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卞雪
2月17日早上6点38分,随着风速测量达标,漳州核电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3200吨起重机缓缓吊起重约420吨的外穹顶。离开地面。
经过变幅、吊钩提升、行走平移、调整等一系列高精度动作,吊钩顺利定位在反应堆厂房外壳上。
华龙一号第一批反应堆漳州核电1号机组外穹顶吊装。 (图片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上午9点30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批批量建造的中核漳州核电1号机组外穹顶成功吊装,标志着漳州核电1号机组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机组并为后续安装冷试和并网做准备。发电基础扎实,华龙一号批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外穹顶钢衬里是主体钢结构。它位于核岛的顶部。它是一个多曲面复合壳体,直径约55米,高约13米。它由五层共89个预制单元构件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外部穹顶。顶部混凝土模板。该机组内穹顶已于2021年10月吊装,内外穹顶对应华龙一号的双层安全壳。此次“加冕”将进一步提升机组安全性。
华龙一号第一批反应堆漳州核电1号机组外穹顶吊装。 (图片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面对华龙一号首台机组的批量建设,漳州项目团队建立了系统高效的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施工流程,用技术创新赋能项目高质量建设。面对外穹顶直径大、壁薄、变形等问题,设置了专门的吊装装置和16个吊点,保证重心近似在外穹顶中心的垂直线上。 ,保证吊装顺利;将以往传统的脚手架模板系统优化为一体化的钢结构整体模块,不仅从根本上避免了脚手架施工和使用中的安全风险,还优化了华龙一号土建施工总工期3至4个月;类似于“积木环叠”的核岛筒体模块化建造,大大降低了碳排放,无需导轨焊接,机器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美观度。
2月17日,首批华龙一号反应堆在漳州核电厂1号机组外穹顶吊装。 (图片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全球唯一按期建成并投运的第三代核电首堆项目。每台核电机组每年发电超过100亿千瓦时,可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年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同时,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华龙钢结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华龙钢结构,相当于种植了7000万多棵树。
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获悉,“华龙一号”首批4台机组已建成投产。目前,国内批量建设进展顺利,已成为世界核电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 。