
侯军
钢结构在应用推广中存在4大问题需要解决:
社会对持续推广钢结构的信心有所欠缺。我国钢铁行业所需的铁矿石,有 80%都得从国外进口。近期,由于国际局势发生变化,铁矿石价格上涨,钢铁产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在持续推广钢结构方面产生了疑虑。建筑业是钢铁产品消耗的主要行业,当前每年大约消耗钢筋 4 亿吨,消耗钢结构约 8000 万吨。因此,国家层面需要予以政策支持,这是很急迫的。同时,要坚定社会持续推广钢结构的信心。
一是社会对钢结构全寿命周期成本及钢铁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的认识不足;二是钢结构一次性建造成本较混凝土结构偏高,所以钢结构应用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
三是我国高性能、高效能钢材应用率仅为 15%左右。发达国家钢结构用钢基本以轧制型钢、高强钢等高效能和高性能钢材为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率与之相比差距较大,仅为 15%左右。究其原因,一是钢铁企业与建筑行业之间信息沟通存在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从而使得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不够顺畅;二是钢铁企业的钢铁产品标准与钢结构标准规范之间的协同力度不足,致使生产出的高效能、高性能钢材无法直接应用于工程当中。
夏文勇
3. 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机制有待完善。
各产业主体之间的协同同作业度比较低,不能够做到实时进行信息共享。并且也无法在产业链内部开展有效的合作。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在全寿命周期内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对行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是不利的。
一是产业链标准化工作存在欠缺,系统集成产品的数量较少。在发达国家的钢结构用钢当中,型钢以及高强钢的应用比例在 50%之上,而我国轧制型钢等的应用比例仅仅为 10%左右。大部分的工程都在运用钢板进行焊接,装备的自动化水平较为低下,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其效率不高,成本也相对偏高。
一是各产业主体缺乏专业人才;二是这些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发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需求;三是专业人才的缺失与发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要求不匹配。
高峰
7. 产业链不完善,上游的材料供应和下游的装修等环节存在衔接问题。
一是缺乏成熟且完善的体系。我国轻钢结构住宅的标准体系较为完善,然而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行业标准体系以及部品化体系尚未构建完备,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是设计专业化程度不够。
三是标准化程度不够。
建议开展体系认证方面的工作,并且加强设计专业化以及标准化方面的工作。
《中国冶金报》记者: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应该选择什么路径?
曹志强
通过这些纽带,推动钢结构研发、设计、制作、安装、检测、维护、回收一体化建设钢结构住宅的寿命,进而完善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
一方面,要加强钢结构建筑的标准化工作。钢结构标准化的核心在于通过标准化的构件以及部品部件进行组合,以此来实现建筑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而标准化通用体系的建立,是钢结构建筑发展的实施途径。
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大型钢结构建筑产业集团。政府方面应当积极鼓励那些具备条件的钢结构上下游企业去建立实体运营公司,让大家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还要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这类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企业一起发展。
张志祥
- 大力推广钢结构和钢 - 混凝土组合结构在中小跨径桥梁等领域的应用。
积极推广钢结构建筑需做好以下 3 方面重点工作:其一,做好钢结构建筑的标准化工作;其二,推动钢结构的智能建造,以此实现钢结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三,积极推广高性能且高效能的钢材。
孙朝晖
应大力推行钢结构人才战略,构建起多层面的钢结构专业人才培育体系。要培养出能契合市场需求的多层次专业人员梯队,其中包含高层次人才,如院士、专家、设计大师、总工程师、企业家等;还有中层次人才,像研发人员、设计师、工程师、专业技师、检测师等;以及基本操作层人才,例如技术工人、产业工人等。目前最为紧要的事情是提升专业设计人员的培训以及再教育水平。提议从科教机构、企业以及行业组织这三个方面开始去处理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