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预计盈利排名(头部企业)
优势在于持续将注意力集中在高端板材方面,像汽车板和硅钢等;同时也聚焦于海外市场,在沙特基地进行了布局;并且叠加了低碳冶金技术,其中氢能炼钢处于领先地位。
预测净利润的范围在 80 亿到 100 亿元之间。这是基于 2024 年一季度的利润为 19.2 亿元,以及产能扩张计划得出的。
中信特钢
优势在于专注特钢领域,并且受益于高端制造业的需求增长,比如航空航天领域以及能源装备领域的需求增长。
预测净利润在 40 亿到 50 亿元之间。2024 年的净利润为 57.21 亿元,由于受到行业下行的影响,可能会有小幅的回调。
优势在于对产品结构进行了优化,涵盖了造船用钢和工程机械用钢。同时,区域市场方面,湖南及周边地区的需求保持稳定。
预测净利润的范围是 20 亿到 25 亿元。2024 年预告的净利润为 17 亿到 23 亿元。如果需求回暖,净利润可能会有小幅回升。
甬金股份
优势在于它是不锈钢冷轧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钢结构行业市场需求预测,新增的产能得以释放,其中广东基地和越南基地的产能释放推动了增长。
预测净利润在 8 亿到 10 亿元之间。2024 年预告净利润为 7.5 亿到 8.15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 65%到 80%。
方大特钢
优势在于成本控制能力较为突出,对于螺纹钢等建筑用钢,能够通过灵活地进行生产调整,从而应对需求的波动。
预测净利润的范围在 3 亿到 5 亿元之间。2024 年预告的净利润为 2.7 亿到 3.2 亿元。如果基建投资加速,那么净利润可能会得到改善。
二、2025年预计亏损排名(风险较高企业)249
鞍钢股份
亏损的原因在于依赖传统建筑用钢,并且下游房地产的需求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同时还叠加了东北区域的产能过剩情况。
预测亏损额在 60 亿到 70 亿元之间。2024 年预计亏损 71.09 亿元。如果需求未得到改善,亏损情况可能会延续。
本钢板材
热轧板材的需求受到了制造业增速放缓的影响而出现下滑。同时,成本端的铁矿石价格处于高位,这对利润造成了挤压。
预测亏损额在 40 亿到 50 亿元之间。其中,2024 年预计亏损 50.2 亿元。
马钢股份
长三角区域竞争较为激烈,这是亏损的一个原因。产品存在同质化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也是导致亏损的因素之一。出口方面受到了贸易摩擦的影响,这同样是造成亏损的原因。
预测亏损额在 30 亿到 40 亿元之间。2024 年预计亏损 41.7 亿元,若采取减产措施或缓解部分压力的话。
重庆钢铁
债务负担比较重,且与前面的情况相互叠加。
预计亏损额在 15 亿到 20 亿元之间。其中,2024 年预计亏损 14.94 亿元。
安阳钢铁
亏损的原因在于:环保限产带来的压力较大;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中国钢结构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主要是以螺纹钢为主;区域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预测亏损额在 10 亿到 15 亿元之间。2024 年预计亏损 15.5 亿元。
三、行业趋势与关键变量
需求端:
基建投资方面,如果 2025 年的专项债额度超出预期,那么建材类的钢企,像方大特钢,可能会在某个阶段受益。
房地产方面,新开工面积如果出现触底反弹的情况,那么就能够缓解螺纹钢的需求压力,然而其复苏的力度是存在疑问的。
成本端方面,铁矿石价格预计会有小幅的回落,幅度大概在 3%到 5%之间。然而,焦煤价格依然受到供给侧的制约,从整体来看,成本压力在边际上有所缓解。
政策与转型:
低碳转型包括氢冶金和电炉钢等方面,这有可能重塑行业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技术领先的企业,例如宝钢,将会扩大自身的优势。
总结与建议
关注头部企业,宝钢凭借技术壁垒和全球化布局,其抗周期能力较强。中信特钢凭借技术壁垒和全球化布局,其抗周期能力也较强。
警惕尾部风险:鞍钢、本钢等需观察产能出清或重组进展。
政策敏感点:3月两会后基建政策落地节奏或成短期行情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